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奇茹
“您的兒子xx已經(jīng)于x點x分在xx幼兒園簽到”“您家的xxx寶寶今天在幼兒園吃了整整一碗米飯,中午也飽飽睡了一覺噢!”……
如果有這樣一款手機APP,能把寶寶在幼兒園的一舉一動都實時反饋給做父母的你,甚至還能附上精彩的照片,而要獲得這樣的平臺服務(wù),家長每月只需支付一二十元,你愿意花錢買它嗎?
2013年1月,在北京從事軟件外包服務(wù)多年的創(chuàng)業(yè)者武寧,研發(fā)出一款手機APP——“幼兒云”,試圖搭建一個連接家長和幼兒園的平臺。
年輕爸爸萌生育兒創(chuàng)意
2012年,武寧3歲的兒子開始在河北唐山的幼兒園上學,而他的工作卻常駐北京,不能每天親自送兒子上幼兒園。他在工作間隙難免會想孩子,“不知道兒子今天吃飯時乖不乖,在手工課上表現(xiàn)得怎么樣?”
如果開發(fā)一款手機程序,能遠程記錄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片段,應(yīng)該會很受歡迎吧?從事IT工作多年的武寧突然萌發(fā)了這樣一個想法。隨后,他在親戚朋友間初步調(diào)查,獲得了不少擁躉。
家長是高興了,可給孩子拍照、更新信息的工作都得幼兒園老師來做,這樣一個軟件要想成功,還得幼兒園中意才行。武寧從幼兒園園長那兒得到的前期反饋,遠沒有家長的反饋那么樂觀。
“幼兒園老師已經(jīng)很辛苦了,現(xiàn)在還要花時間給孩子們拍照,這不是增加負擔嗎?”一個幼兒園園長直言。
這沒有難倒武寧。通過對一家家幼兒園的走訪,以及與從事幼兒教育的專家多番溝通后,武寧發(fā)現(xiàn)幼兒園園長提出的幼兒園老師工作量的問題,恰恰能成為產(chǎn)品打開市場的“殺手锏”。
原來,很多幼兒園都會在入園時,向家長承諾每年為每個孩子拍攝8張照片。以一個幼兒園有200個孩子為例,總共需要發(fā)給家長1600張照片。這就需要老師先拍攝數(shù)千張照片,再在電腦中挑選、整理、分類,最后發(fā)送給相應(yīng)的家長。
要是能幫忙把這一龐大的工作量簡化,幼兒園肯定會跟家長們一樣喜歡這個APP軟件。抱著這樣的想法,武寧與團隊開始研發(fā)“幼兒云”軟件。他們一次次改進軟件的照片發(fā)送功能,最終達到了簡單快捷的目的。用戶用手機或平板電腦從“幼兒云”程序進入拍攝照片后,系統(tǒng)可自動鏈接到全班小朋友的通訊錄。單人照就鉤選一個小朋友,多個小朋友的合照就鉤選多個,而如果是全班合照,老師只要點擊“All”,再按“發(fā)送”鍵,就能自動發(fā)送這張照片到相應(yīng)孩子家長的客戶端上。這樣,老師發(fā)送一張照片只不過10多秒,比以往用相機拍攝再整理分類省了不少時間。
把幼兒園裝進手機
2013年1月,帶著“幼兒云”的第一版軟件,武寧來到了北京一家幼兒園園長的辦公室。
經(jīng)過武寧一番繪聲繪色的講解后,這家幼兒園接受了試用邀請。兩周之后,園方給武寧反饋回消息——“老師和家長們反映還不錯?!边@讓武寧非常興奮。但幼兒園也提出改進意見,希望軟件最好能對幼兒園的信息化工作有所幫助,并增加更多與家長互動的內(nèi)容。
看來,“幼兒云”要想獲得幼兒園的認可,還得承擔更多的工作,于是武寧根據(jù)幼兒園的需求,又對“幼兒云”進行了一系列升級。比如將簽到、通知家長功能融入了軟件中;針對每個不同的幼兒園,設(shè)計全套個性化的用戶界面,按照幼兒園喜好增減功能。
除此之外,“幼兒云”還有一個吸引幼兒園使用的小妙招。當家長把接收到的照片在微博、微信上分享時,會附帶有幼兒園的信息。這無疑是最好的廣告,還能幫助幼兒園省下一筆宣傳費用。
小軟件做成大生意
一方是家長與幼兒園互動的迫切期望,另一方是幼兒園提高工作效率、減輕教師工作量的需求,“幼兒云”所做的,就是將這兩方面嚴絲合縫連接上。因此,“幼兒云”APP在蘋果、安卓市場上線后僅3個月,就已經(jīng)有1000余家幼兒園簽約,超過10萬名家長成為付費用戶。
在武寧看來,盡管目前市場上已經(jīng)有了像“人人通”這樣的教育信息交流軟件,但針對幼兒園教育市場的卻只有“幼兒云”,因此,全國16萬家幼兒園都將是他的潛在客戶。第一步已經(jīng)順利走出去,未來成功不會太遠。
(據(jù)《北京日報》《商界》相關(guān)資料整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