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傷寒雜病論》中大黃配伍規(guī)律的探析

      2014-01-25 08:50:43楊鴿
      中醫(yī)藥信息 2014年4期
      關(guān)鍵詞:傷寒雜病論方中苦寒

      楊鴿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廣東 廣州 510405;2.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針灸康復(fù)臨床醫(yī)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405)

      中藥學(xué)最古老的典籍《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大黃,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滌蕩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diào)中化食,安和五臟。”其性味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jīng),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等功效。李杲云:“推陳致新,如戡定禍亂,以致太平,所以有將軍之號。”陶弘景云:“大黃,其色也。將軍之號,當(dāng)取其駿快也?!保?]

      從古至今,諸代名醫(yī)以大黃治病,雖有單味獨用建功者,但更多的是與其他藥物相互配伍組成復(fù)方,以應(yīng)萬變之病情。下面就以《傷寒雜病論》中的經(jīng)方為例,按照與大黃相配伍藥物的主要功效分類,簡要分析大黃的配伍規(guī)律。

      1 解表類:桂枝、生姜

      《傷寒論》第279條:“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而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贝搜浴按髮嵧础保刺柌≌`下傷中,土虛木乘之腹痛,臨床表現(xiàn)為腹脹較重,腹痛拒按,痛勢劇烈且持續(xù)不減,亦可見大便不通等。仲景用桂枝加大黃湯,即桂枝湯原方加大黃二兩,芍藥一倍。桂枝長于溫經(jīng)通脈,解表散寒;生姜亦可發(fā)汗解表,大黃苦寒,最長攻積導(dǎo)滯而瀉下,三者相伍,共奏溫陽通下,瀉實導(dǎo)滯之功;大黃與芍藥相配,可增強其活血通絡(luò)止痛之效。大黃加入桂枝湯中,意在“欲其破脾實而不傷陰也”[2]。

      《金匱要略》載:“病腹?jié)M,發(fā)熱十日,脈浮而數(shù),飲食如故,厚樸七物湯主之。”由脈浮而數(shù)可知太陽表邪未解,且陽明里熱已成;“飲食如故”說明胃氣尚存,里實尚不嚴(yán)重,可用厚樸七物湯表里雙解。實乃桂枝湯去芍藥合厚樸三物湯。其中桂枝湯解表調(diào)營衛(wèi),腹?jié)M不痛,故去芍藥,并加厚樸三物湯泄實除滿,共奏瀉熱通下,行氣消積之效。

      2 和解類:柴胡、黃芩

      《傷寒論》第103條:“太陽病,過經(jīng)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北咀C系太陽病傳入少陽,復(fù)入于胃之證。方中柴胡與大黃一升一降,柴胡升而散外邪,大黃降而瀉內(nèi)實,與黃芩相須而用,使病者熱退氣和而愈,如此和解與通下并行,盡解兩陽之邪。

      又如第107條所述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中,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桂枝通陽解表,大黃清解里熱,龍骨、牡蠣、鉛丹、茯苓以安神。柴胡解未盡之邪,大黃與人參相配,可保證祛除里熱積滯的同時不傷正氣,從而和解少陽,通陽泄熱,里熱一去,則神明自安,主治傷寒往來寒熱,胸脅苦滿,煩躁驚狂不安,時有譫語,身重難以轉(zhuǎn)側(cè)等為主證者[4]。

      3 清熱類:黃連、黃芩、茵陳、梔子、石膏、甘草

      《傷寒論》第154條:“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guān)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逼洳C為無形邪熱熾盛于中焦,熱壅氣滯之熱痞。大黃、黃連、黃芩合稱為“三黃”。大黃苦寒沉降,泄熱和胃開結(jié);黃連苦寒,善于清泄心胃之火;黃芩清泄上中二焦之火。又以麻沸湯漬之須臾,取其輕清寒涼之氣,清泄中焦無形之邪熱。三味相合,以苦寒泄熱為主,而使邪熱自清,氣機自通,痞滿自除[3]。相似用法還見于原文155條以及《金匱要略》中治療熱盛吐衄之瀉心湯。

