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李婉若:美國第一位華裔女市長
Lily Lee Chen: The First Ethnic Chinese Female Mayor in the United States
陳李婉若
美國歷史上首位華裔女市長陳李婉若是頗有名望的美籍華人女政治家。作為美國華裔婦女參政率先取得突破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不僅在美國州及市一級政府機構內屢任要職,還曾出任福特、卡特、里根、克林頓四任總統(tǒng)的政府高級顧問,并擔任美國華人組織“百人會”會長。由于其超群的才華和表現(xiàn),曾被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褒獎為“具有東方文化教養(yǎng)的美國政壇魅力女神”。
陳李婉若本名李婉若,其祖籍為中國河北興隆,1936年5月出生于天津的一個書香門第,并在天津度過了她的孩提時代。她的父親李耀林曾是天津一所中學的校長,因從事地下抗日工作,被日軍抓進牢獄,受盡折磨。父親的被捕,對幼年的婉若影響甚大。父親出獄后,把她們三姐妹叫到一起,沉痛地說:“永遠不要忘記‘東亞病夫’這充滿奇恥大辱的四個字。中國一定要富強起來。你們長大了,要為中國的富強努力?!?/p>
1949年,李婉若隨父母移居臺北,1957年畢業(yè)于臺灣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社會工作系。20世紀50年代末,李婉若赴美留學,在舊金山州立大學學習社會學。在一次同學聚會上,李婉若與在伯克利加州大學攻讀電機學博士學位的華裔留學生陳寶和相識相愛,本來相約等各自事業(yè)有成再考慮婚嫁,不料陳寶和在一次去西雅圖路上不幸遇到車禍,昏迷不醒幾乎癱瘓。李婉若主動承擔了照料男友的義務。她每天像保姆似地給陳寶和做飯喂食,換洗衣褲,幫助他度過生命中最艱難的日子。當陳寶和脫離危險后,為了讓他盡快恢復健康,李婉若毅然與這位可能會終生殘疾的同胞在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xiāng)舉行婚禮,組成家庭,并獨自一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婚后按外國習俗被人們稱為陳李婉若。她說自己當時連想都沒想過,假如日后陳寶和真的落下殘疾,她將如何生活。也許她的真情感動了上蒼,在她的精心護理下,陳寶和漸漸度過危機,完全康復痊愈,后來成為一位很有成就的太空專家。
初到美國的那幾年,陳李婉若的生活狀況曾異常難熬。為了償還債務、增加收入、完成學業(yè),她曾到飯店刷碗端盤洗碟子,到洗衣店做勤雜工,去殘疾病人家中料理家務,還曾做過速記、打字及電臺記者。她經常夜以繼日地工作,每天奔波于家庭與學校之間,又要學習又要照顧丈夫、兒女。但這種貧窮、忙碌的生活,沒有壓垮陳李婉若,反而使她養(yǎng)成了有條理、有規(guī)律的良好習慣。在完成了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學業(yè)后,她又考入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攻讀社會工作專業(yè),并且于1964年在該校獲得碩士學位。“風雨過后見彩虹”,陳李婉若經歷艱難打拼,終于在美國站穩(wěn)了腳跟。
從1970年到1980年十年間在洛杉磯郡社會福利部的工作經歷,讓陳李婉若對美國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也讓她感慨良多。她感覺到,華人在美國政壇的力量太小了,而大多數(shù)華人都僅僅熱衷于求學、經商或鉆研科學技術,抱著“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心態(tài),絕緣于政壇之外,對國家政策漠不關心,因此也無能為力。
1981年,為了實現(xiàn)華人參政的理想,陳李婉若全力投入了市議員競選活動。盡管當時她在美國南加州蒙特利公園市已經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是要想成功當選議員就得讓更多的普通市民投她的票。陳李婉若帶著自己的宣傳材料,從一個社區(qū)跑到另一個社區(qū),一家一戶地登門拜訪,耐心地敲開人家的大門,微笑著遞上自己的材料,細心地傾聽每一位選民的意見,回答他們的各種提問,宣傳自己的政見和主張,既鼓勵華裔同胞珍惜和維護自己的公民權利,也爭取其他族裔選民的同情、理解與支持。據(jù)陳李婉若后來回憶說,當時她幾乎跑遍了所有的選民家拉票,為此曾跑爛了三雙鞋。
由于華人在美國屬于少數(shù)民族,因此陳李婉若在競選初期確實遇到很大的歧視和阻力。有些人撕毀她的相片,處處對她加以刁難,千方百計企圖阻止她當選。但這些人的行徑卻激發(fā)了華人的團結,許多從不參加投票的華人,這次都積極參加了選民登記和投票,而且非選陳李婉若不可。一位老華人看到陳李婉若的相片被人撕毀,很是氣憤,便與朋友一起把她的照片高高地豎到山頂上,以至把腳都扭傷了。
尤令陳李婉若自豪的是,作為共和黨人的丈夫陳寶和,成了支持她這位民主黨人競選的堅強“后盾”。為了幫助妻子勝選,陳寶和親自設計了一份通俗易懂的《選民須知》,并風雨無阻地上街分發(fā);他還在唐人街的賓館酒樓門口擺檔,請華裔公民做選民登記,想盡各種辦法拉“鐵票”。有一次,一個華人說他女兒也有投票資格,但出門去了。當晚陳寶和剛回家,電話響了,對方說:“我女兒回來了?!标悓毢挖s緊放下熱乎乎的飯菜直奔那戶人家,終于為妻子爭取到一張支持票。
陳李婉若本以為此次競選志在必得,可結果出乎意料,最終她還是以18票的微弱劣勢敗給了對手。但此番落選并未使她氣餒、退卻,反而促使她更加發(fā)奮圖強。次年4月,她重振旗鼓,再度參選,在當?shù)貋喴崦癖姷亩αχС窒?,陳李婉若以蒙特利公園市歷史上所獲選民的最高選票,當選為市議會的五位議員之一。
陳李婉若毅然參加市議員競選,已在當時當?shù)亻_了華人參政風氣之先。時隔不久,她更上一層樓。根據(jù)美國地方法律,陳李婉若于1983年11月作為民選得票最高的市議員出任蒙特利公園市市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女市長。
消息一經傳出,立即轟動了美國和美國華人社會。在陳李婉若就職那天,美聯(lián)社、合眾國際社、《華盛頓郵報》等眾多新聞媒介的記者都爭相來采訪和報道這一堪稱“破天荒”的事件。華人過海移民,來異國求職謀生,能在美國主流社會中爭得立錐之地已屬不易,而今一名看似纖弱的華裔女子,卻成為全美有史以來首位華裔女市長,這對美國和海外華人參政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陳李婉若與克林頓在一起
根據(jù)美國地方法律,陳李婉若于1983年11月作為民選得票最高的市議員出任蒙特利公園市市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女市長。
● 文章來源:《文史天地》 編輯:唐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