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輝 任 強*
(吉林省北華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普外二科,吉林 吉林 132001)
影響高齡胃癌患者根治術療效的相關因素分析
劉東輝 任 強*
(吉林省北華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普外二科,吉林 吉林 132001)
目的探討影響高齡胃癌患者根治術療效的相關因素。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65例高齡胃癌根治術患者,分析其臨床資料,統(tǒng)計影響療效相關因素。結果經單因素分析,腫瘤直徑、腫瘤部位、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情況,手術方式均會對高齡胃癌患者根治術療效產生影響(P<0.05)。結論高齡胃癌患者根治術治療效果相關影響因素較多,需及早診斷治療,提高預后質量。
高齡;胃癌根治術;因素
胃癌在臨床中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實體腫瘤,WTO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2008年世界新發(fā)胃癌患者89000例,而因此死亡患者738000例,而且在發(fā)展中國家胃癌新發(fā)病例及死亡病例達到全球70%以上[1]。由于胃癌發(fā)病率存在較為明顯地域差別,且與患者飲食習慣、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存在一定關系。伴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發(fā)展提高,我國胃癌出現(xiàn)概率已經越來越低,但是目前胃癌仍對我國人民健康造成極為不利的威脅作用。本文選取65例影響高齡胃癌患者根治術,分析影響其療效的相關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65例高齡胃癌根治術患者,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齡70~85歲,平均年齡(75.6±4.2)歲。
1.2 方法
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均實施隨5-8年隨訪,自手術日起到末次隨訪時間或患者死亡時間,計算平均生存時間。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17.0軟件統(tǒng)計處理,應用(xˉ±s)表示,以多因素方差及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腫瘤直徑≤3 cm,平均生存時間(79.78±4.67)個月,>3 cm則為(74.22±4.32)個月;腫瘤部位在U區(qū),平均生存時間(84.92± 7.54)個月,M區(qū)(76.62±5.31)個月,D區(qū)(70.08±4.26)個月,2區(qū)及以上(40.15±0.85)個月;Borrmann分型Ⅰ型(83.26±5.36)個月,Ⅱ型(67.62±6.51)個月,Ⅲ型(45.62±5.96)個月,Ⅳ型(37.64±5.62)個月;分化程度中高度患者平均生存時間為(84.13 ±5.42)個月,中度(65.34±4.12)個月,低度(82.34±5.36)個月,未分化(65.27±0.62)個月;TNM分期0~Ⅰ期(90.63±2.68)個月,Ⅱ期(66.23±4.63)個月,Ⅲ期(84.46±3.62)個月,Ⅳ期(67.63±5.38)個月;浸潤深度分類中Tis度平均生存時間(86.23 ±2.53)個月,T1(75.87±3.89)個月,T2(67.75±4.12)個月,T3(42.36±4.85)個月,T4(62.84±1.56)個月;淋巴結轉移N1平均生存時間(97.58±3.16)個月,N2(60.72±3.86)個月,N3(47.85±3.54)個月,N4(32.42±4.26)個月;手術方式中應用近端胃大部切除后患者平均生存時間(96.63±2.61)個月,遠端胃大部切除后生存時間(72.54 ±4.26)個月,胃全部切除后平均生存時間(52.36±4.85)個月。
以上涉及因素,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均對高齡患者胃癌根治術療效存在明顯影響作用(P<0.05)。將相關單因素應用Cox模型展開多因素分析,其中TNM分期,浸潤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均會對胃癌根治術后預后造成一定影響作用(P<0.05),腫瘤直徑、Borrmann分型、腫瘤部位以及手術方式均不會對手術療效造成影響,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臨床中腫瘤直徑差異是否可以作為一種指標對治療及預后質量進行判斷具有不同意見[2]。在本文研究中,胃癌腫瘤直徑大小經多因素分析,并未對高齡患者胃癌根治術療效和預后造成影響。有資料顯示,胃癌術后生存率自腫瘤發(fā)生在胃近端一直到胃遠端具有依次增加趨勢,腫瘤發(fā)生部位對于高齡患者胃癌根治術治療效果存在較為明顯影響作用,腫瘤發(fā)展到2個區(qū)及以上程度廣泛癌具有不良預后,此現(xiàn)象往往與患者病期晚,病變程度較廣具有一定關系。經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Borrmann分型中Ⅰ型、Ⅱ型高齡胃癌患者經的胃癌根治術治療后,其效果及預后相比較Ⅲ型、Ⅳ均明顯上升[3]。但經Cox模型表示,Borrmann分型與患者預后質量并無明顯關系,出現(xiàn)此情況通常認為與模型中其他因子將Borrmann分型效果所代替有關。
資料表明,淋巴結是否發(fā)生轉移對于胃癌患者生存率具有較為關鍵性影響,擴大的淋巴結清掃術在不影響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狀況下可以增加術后生存期。黃昌明等人在研究中表明,T1、T2級患者對淋巴結進行清掃時數(shù)量超過15枚時,手術治療后5年生存率具有較為顯著改善作用。也有研究人員資料表明,清掃淋巴結數(shù)量超過15枚時,T2~T3級胃癌患者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率是否上升與清掃淋巴結數(shù)量并無顯著關系,且研究結果顯示,淋巴結轉移率能夠有效預測胃癌T2~T3級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而且準確率與淋巴結轉移數(shù)量預測性保持基本相同。經本文研究顯示,多因素分析結果中Borrmann分型對于胃癌根治術預后質量無相關獨立因素影響作用。腫瘤TNM分期一般包括腫瘤淋巴結轉移程度,是否存在遠處轉移,具體浸潤深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腫瘤進展程度以及生物學特征。經本文研究表明,腫瘤分化程度與TNM分期均對高齡患者胃癌根治術治療后效果及預后產生明顯影響作用,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也具有一定影響作用,高齡胃癌患者經胃癌根治術治療后是否具有較為顯著的效果及預后質量,較大程度與治療時腫瘤病期存在相關性。有研究中對289例胃癌患者進行分析,經統(tǒng)計處理后發(fā)現(xiàn),胃癌患者術后1年生存率為80.96%,3年生存率為50.87%,5年生存率為42.91%。通過單因素分析顯示,腫瘤浸潤程度對于年生存率具有較高影響。應用何種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往往取決于腫瘤部位,因此生存率往往因為切除方式不同存在不同差異性[4]。研究資料顯示,F(xiàn)AM化療方案在對發(fā)生轉移胃癌患者治療中能夠有效改善其預后。而且有研究胃癌根治術患者相關因素分析,單因素及多因素統(tǒng)計處理后表明,化療方案為其中較為重要的獨立因素。
總之,對高齡患者實施胃癌根治術后實際治療效果及預后質量具有影響作用的因素具有多方面特點,且其相互間也存在一定相關性。在臨床治療中,需對患者腫瘤大小、所處位置、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等進行合理分型,并由此制定適宜治療方案,確保治療方法達到最佳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
[1] 饒貴安.影響高齡患者胃癌根治術療效的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3,2(4):385-387.
[2] 粥宜中,許業(yè)傳,史中發(fā).高齡胃癌患者根治術療效的影響因素[J].實用癌癥雜志,2013,28(5):510-512.
[3] 高志慧.83例高齡胃癌患者手術近期并發(fā)癥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35):133-134.
[4] 崔劍鋒.影響胃癌根治術患者療效和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3,8(11):67-68.
R735.2
B
1671-8194(2014)27-0123-02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