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澤蕓
記得以前讀錢鐘書,說錢家人笑鐘書“書癡”,并說“癡人有癡?!薄姇鴲圩x書,只要有書讀,他別無營求,好像享受富人“命中的祿食”一樣豐足。
錢鐘書先生有一段時期將書房命名為“容安館”,這個所謂的“容安館”書房,是由小客廳里攔了一扇屏風隔出了一角,窄小只能容身。他做到了真正的“容膝易安”。
誰能想象,在這樣一扇屏風攔出的一角里,他寫出了《管錐編》、《談藝錄》等令人驚嘆的偉作。
所以說,思想,是能夠穿越物質(zhì)的局限,能夠穿越時空而存在的。
錢鐘書曾說:“弈棋轉燭事多端,飲水差知等暖寒。如膜妄心應褪凈,夜來無夢過邯鄲。”大意是說,世事無常,個人心中喜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心境平和恬淡一點,將營茍之心褪卻一些,可以活得坦然一些。
錢鐘書的淡泊與 “死腦筋”,人人皆知,最著名的要數(shù)“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
那是他在文名熾熱之時,許多人實在是崇拜他,想拜訪他一睹真容沾點才氣,錢鐘書開個玩笑予以婉言拒絕。
這是一種沉靜,一種內(nèi)斂,一種不事張揚。
一次在醫(yī)院病床上,夏衍女兒送給錢鐘書一塊蛋糕,冷不防一位記者進來拍照,錢鐘書將臉孔和蛋糕一起埋進被子里,不管蛋糕上的奶油糊了一臉。
這與當今某些人稍稍有點名氣,恨不得有一架攝影機一天24小時跟拍自己才好是多么迥然。這是兩種截然境界,猶如夏蟲不足以與語冰。
尼采曾說,母雞下蛋的啼叫和詩人的歌唱相似,都是痛苦使然。
喜歡寫點文字的人心里都知道,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艱辛的,但看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成果之時是充滿欣慰的。就像,母雞好不容易下了個蛋,蹦下雞窩咯答答一樣,那是艱辛之后的欣悅。這種欣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錢鐘書多少次面對國外大學機構或出版機構的重金相邀,堅持自己的治學做人原則,哪怕在天文數(shù)字的金錢面前也毫不動容。他說,我都姓了一輩子“錢”,還迷信這個東西嗎?
然而,他與夫人楊絳的生活樸素得令人難以置信。沙發(fā)是用了多年的舊物,色澤已褪,所謂書架,是四塊木板加幾塊磚頭搭成的。
曾見過楊絳的一幅照片,背景是錢鐘書家中,的確是素樸至極,沒有一件稱得上“豪華”的東西。如果他們想要“豪華”,什么樣的豪華他們不能得到,但是,要他們違背自己的治學做人準則去追求所謂的“豪華”,他們絕不作為。
也許,真正的“奢華”不在外在,而在人的內(nèi)心。
記得周有光先生有一則《新陋室銘》。說起周有光這個名字,可能許多人比較陌生,但是如果要說到中國的《漢語拼音方案》,只要讀過書的人都會知道,周有光就是《漢語拼音方案》主持者和主要擬定者。有了這個方案,漢字才能被一個個注上拼音,然后才能掃盲、才能推廣普通話、才能進行電腦輸入等等,周有光為漢語的科學化、國際化、信息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50多年前,周有光的居室條件簡陋至極,書房、客室、吃飯間都在一間小小的屋里,書沒地方放,只好放在菜櫥里,他曾戲稱:臥室就是廚室,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
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這篇《新陋室銘》誕生了,讀來令人莞爾的同時,不得不感佩他的超然心胸:
“山不在高,只要有蔥郁的樹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魚群。
斯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義地快樂自尋。
房間陰暗,更顯得窗子明亮。書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
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
臥室就是廚室,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
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頂。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p>
周先生說,“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彼?906年,如今已是109歲高齡。109歲的周先生,淡泊心胸,樂觀豁達,他說,大智若愚,大道至簡。
我有時也會和我先生開開玩笑,我說娶了我你不必像許多男人那樣,被妻子逼著到外邊拼命掙錢,只要有書給我讀,一碗白米飯,一碗小青菜,我就知足,就能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當然,現(xiàn)在讓經(jīng)濟條件好點,主要是為孩子們將來有好點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
生活,本身其實是簡單的,但絕大多數(shù)的人們制造出了太多的復雜。其實,你簡單了,生活也就隨之簡單。德國哲學家西美爾說,貨幣只是一條通往最終價值的橋梁,而人,是永遠無法棲居在橋上的。
人,最終能夠安然棲居的,是自己的心靈。
當然,不是說物質(zhì)不重要,某種程度上,物質(zhì)相當相當?shù)闹匾?/p>
在這個物質(zhì)遠勝于精神的年代,追求物質(zhì),已成了人們眾所趨之的目標。
但是,能否在追求物質(zhì)的過程中,在稍稍停下的間隙,觀照一下自己的內(nèi)心,讓狂躁的物欲之心能夠讓思想的凈水洗濯,得一絲清涼之氣?
正如鐘書先生所言:褪盡如膜“妄心”,始能夜來無夢,安然而過。
(編輯/袁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