      原文第236條、260條所述茵陳蒿湯證,大黃泄熱行瘀通腑,利膽退黃,使?jié)駸釓拇蟊愣?茵陳蒿苦寒清熱利濕,疏利肝膽退黃,與苦寒之梔子共用,使?jié)駸釓男”愣?。三藥合用,使二便通利,濕熱盡去,取效甚佳。又見于《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酒黃疸,心中懊惱或熱痛,梔子大黃湯主之?!保?]此為酒毒濕熱積于中焦,上蒸心胸之酒疸。方中大黃瀉火解毒,梔子清熱燥濕,大黃偏于瀉,梔子偏于清,清瀉相須伍用,增其燥濕泄熱之用,則濕熱毒邪去矣。

      《金匱要略》中風(fēng)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第五,論述治療熱生動風(fēng)的風(fēng)引湯中,大黃苦寒,急下存陰;龍骨、牡蠣、石脂、石英平肝熄風(fēng)、重鎮(zhèn)潛陽;石膏、滑石、寒水石,辛寒以清風(fēng)化之火。其中生石膏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又除煩,并寓透達(dá)之性,善清陽明經(jīng)熱;大黃善泄陽明腑熱,與石膏相合,一為苦寒,一為甘寒,相得益彰,保津存陰,使熱與風(fēng)得以平熄?;馃嵋恍梗物L(fēng)一平,癲癇自止。

      《金匱要略》中嘔吐噦下痢病脈證并治第十七,講到:“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贝四四c胃實熱嘔吐之證,胃腸積熱,濁腐之氣上逆犯胃,癥見:食已即吐,吐勢急迫,或大便秘結(jié)不通,苔黃,脈滑實者。方中大黃苦寒,清胃腑之熱,以降胃中之氣,力猛善行,滌蕩腸胃濁氣宿積,疏調(diào)胃腑氣機以升清降濁;生甘草性味甘平,與大黃相伍作用有五:一緩大黃瀉下之峻猛;二留大黃于胃以潔腑;三避免苦寒?dāng)闹袣?四藉正以和中;五使調(diào)中有補以愈疾。二藥相須為用,大黃既受甘草之制使攻下不傷正,又受甘草之助使瀉火解毒之力大增,共奏清瀉胃熱,降逆止嘔之用[5]。

      4 瀉下類

      4.1 攻下:芒硝、厚樸

      承氣湯類方即為最典型例證:如《傷寒論》中第207、248、249條論大便燥堅,痞滿不甚之陽明腑實輕證,治以調(diào)胃承氣湯。方中大黃苦寒泄熱,推陳致新以祛實;芒硝咸寒,潤燥軟堅,泄熱通便;炙甘草顧護(hù)胃氣,使攻下而不傷正。三物相合,集苦寒、咸寒、甘平于一方,共奏泄熱和胃,潤燥軟堅通便之功,有“和下法”之稱[6]。

      小承氣湯中未用芒硝,而用厚樸、枳實降氣行氣,針對痞滿甚,燥實輕的陽明腑實證,而有“緩下法”之稱。厚樸味苦而性溫,苦能降氣泄實滿,溫能利氣消脹滿,與大黃相伍,一攻一瀉,一寒一溫;枳實寬中下氣,助大黃一臂之力,從而更好地疏導(dǎo)中焦氣機,為“通因通用”之法。而《金匱要略》所載厚樸三物湯與小承氣湯藥味相同,唯劑量不同,前者意在行氣,故主用厚樸;后者意在蕩積,故主用大黃。

      《傷寒論》原文第 212、215、217、212 條以及陽明“三急下”證用大承氣湯急下存陰,釜底抽薪,綜合了小承氣湯和調(diào)胃承氣湯中大黃的配伍特點,集軟堅散結(jié)、行氣除滿和通腑泄熱于一體,而為“峻下法”,適用于痞滿燥堅實具甚的陽明腑實重證。

