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兵 李婷麗
全胃切除術與近端胃切除術治療胃上部癌的療效比較
南兵 李婷麗
目的探討比較全胃切除術和近端胃切除術治療胃上部癌的治療效果。方法120例胃上部癌患者隨機分成部分切除組和全切組, 每組60例。對部分切除組實施近端胃切除術, 對全切組實施全胃切除術, 手術后分析比較兩組的身體營養(yǎng)狀況、生存情況以及術后并發(fā)癥問題。結果部分切除組患者術后血紅蛋白和血清蛋白水平(125.5±30.1)g/L、(39.5±10.1)g/L,明顯高于全切組(112.5±20.3)g/L、(35.5±6.3)g/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全切組患者術后并發(fā)食管炎并發(fā)癥率比部分切除組低(P<0.05), 兩組患者生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治療胃上部癌時, 全胃切除術和近端胃切除術的治療效果不分上下, 近端胃切除術術后并發(fā)反流性食管炎率比全胃切除術高, 但是患者營養(yǎng)狀況比全胃切除術好。可根據(jù)患者自身實際情況, 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胃上部癌;全胃切除術;近端胃切除術;治療效果
根據(jù)胃癌發(fā)生部位, 可以分為胃上、中、下部癌, 胃上部癌是發(fā)生率相對比較低的, 但是近年來有上升趨勢, 該部位不易被發(fā)現(xiàn)、比較隱蔽, 大部分確診時都已經(jīng)是晚期, 這也是加重胃上部癌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1]。手術切除是治療該疾病的重要有效方法, 但是, 目前全胃切除[2,3]和部分切除兩種方法之間存在爭議, 對于兩種手術方法的治療效果, 作者通過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的120例患者, 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5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治療的120例胃上部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Ⅰ期患者32例, Ⅱ期患者28例, Ⅲ期患者48例, Ⅳ期患者12例, 隨機分成兩組, 其中全切組男33例, 女27例, 年齡42~73歲, 平均年齡(56.7±10.5)歲。部分切除組男32例, 女28例, 年齡45~75歲, 平均年齡(57.2±11.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使用靜脈注射聯(lián)合氣管插管麻醉, 采用常規(guī)切口處理, 逐層分離肌肉和黏膜, 分別對兩組患者實施手術。對全切組實施全胃切除手術, 其中食管-空腸吻合術4例, 食管-空腸Roux-Y吻合術56例;對部分切除組全部施行遠端胃后壁-食管吻合術;對兩組患者手術中清掃淋巴結到第二站或第三站。認真觀察患者術后身體狀況和并發(fā)癥, 并及時記錄兩組患者具體情況。
1.3評價指標 術后比較分析兩組的身體狀況、血紅蛋白和血清蛋白水平、生存率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等指標。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術后全切組患者體重下降(2.3±0.6)kg, 部分切除組患者體重下降(2.5±0.5)kg,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身體營養(yǎng)狀況上, 術后全切組患者血紅蛋白和血清蛋白分別為(112.5±20.3)g/L、(35.5±6.3)g/L, 而部分切除組患者血紅蛋白和血清蛋白分別為(125.5±30.1)g/L、(39.5±10.1)g/L。部分切除組患者體內(nèi)血清蛋白和血紅蛋白水平比全切組患者體內(nèi)血清蛋白和血紅蛋白水平明顯較高, 身體營養(yǎng)狀況優(yōu)于全切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在術后并發(fā)癥上, 全切組患者術后并發(fā)反流性食管炎率比部分切除組低(P<0.05), 全切組出現(xiàn)3例(5.0%)反流性食管炎, 部分切除組出現(xiàn)7例(11.7%)反流性食管炎;在生存率比較上, P>0.05, 兩組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眾所周知, 胃癌是比較常見且惡性程度較高的消化道腫瘤疾病, 并且治愈性較差, 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目前胃癌已經(jīng)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重要腫瘤疾病之一[4]。近年來, 胃上部癌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 并且發(fā)病部位比較隱蔽, 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上部癌病情, 對于胃上部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 在手術治療中, 全胃切除術和近端胃切除術在治療胃上部癌時, 兩種手術治療效果沒有明顯差別, 采用近端胃切除術治療胃上部癌, 術后并發(fā)反流性食管炎率比全胃切除術術后病發(fā)率高, 但是術后患者身體營養(yǎng)狀況良好,發(fā)生貧血及營養(yǎng)障礙幾率低。在胃上部癌治療時, 要根據(jù)患者自身實際情況(全身情況、腫瘤具體位置、大小等)來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 從而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1] 曲宏巖, 薛英威, 徐海濤, 等.胃上部癌全胃切除與近端胃切除的療效比較.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 2009, 11(6):422-424.
[2] 丁杰, 廖國慶, 晏仲舒, 等.近端胃切除術和全胃切除術治療胃底賁門癌的Meta分析.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1, 17(6):570-575.
[3] 董靜波, 袁旦平, 潘麗芳, 等.近端胃切除術與全胃切除術治療進展期近端胃癌的療效對比觀察.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 2012, 13(6):645-646.
[4] 汪勇, 楊毅.近端胃惡性腫瘤全胃切除術與近端胃切除術治療的Meta分析與綜合評估.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 2013, 19(9): 268-269.
2014-06-25]
472500 河南省靈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