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7日,北京元典美術館迎來“地下實驗場”青年藝術展覽項目“阿瑟·丹托之后:我們?nèi)ツ睦铮俊闭褂[出品人為谷燕、梁克剛,策展人為段少鋒,展出包括付小桐、方志勇、韓淑縈、蔣昀格、金京華、黃祺、孔妍、李辰子、李皓、劉耕田、李颯、伍偉、于洋、于瀛、許權共15位藝術家的作品。
丹托對于中國當代藝術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當阿瑟·丹托離開之后,中國藝術界包括國際藝術界來重新審視丹托的書寫,為什么要閱讀丹托,丹托影響了什么?我們這一代的年輕藝術家又有多少了解阿瑟·丹托與他的藝術書寫?本次展覽名為展覽,實為討論,無論我們了解不了解丹托,丹托的理論就在那里,他影響了我們對于藝術的態(tài)度。包括近期才來到中國的博伊斯,素未謀15位青年藝術家聯(lián)展阿瑟·丹托之后:我們?nèi)ツ睦??面的兩位西方藝術名人為中國當代藝術提出了問題,也提供了未來的可能性。當阿瑟·丹托說藝術史的終結(jié)的時候,博伊斯依舊在做著自己的社會雕塑,博伊斯僅僅年長丹托三歲,算是同時代人。一代人中,一個提問者,一個用行動回答,但是似乎博伊斯的藝術開辟了一個更大的迷局。
今天我們回望阿瑟·丹托,這些參展藝術家有的了解,有些知之甚少,但是中國當代藝術的現(xiàn)狀本質(zhì)上還是受到了丹托的影響,乃至于整個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最初都是受到了西方理論與觀念的影響。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
基于此,基于青年藝術家所處的現(xiàn)狀,基于當代藝術在中國面臨的未來的迷局,遂有了這樣一個展覽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