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崗培訓園地?
完全緩解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路徑
本文介紹完全緩解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路徑。
完全緩解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臨床路徑;治療
(一)標準住院日
<28 d。
(二)進入路徑標準
①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C92.4,M9866/3)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疾病編碼。②經(jīng)誘導化療達完全緩解(CR)。③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三)完善入院常規(guī)檢查
需2 d(指工作日)。
必需的檢查項目:①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便常規(guī);②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血型、凝血功能、輸血前檢查;③胸部X線、心電圖、腹部B超。
發(fā)熱或疑有某系統(tǒng)感染者可選擇:病原微生物培養(yǎng)、影像學檢查。
骨髓檢查(必要時活檢)、微小殘留病變檢測。
(四)化療
開始于入院3 d內(nèi)。
(五)化療方案
緩解后鞏固治療:可行3個療程化療,分別為DA、MA、HA方案。
①DA方案:柔紅霉素(DNR) 40~45 mg/(m2?d)×3 d,阿糖胞苷(Ara-C) 100~200 mg/(m2?d)×7 d。② MA 方 案 :米托蒽醌(MTZ) 6~10 mg/(m2?d)×3 d,Ara-C 100~200 mg/(m2?d)×7 d。③HA方案:高三尖杉酯堿(HHT)2.0~2.5 mg/(m2?d)×7 d,Ara-C 100~200 mg/(m2?d)×7 d。
如為高?;颊?初診時白細胞≥10×109/L),可將DA或MA方案中的Ara-C更改為1~2 g/m2,1次/12 h ×3 d。
中樞神經(jīng)白血病(CNSL)的防治:腰穿及鞘內(nèi)注射至少4次(確診CNSL退出本路徑)。鞘注方案如下:甲氨喋呤(MTX) 10~15 mg,Ara-C 40~50 mg,地塞米松(DXM) 5 mg。
緩解后維持治療:序貫應用三氧化二砷(ATO)、全反式維甲酸(ATRA)、6-巰基嘌呤(6-MP)+MTX三個方案,每方案1個月,3個月為1周期,共使用5個周期。①ATO 10 mg/d×21~28 d。②ATRA 25~45 mg/(m2?d)×28 d。③6-MP+MTX:6-MP 100 mg,第1~7天,第15~21天;MTX 20 mg,第9、12、23、26天。
(六)化療后恢復期復查的檢查項目
①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②臟器功能評估。③骨髓檢查(必要時)。④微小殘留病變檢測(必要時)。
(七)化療中及化療后治療
①感染防治:發(fā)熱患者建議立即進行病原微生物培養(yǎng),并使用抗菌藥物,可選用頭孢類(或青霉素類)±氨基糖甙類抗炎治療;3 d后發(fā)熱不緩解者,可考慮更換碳青霉烯類和(或)糖肽類和(或)抗真菌治療;有明確臟器感染的患者,應根據(jù)感染部位及病原微生物培養(yǎng)結(jié)果選用相應抗菌藥物。②防治其他臟器功能損傷:止吐、保肝、水化、堿化。③成分輸血:適用于血紅蛋白(Hb)<80 g/L,血小板(PLT)<20×109/L或有活動性出血的患者,分別輸注濃縮紅細胞和單采血小板。有心功能不全者可放寬輸血指征。④造血生長因子:化療后中性粒細胞絕對值(ANC)≤1.0×109/L,可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 μg/(kg?d)。
(八)出院標準
①一般情況良好。②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和(或)合并癥。
(九)變異及原因分析
①治療中、后有感染、貧血、出血及其他合并癥者,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并適當延長住院時間。②若腰穿后腦脊液檢查示存在白血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侵犯,建議隔日腰穿鞘注化療藥物直至腦脊液檢查正常,同時退出此路徑,進入相關路徑。
1672-7185(2014)05-0017-01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5.009
2013-11-18)
R73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