      4.2 潤下:麻子仁、杏仁、白蜜

      《傷寒論》第247條脾約證,治以麻子仁丸。此因邪熱肆虐于脾,致其疏布津液的功能受到胃熱的約束,而不能疏布津液濡潤大腸。故方中重用麻子仁,甘平潤腸通便;杏仁苦寒降氣潤腸;芍藥養(yǎng)陰和脾;白蜜潤燥滑腸,而運脾;大黃瀉熱滌實,加之厚樸、枳實的推動作用,使氣機調(diào)暢而大便得通。上七味合而為丸,為緩緩潤下之意,故為潤下劑[7]。

      4.3 峻下逐水:甘遂、葶藶子、防己、椒目

      《傷寒論》中大陷胸湯、大陷胸丸證屬熱飲互結(jié)于胸膈,心下硬滿,疼痛拒按,便秘,舌燥,苔黃,脈沉有力為辨證要點。大黃泄熱滌實,善奪熱于下,能使痰飲從下而去;甘遂峻逐水飲,偏于攻瀉胸膈脘腹之水氣或痰飲,與大黃相用既能攻逐水飲,又能滌蕩水氣與痰飲,還能使邪熱從下而去。

      而《金匱要略》所論大黃甘遂湯,主治婦人產(chǎn)后,水與血俱結(jié)在血室。方中大黃瀉熱祛瘀,使瘀血從下而去;甘遂攻逐水氣,使水氣從下而瀉。芒硝與大黃相配,共助甘遂瀉熱逐水開結(jié),以治療水血相結(jié)證。又有己椒藶黃丸治療腸間飲結(jié)成實之證,方中大黃蕩滌穢濁,又能攻濕逐飲;葶藶子、防己、椒目皆能利水。《本草正義》“葶藶子苦降辛散,而性寒涼,故能破滯開結(jié),定逆止喘,利水消腫?!薄秱摲秸摗贰拜闼炐狗螝庖蚤_水道?!奔从兄诖竽c的通利。大黃與葶藶子相用,以治胸脅脘腹、腸間水氣水飲證[1]。

      5 活血化瘀類:水蛭、虻蟲、桃仁、土鱉蟲

      在仲景的抵當(dāng)湯、抵當(dāng)丸、大黃?蟲丸三方中,皆有大黃與水蛭、?蟲的配對,治療瘀熱互結(jié)于下焦的病癥。其中,大黃瀉熱逐瘀,通利大便,潔凈腸腑以治熱結(jié)不通;水蛭、?蟲破血瘕,化瘀血,通血脈,利經(jīng)遂,以療月水不通;三者共用,既能瀉熱,又能逐瘀,使瘀熱盡去矣。

      大黃與桃仁相配可見于治療濕熱血瘀之腸癰的大黃牡丹湯、治療下焦蓄血證的桃核承氣湯、主治干血著臍下之產(chǎn)婦腹痛的下瘀血湯以及主治瘧母的鱉甲煎丸等。桃仁破血下瘀,推陳致新,善治夫人胞中經(jīng)血不利,瘀血內(nèi)結(jié);大黃瀉熱滌實,滌蕩瘀血,與桃仁相用使得瘀血盡從下而去。

      下瘀血湯中又可見大黃與土鱉蟲伍用,《本草正義》載:“大黃,迅速善走,直達(dá)下焦,深入血分,無堅不破,蕩滌積垢,有犁庭掃穴之功。生用者其力全,迅如走丸,一過不留,除邪而不傷正氣?!蓖流M蟲對于跌打損傷、續(xù)筋接骨有奇效,入肝經(jīng),走血分而化瘀血,與大黃相伍,增強其破血逐瘀、通經(jīng)止痛、消癥散結(jié)之力。類似方劑還有大黃?蟲丸,主治五勞七傷所致“內(nèi)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暗黑”之虛勞干血。

