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 姆次仁卓嘎
(1 西藏林芝地區(qū)婦幼保健院 婦產科,西藏 林芝 860000;2 西藏日喀則地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產科,西藏 日喀則 857000)
護理干預在剖宮產術患者中的應用體會
旺 姆1次仁卓嘎2
(1 西藏林芝地區(qū)婦幼保健院 婦產科,西藏 林芝 860000;2 西藏日喀則地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產科,西藏 日喀則 857000)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體會。方法42例孕婦進行剖宮產手術,實行術前護理(心理護理、室內環(huán)境、術前準備)和術后護理(病情觀察、營養(yǎng)指導、術后活動、出血護理、切口與疼痛護理、術后導尿管護理、母乳喂養(yǎng)的指導、出院指導),總結剖宮產護理干預的要點。結果40例產婦在剖宮產手術后沒有出現(xiàn)1例產婦死亡,沒有1例產后抑郁癥,只有1例出現(xiàn)產后并發(fā)癥,母嬰均健康出院。結論實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夠降低產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證嬰兒的營養(yǎng)供給,加速產婦的機體恢復。
護理干預;剖宮產;效果
近年來,剖宮產手術逐漸普及,人們對無痛分娩的依賴性逐漸增高,以及部分社會因素的干預,因此剖宮產手術成為婦產科中常見的手術方式。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時剖宮產率是25%,我國90年代時大醫(yī)院的剖宮產率是40%,目前我國大部分醫(yī)院中剖宮產率在40%~60%,部分醫(yī)院達到70%以上[1,2]。剖宮產手術后的護理工作關乎到手術的效果以及產婦機體的恢復情況,因此護理工作尤為重要。本文結合本院近兩年來護理干預在剖宮產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情況,談談其體會。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一共有42例孕婦進行剖宮產手術,年齡在21~36歲,平均(26.1±3.4)歲;初產婦26例,經(jīng)產婦16例;早產兒10例,足月產22例,過期產10例;主動申請而行剖宮產有14例,因不能順產而行剖宮產有10例,胎兒太大而行剖宮產有5例,高齡產婦而行剖宮產的有5例子,產道異常而行剖宮產有8例。
2.1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和藹地、親切地、耐心地、詳細地向待產孕婦講解剖宮產過程和安全性等,重點讓患者知道剖宮產是一種成熟的手術,具有安全性高、危害性低等特點,降低患者顧慮,減輕擔憂情緒。同時,使患者接觸處于剖宮產術后康復期中的患者,通過交流進一步深入了解剖宮產,打消恐懼心理,建立信心,積極地配合手術。②室內環(huán)境:應提供一個安靜的、舒適的病房,保持空氣清新,保持良好的通風環(huán)境。注意風不能直接對著產婦,產后容易出汗,應該保持身體清潔。選擇寬大的、質量好、柔軟的棉織類大衣,勤換內衣、床單。③術前準備:準備好手術需要的藥物、床單、器具等,其中床單、器具務必消毒徹底,保持無菌狀態(tài)。細致記錄待產婦的體溫、血壓、脈搏以及呼吸功能等,需符合手術適應證。手術進行前一晚開始禁水、禁食。準備好吸氧、吸痰器等,以便遇到突發(fā)情況能快速搶救。
2.2 術后護理
①病情觀察:術后結束后,患者回到病房中即測定體溫、血壓、脈搏以及呼吸功能等,并保證靜脈通路和留置尿管的通暢。在術后2 h內,每隔30 min測定1次;術后12 h后,每隔4 h測定1次,直至術后24 h。若生命體征較為平穩(wěn)時,測定改成4次/天,再連續(xù)觀察3 d,體溫沒有超過37.5 ℃后,測定改為2次/天,直到出院為止。②營養(yǎng)指導:術后應盡早進食,因產婦補充足夠營養(yǎng)后,可恢復精力,促進乳汁分泌,有效滿足嬰兒的哺乳需要。術后早期宜進食流質式食物,避免攝入糖類以及牛奶,當肛門排氣成功后,可以改為進食半流質食物,再過2~3 d后,可進食普食,根據(jù)個體情況的差異,給予高維生素、高蛋白等食物,合理膳食,合理補充營養(yǎng)。③術后活動:手術后的4~6 h,患者應取枕平臥,6 h后開始兩側臥交替,護理人員幫助患者每隔2 h翻身一次,術后的8~12 h,患者應取半臥位,幫助改善通氣功能、松弛腹肌、降低疼痛。