王方方 (成都東軟學院數(shù)字藝術系 四川都江堰 610000)
“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助學生走出迷茫的漩渦
王方方 (成都東軟學院數(shù)字藝術系 四川都江堰 610000)
“專素結合”指專業(yè)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融合,是國際C D I O培養(yǎng)模式中“一體化”教學設計過程中的一項內容。本文主要是提出“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這一概念,并進行作用上的論述。
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走出迷茫
近年來,在一些高校藝術專業(yè)學生中存在對未來發(fā)展充滿迷茫的現(xiàn)象。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社會責任感缺失,歷史使命感薄弱,以自我為中心,人際冷漠,認為所學專業(yè)知識缺乏實際意義,厭倦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等。如何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成都東軟學院數(shù)字藝術系一直致力于這方面的探索和實踐,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今年我系又成功策劃、舉辦了“愛的奉獻”一系列“專素”(專業(yè)教育和素質教育)結合活動,其中的子活動“愛的奉獻——4.20雅安大地震公益廣告展”是一個典型的“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該活動的成功不僅僅體現(xiàn)在社會影響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師生間的配合,使參與活動的學生不知不覺中找回了自我,認識了自己,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確定了方向。
“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是指由專業(yè)教師指導學生圍繞近期發(fā)生的社會重大事件以及利用重要的節(jié)日、紀念日等時間節(jié)點,開展的專業(yè)技能教育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的公益類活動。
該活動以近期發(fā)生的社會重大事件、節(jié)日、紀念日等為背景和主題,以公益類活動為形式和載體而組織展開,其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專業(yè)技能水平,為社會傳遞充滿朝氣的青春“正能量”。
1.時事性
“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首先需要策劃人員密切關注時事政治、重大事件、節(jié)日、紀念日等信息,能夠迅速敏銳挖掘其中對學生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心理等的教育意義,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和專業(yè)性質,能在極強的時效性時間節(jié)點上舉辦與社會關注同步的公益活動。通過舉辦這種與時事政治事件同步的活動,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會,關心社會,以此來融入社會,將青春的熱血奉獻給社會,用純真無私的熱情回報社會,讓學生們通過活動贏得社會認可。
廣大學生只有了解國情、深入社會、親密接觸群眾,才能夠在社會中準確定位。廣大藝術學生只有走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在游戲中”的冷漠狀態(tài),才能走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钡拇髮W之道;也只有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得到了正確樹立才能夠走出思想迷茫的漩渦。
2.專業(yè)性
“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在策劃活動時就應該充分考慮到該活動對學生專業(yè)技能學習的作用,使活動為專業(yè)學習提供一個真實的練兵環(huán)境,使得學生能夠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得到提升,做到“寓教于活動”,做到專業(yè)教育與素質教育相得益彰,使教學模式變得更靈活更生動。
眾所周知,藝術學生,特別是??茖哟蔚乃囆g學生,本身專業(yè)基礎相對薄弱,需要更多的學習時間及實踐機會,而三年的學制,專業(yè)學習時間很短,學習深度較淺。所以需要在課外有大量專業(yè)學習機會來彌補這些“先天不足”,為“底子薄”買單。“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不僅具備專業(yè)學習性特點,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在社會實踐中大展身手,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在社會事件的真實環(huán)境中創(chuàng)作出充滿人文關懷、充滿大愛境界的高品質藝術作品,用真誠的藝術作品打動人心,助學生走出專業(yè)迷茫的漩渦。
3.公益性
“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第三個特殊性就在于公益性。社會公益活動是中國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延續(xù),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公益活動是利他的、無私的、高尚的。公益,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公益,是每個人應有的良知。對在校學生不定期開展公益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活動中,學生們展示出來的濟世情懷與大愛精神,無疑是對學生心靈深處的一次大掃除。這種無私奉獻、無私關懷,感動的不僅僅是自己,而且還有社會。
