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樹“4·14”抗震救災中,他們是救出幸存者最多、救出被埋者最多、疏散群眾最多的專業(yè)救援部隊。17年來,玉樹公安消防支隊靠著超越常人的奉獻和犧牲,踐行著扎根高原、艱苦奮斗的“高原精神”。
走進玉樹藏族自治州公安消防支隊剛剛興建的警史館,一幅巨幅浮雕映入眼簾:“中國夢、消防夢、我的夢”,這就是支隊全體官兵為國奉獻、實現(xiàn)自我、奮斗努力的方向。這支年輕的隊伍,英雄輩出,獲得榮譽無數(shù)。在烈焰滔天的火海中,在片瓦無存倒塌的廢墟上,他們一直用自己的英勇和忠誠,捍衛(wèi)著生命與榮譽。
玉樹被稱為“生命禁區(qū)”,平均海拔4000多米,氧氣含量只有平原地區(qū)的一半,年平均氣溫都在零下,晝夜溫差極大,常常是“一天有四季”。艱苦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頭暈惡心、胸悶氣短等高原反應,是支隊每位官兵每天的“必修課”。但是,官兵們發(fā)揮“把奉獻當成習慣,把犧牲當成歸宿”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舍生忘死,無怨無悔,完全不計個人名利得失,這支隊伍也因此一直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在工作中戰(zhàn)無不勝。
“播下一種精神,收獲一種命運?!迸c高尚為伍,必受高尚熏陶;與崇高同行,必受崇高感染。在玉樹,廣大官兵既是“高原精神”的踐行者,又是深得這種精神滋養(yǎng)的受益者。而2010年“4·14”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就是官兵忠誠為民最集中的體現(xiàn),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抗震救災中,哪里最需要消防官兵就在哪里出現(xiàn),哪里最艱苦戰(zhàn)斗就在哪里展開,他們不畏艱辛,不辱使命,成為災后重建的排頭兵和生力軍。支隊第一時間開展救援,成為災區(qū)第一時間、第一支開展救災的專業(yè)救援部隊,成為在最危險地帶攻堅的主力部隊,成為全國消防部隊救出幸存者最多、救出被埋者最多、疏散群眾最多的部隊。
他們沖在滅火救災、搶險救援現(xiàn)場的最前沿,不畏艱苦、日夜守護,不辱肩負的使命。
在災后重建中,在滅火救災搶險救援現(xiàn)場,沖在最前沿、發(fā)揮關鍵作用的也是我們的官兵。他們時刻警惕、日夜守護,實現(xiàn)了公安部提出的玉樹災區(qū)“不發(fā)生亡人火災事故”目標。
災后重建三年,駐玉樹消防部隊共出動人員55040 人次,檢查帳篷(活動板房)253943 頂(次),發(fā)現(xiàn)火災隱患116430條,整改火災隱患115860條,張貼橫幅、宣傳畫、防火公告55445處,發(fā)放消防宣傳材料35萬余份,組織講述防滅火、逃生自救常識活動240余次,受教育群眾達14萬余人次,實現(xiàn)了2.64萬頂帳篷和3424間板房安置的2.1萬戶家庭、7.3 萬人無一人因火災傷亡,為重建美麗和諧新玉樹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環(huán)境。2013年11月23日,玉樹州人民政府將“雪域消防衛(wèi)士”榮譽稱號授予支隊。
“高原精神”像一個“反應堆”,官兵們?nèi)紵募で椴粩嗑酆现芰?。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而艱苦奮斗的接力棒代代相傳。人心凝聚,無堅不摧。玉樹支隊按照“以人為本、官兵至上”的建設理念,全力推進“暖心工程”,從思想上、生活中、細微處體現(xiàn)對官兵的關心。2013年,支隊相繼改善了辦公環(huán)境、完善了基礎設施,極大地改善了基層官兵的工作、居住、生活條件,營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環(huán)境,有效增強了官兵的集體認同感,穩(wěn)定了隊伍。同時,不斷筑牢官兵思想基石,堅持狠抓黨史隊史教育不放松,狠抓艱苦奮斗教育不走樣,狠抓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不間斷,有效增強了廣大黨員堅定信念、筑牢警魂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高原,提升人的境界;雪域,純凈人的靈魂;使命,成就軍人價值;榮譽,激勵官兵前行。玉樹支隊靠著超越常人的奉獻和犧牲,踐行著扎根高原、艱苦奮斗的“高原精神”,在雪域高原打造出了一片感天動地的精神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