      6 溫陽類:附子、細(xì)辛

      大黃與附子相伍,見于《傷寒論》中的瀉心湯和《金匱要略》中的大黃附子湯。二藥一寒一熱,相制相輔。大黃雖寒而不致氣血暴凝,附子雖熱而不致氣血妄行。仲景配用黃芩、黃連,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附子氣薄味厚,又能歸氣納腎,引火歸原,血有歸宅自不游戈漫走。二者相配相互制約生化,大寒大熱峻烈之性,得以化剛為柔出將入相,故能戈獲馴良之效[1]。而從大黃附子湯一方看來,仲景針對其陳寒痼結(jié)之寒實內(nèi)結(jié)的病理特點,又加入一味細(xì)辛以溫陽散寒止痛,同時又可除大黃寒凝之弊,監(jiān)制大黃瀉下而不助寒。如此寒熱并用,攻補兼施,靈活地運用治療寒證、熱證,充分體現(xiàn)了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特色,以及處方用藥加減化裁的靈活性。

      綜上所述,被譽為“四大國藥”之一的大黃可與多類不同功效的藥物相配伍,并相應(yīng)地產(chǎn)生多種不同的妙用,從而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被譽為“方書之祖”的名醫(yī)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不僅奠定了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科學(xué)基礎(chǔ),也為后人系統(tǒng)全面地揭示了漢代及漢代以前名醫(yī)運用大黃的豐富經(jīng)驗。全書載方331首,內(nèi)含以大黃組成的就有31首,其中《傷寒論》所載15首,《金匱要略》載16首(兩書重出的6首及后者后三篇中的三物備急丸等3方不在其中),足以見得仲景對大黃的重視[8]。因此,我們在學(xué)習(xí)中醫(yī)四大經(jīng)典的同時,只有不忘對經(jīng)方規(guī)律的不斷探求與思索,才能真正領(lǐng)會前輩的用意,從而更好地繼承、傳承和發(fā)揚。

      [1]岳桂華.名醫(yī)用大黃[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

      [2]董正華.傷寒論講義[M].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xué)出版社,2009.

      [3]張谷才.仲景方劑學(xué)[M].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xué)出版社,2008:19-28.

      [4]張琦.金匱要略講義[M].上海: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8.

      [5]唐俊峰.聶根利,衛(wèi)培峰.中藥藥對效用發(fā)微[M].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xué)出版社,2008.

      [6]呂景山.施金墨對藥[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188-200.

      [7]張長恩.張仲景用藥解析[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

      [8]呂志杰.大黃實用研究[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94.

      猜你喜歡
      傷寒雜病論方中苦寒
      苦寒也有芬芳
      觀菊賞鸚有懷
      “基于心,準(zhǔn)于行” 黨建與企業(yè)發(fā)展相融共生
      五味子酒助眠
      詠棕樹
      咽干,喝甘桔冰梅飲
      益壽寶典(2018年34期)2018-01-26 23:50:19
      苦寒傷陰與堅陰之探討
      運用芍藥甘草湯治療癌性疼痛探析
      淺談學(xué)用《傷寒雜病論》的三步曲
      淺談《傷寒雜病論》中譫語的證治
      九寨沟县| 墨江| 元谋县| 榆中县| 邯郸市| 余庆县| 漳平市| 闽侯县| 蓬安县| 新化县| 吉木乃县| 雅江县| 麻栗坡县| 岑溪市| 修水县| 肇庆市| 平邑县| 凭祥市| 龙门县| 武胜县| 香河县| 福安市| 高要市| 手游| 江城| 正宁县| 大港区| 长垣县| 石林| 武威市| 塘沽区| 墨竹工卡县| 扶沟县| 高州市| 祁门县| 枝江市| 宜州市| 两当县| 元阳县| 广南县| 兴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