總之,“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是集時事社會性、專業(yè)教育、素質培養(yǎng)、公益活動為一體的活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關心國家時事政治,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完善學生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成都東軟學院數(shù)字藝術系為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文件精神,每年都策劃開展了特色鮮明的“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2013年我系又策劃了“愛的奉獻”系列活動。其中子活動“愛的奉獻——4·20雅安大地震公益廣告展”就是一個典型的“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3年4月18日,我系舉辦“愛的奉獻”系列活動啟動晚會,晚會公布“愛的奉獻”系列活動由“獻給自己的愛”“獻給父母的愛”“獻給校園的愛”和“獻給社會的愛”四部分組成并以此先后順序開展。而兩天后的4月20日清晨雅安蘆山發(fā)生了7.0級強烈地震。系部領導敏銳地意識到,作為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受災學校,應該為雅安人民做出貢獻。于是我們立即開展“獻給社會的愛”子活動,以雅安蘆山大地震為背景,結合正在進行的平面設計和產品設計專業(yè)課程,動員組織學生創(chuàng)作抗震救災公益海報和賑災產品設計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愛的奉獻——4·20雅安大地震公益廣告展”活動,向災區(qū)人民表達我系師生的愛心,為他們加油鼓勁。
“愛的奉獻——4·20雅安大地震公益廣告展”和“愛的奉獻——4.20雅安大地震公益廣告展”網上展覽同時選在“5·12”這個特殊意義的日子開展。
作為活動的專業(yè)指導教師,我感到非常榮幸,但又感到壓力很大,任務很艱巨。這次活動的創(chuàng)作時間只有安排在“五一”假期,指導工作需要在遠程虛擬進行,所以立即建立了“獻愛海報群”。原估計參與學生人數(shù)不會太多,可是后來不得不升級為上限為1000人的“獻愛海報高級群”,群論壇成了同學們交流創(chuàng)意展示作品的虛擬展場。每件作品都有同學們充滿愛心的祝福語,如“雅安加油”“愛,讓我們更堅強!”“雅安我們在一起!”“雅安不怕”等。
在同學們認真設計作品的同時,4月28日晚南方衛(wèi)視直播《雅安 ? 堅強 》“4·20蘆山地震”特別節(jié)目,同時,四川衛(wèi)視與鳳凰衛(wèi)視舉行蘆山地震大型公益特別節(jié)目《中國愛》也在全球直播,學生們通過群消息相互通知并觀看了這些特別節(jié)目。學生們深切的感受到了“愛的奉獻——4·20雅安大地震公益廣告展”的作用和價值,感受到了社會脈搏的跳動。
正當習總書記在“五四”青年節(jié)上強調“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xiàn)我們的發(fā)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中國夢是歷史的、現(xiàn)實的,也是未來的;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是我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的時候,我系學生正好在利用節(jié)假日制作“愛的奉獻——4·20雅安大地震公益廣告展”作品。具有愛心、社會責任感、國家認同感、民族自豪感,懂得感恩是大學生中國夢的核心價值觀。
5月9日,在得到四川省委宣傳部關于開展“弘揚抗震精神,凝聚四川力量,樹立四川形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奮斗”主題教育的文件后,我系黨總支及時結合正在開展的獻愛心活動,發(fā)出了開展專項教育活動的文件。我們認為“愛心、感恩、責任、奮斗”是實現(xiàn)大學生夢想的核心內涵,而“個人奮斗、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民族自豪感、國家認同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價值觀。于是系部將“愛的奉獻”系列活動主題提升為“我的中國夢從‘為愛奉獻’開始”。
在QQ群里,在QQ論壇上,在私聊中,學生政治熱情十分飽滿,不知疲憊地追求作品的完美,這時同學們把在課堂上所學的專業(yè)知識進行交流,互相幫助,相互鼓舞。這個活動還得到了愛心企業(yè)的贊助,使得活動成本大大降低。
2013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紀念日是個周末,為了準時開展,同學們冒著炎熱的天氣精心布展,展覽共收到200多件作品,擇優(yōu)展出了150幅。這些作品凝聚了全系師生的愛心,表達了對災區(qū)人民的支持和慰問。當天下午,我系師生于14點28分為“5·12”汶川地震和“4·20”雅安地震罹難的同胞們默哀。隨后,師生們舉行了紀念“5·12”五周年座談會,暢談抗震救災精神以及地震后五年來學院和災區(qū)的巨大變化。
我見證了學生們充滿愛心的具有較高水平的創(chuàng)意設計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同時更見證了學生們在此次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空前高漲的社會責任感和政治熱情。這次活動是卓有成效的一次創(chuàng)作和展覽活動。同學們在此次活動中思想認識清醒,心理狀態(tài)良好,社會責任感極強,專業(yè)技能運用充分。我院幾位家在蘆山災區(qū)的學生及時看到這個展覽后對我們這次公益活動所傳遞出來的溫暖情誼表達了誠摯的感謝。
“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是我系多年來專素結合活動探索的一條新路子,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和思考。
“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的舉辦要求活動策劃者必須要有清醒的政治頭腦、敏銳的政治洞察力,隨時關注時事政治,把握好形勢的發(fā)展動向;善于充分利用重大事件、重大紀念日契機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必須要對學生專業(yè)知識學習程度有深入了解,善于充分抓住專業(yè)知識和時事事件的結合點;必須要對社會、對學生充滿愛心,善于因勢利導調動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積極性;活動的時事性稍縱即逝,還必須注意活動開展的時效性。
“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需要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這樣可以將愛播撒社會,用愛心感動社會,用熱情溫暖社會,用藝術感染社會;其二,可以跨校舉辦“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這樣有利于學校之間、學生之間的專業(yè)及思想交流,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其三,“專素結合時事公益活動”可以進行深入的校企合作,將更多的企業(yè)引入社會公益活動中來,讓更多的人參與活動,促進學生與企業(yè)人員增強服務社會的理念和意識,擴大社會影響。
[1]EdwardF.Crawley,Johan Malmqvist,s?ren ?stlund,DorisR.Brodeur.重新認識工程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雅莉.當代青年學生迷茫感原因分析.教育部紀念建黨九十周年專項課:10JDJNJD076.
[3]川宣[2013]55號文件.
王方方(1986-)陜西渭南人,學士,工作單位:成都東軟學院數(shù)字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