鼓勵患者盡早地開展床上或床下活動,預防血栓塞的形成。手術后的24 h,可以下床活動,防止切口粘連。④出血護理:產后出血是指手術結束后出現(xiàn)500 mL以上的出血,觀察出血量、出血顏色是否有血塊等。剖宮產手術后的大出血會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對于失血性休克,早期發(fā)現(xiàn)和搶救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重要手段。及時檢測血壓與中心靜脈壓的變化情況,并準確記錄患者每天的尿量,保持尿量>25 mL/h。⑤切口與疼痛護理:剖宮產手術的切口類型包括橫切口、縱切口,切口的長度一般在10~12 cm,手術結束后采用敷料覆蓋。因此要注意患者切口處是否有滲液、滲血以及敷料有沒脫落,保持敷料的干燥與整潔。手術后6 h內,可用溫的鹽沙袋置于腹部切口部位,以促進子宮有效收縮,緩解術后疼痛。對于部分疼痛耐受力差或者痛覺神經(jīng)較為敏感的產婦,應給予止痛藥。一般情況下,手術后的48 h后,疼痛感逐漸變輕,若出現(xiàn)持續(xù)性的壓痛、紅腫、疼痛等,應及時通知醫(yī)師。⑥術后導尿管護理:定期用0.5%碘伏棉球對患者尿道口進行消毒,小心擦洗會陰部。留置尿道管的時間盡量減少,不宜過長,留置時間越短,可減少泌尿系統(tǒng)受感染的機會。⑦母乳喂養(yǎng)的指導:母嬰同室,母乳喂養(yǎng)。胎兒進行斷臍處理后,應該讓母嬰部分接觸,手術完成后進入母嬰同室,待產婦做出應答反應后的30 min時間內,進行皮膚接觸達30 min以上,并指導哺乳。母嬰同室的4 h時間內,護理人員應再次具體指導母嬰喂養(yǎng),確保嬰兒在出生后的前幾天得到充分的、有效的吸允。⑧出院指導:宣揚母乳喂養(yǎng)好處,建議進行母乳喂養(yǎng)。向患者詳細說明出院后需要忌進食的食物,合理安排飲食,飲滋補湯,確保正常營養(yǎng)供給。產后6~8周應接受常規(guī)檢查,產褥期禁止性生活。重視精神與運動的重要性,加速產后恢復,避免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
42例產婦在剖宮產手術后沒有出現(xiàn)1例產婦死亡,沒有1例產后抑郁癥,只有1例出現(xiàn)產后并發(fā)癥,母嬰均健康出院。
剖宮產手術的護理為一種系統(tǒng)性強的工作,因患者需要面臨心理適應、手術后疼痛、手術后的并發(fā)癥、哺乳喂養(yǎng)、新生活方式的適應等眾多問題,加上術中不同程度的失血、失液,以及禁食,造成產婦的身體虛弱,免疫力明顯下降,如不能適當處理,產婦會出現(xiàn)產后并發(fā)癥以及產后抑郁癥等,影響嬰兒的成長和產婦身體功能的恢復,因此護理工作在剖宮產手術中尤為重要[3,4]。剖宮產手術的護理包括術前護理和術后護理,術前護理注重待產婦的心理護理,使其打消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手術的進行;術后護理涉及面廣,應細致觀察產婦病情,進行必要的營養(yǎng)指導、術后活動指導,實行出血護理、切口護理、疼痛護理以及導尿管護理等,再配合母乳喂養(yǎng)的指導以及出院指導,確保嬰兒健康、加速產婦機體恢復。經(jīng)過術前和術后的細致護理,能有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患者受益良多。本文42例產婦在剖宮產手術后,沒有出現(xiàn)死亡、產后抑郁癥,只有1例出現(xiàn)產后并發(fā)癥,母嬰均健康出院,表明護理干預在剖宮產手術中能取得良好療效。
[1] 王莉娟.剖宮產術后病人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2, 20(11):161-162.
[2] 吳慶英.剖宮產術后的護理體會[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3):115.
[3] 鄧高瓊.126例剖宮產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體會[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12(4):132-133.
[4] 劉鐵民.剖宮產患者術后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14): 136-137.
R473.71
B
1671-8194(2014)27-03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