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子伍
一天早晨,一個衣衫襤褸滿臉悔意的青年被帶進了法院。憑修鞋老人多年的經驗,這個青年又是一個在公共場所酗酒鬧事者。那時候,在麻省的法律中“酗酒鬧事”只是一種輕微的罪行,只需被告人委托別人交一筆保釋金,便可判一年“監(jiān)外守行為”;若無人替被告人交保釋金,那等著他的便是冷酷無情的監(jiān)獄生活。在那種小偷、搶劫犯、詐騙犯集中的監(jiān)獄里關一年,即使原本知錯就改的青年,進去后,十有八九也學壞了。修鞋老人在法庭上見過不少這樣的案例,此時老人看著眼前這個充滿悔意、惶恐失措的青年,心中頓升一股惻隱之情。
老人徑直來到年輕人的身邊,悄悄地問起他的犯罪經過和家庭情況。青年誠懇而內疚地告訴老人,由于父母早年離異,他就一直跟著爺爺過。因喝醉酒打了人,他感到對不住年邁的爺爺,自己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又有一個很好的女友……說著青年已淚流滿面。老人對青年充滿了同情,他敢肯定青年是個窮苦人,很難拿出保釋金。
開庭時,老人從容地走向法官,表示自己愿做被告的擔保人,保釋青年出去。剎那間,青年一邊哭著一邊當場向老人和法官保證從此戒酒,好好工作,疼愛女友,孝敬老人……老人的古道熱腸和青年的悔意,深深地打動了法官,他靈機一動,同意鞋匠的請求,下令延期三周審判,之后根據(jù)被告的具體表現(xiàn)將作出最后判決。三周后,老人親自陪同被告返回法庭,容光煥發(fā)的青年令法官精神為之一振。這時,老人向法官呈上一頁報告——這個青年三周來滴酒未沾,一直勤奮工作,照料爺爺,空余時間還去教堂做義工。報告上還有青年所在地街區(qū)的警察和教堂牧師的簽名。法官一見,當場宣布釋放青年,并象征性地對他罰款一美分。
走出法庭,青年緊緊抱著修鞋老人,喜極而泣。青年從此變成了一個滴酒不沾、勤勞守法的好公民。
修鞋老人的愛心和法官的靈光一閃,便開創(chuàng)了美國司法史上一種全新的思路——“懲罰與教育”相結合。
以后的17年,修鞋老人共為2000多人擔保,他的愛心改變了2000多人的命運;老人的善舉同時也影響了美國司法制度的文明進程,以至于后來麻省正式通過一項法律,專門成立了一個“緩刑司”機構,實施“仁心仁術”的新刑事司法制度。沒過幾年,美國30多個州紛紛效仿,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這位修鞋老人就是100多年前載入美國法律史冊的被譽為“緩刑之父”的約翰·奧古斯都,他對后人的影響不遜于美國的任何一任總統(tǒng)。
一位又老又窮的修鞋匠僅憑一顆愛心,就享有了總統(tǒng)一樣的聲譽,這無疑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當你窮困潦倒,一無所有,哪怕只剩下一顆愛心時,也能創(chuàng)造出人生的奇跡。因為愛心的力量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