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以色列、德國、加拿大特派特約記者 黃培昭 王水平 青 木 陶短房 ● 陳一 汪析 柳玉鵬圖片說明: 1月12日,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議會廣場,以色列總統(tǒng)佩雷斯向沙龍的靈柩獻花圈。 如果當年沙龍沒有倒下,今天的人們會看到怎樣的中東?隨著昏迷8年的以色列前總理沙龍11日離世,這種對歷史的感性假設從約旦河傳到地中海,從特拉維夫傳到各大國際媒體的演播室中。當愛他的人為“英雄辭世”心痛、恨他的人歡呼世界送走了“屠夫”,多數(shù)分析家傾向于相信,如果沙龍能在以色列主政至今,折磨世界數(shù)十年的巴以和平進程或已成功。昨天,數(shù)千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瞻仰沙龍遺容,以政府和軍方今日將分別舉行葬禮,告別這位參與過以色列所有戰(zhàn)爭的開國者。但與去年全球政要擠到南非送別曼德拉比,參加沙龍葬禮的外國元首少了很多,似乎在印證他毀譽參半的一生。12日,國際上也出現(xiàn)了這樣的聲音:中東地緣政治歷來靠強人引領,巴以和平更需雙方都能找出敢做決定的英雄,但中東正送走最后一個時代強人——阿里埃勒·沙龍。以色列人告別沙龍沙龍死訊傳出時正值猶太教安息日,以色列總理內(nèi)塔尼亞胡連夜召集部長級會議討論沙龍“后事”。政府最終決定,12日將沙龍遺體送往耶路撒冷的議會廣場,供民眾在當日12時至18時憑吊。13日早9時,政府為沙龍舉行正式葬禮?!兑啡隼溧]報》稱,美國副總統(tǒng)拜登將率團出席沙龍葬禮,其他出席葬禮的國際政要或前政要包括俄外長拉夫羅夫、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捷克總理魯斯諾克等。以《國土報》說,曾與沙龍交往多年的美國前總統(tǒng)小布什以“需要照顧年邁母親和妻子”為由不出席沙龍葬禮。俄塔社12日晚則稱,俄杜馬主席納雷什金將出席葬禮,拉夫羅夫是否赴以尚未確定。12日,在特拉維夫采訪的《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看到,《耶路撒冷郵報》等多家以色列大報都在頭版刊登沙龍去世的消息,一些以色列報紙在頭版發(fā)布訃告,并對沙龍家人表示慰問。據(jù)報道,13日上午葬禮結束后,軍方將護送沙龍遺體到他位于以色列南部內(nèi)蓋夫的家族農(nóng)場下葬,他將被安葬在其2000年去世的夫人身邊。護送沙龍棺木的車隊途經(jīng)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部時,軍方還將單獨為他舉行告別儀式。《國土報》稱,12日前往廣場送別沙龍的民眾多達數(shù)千人,政府為此禁止民眾乘私人交通趕往沙龍棺木停放地,并安排免費擺渡車接送送別人群。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對沙龍一生的兩極化評論充斥國際輿論場。伊朗半官方的法爾斯通訊社用“屠夫的故事結束了”形容沙龍之死。當日,哈馬斯在加沙慶?!巴婪虮馈?,法塔赫則遺憾“毒死阿拉法特”的沙龍沒有上國際法庭。約旦“大門”網(wǎng)稱,“人們將記住沙龍是名嗜血的戰(zhàn)爭罪犯、阿拉伯世界頭號公敵”,阿拉伯人含淚慶祝沙龍之死不僅是因他參與過以色列建國后所有戰(zhàn)爭,更因為他“雙手沾滿巴勒斯坦人的鮮血”,比如1953年他率領部隊襲擊約旦河西岸小村凱比亞,殺死69名平民。而他一生最大的污點是1982年的“貝魯特屠殺”,當時有數(shù)百名(有說法稱數(shù)千人)巴勒斯坦難民被黎巴嫩基督教武裝屠殺,時任以色列防長的沙龍被認定是策劃者,并因此被免職。“人權觀察”組織中東部主任維斯頓說,“沙龍還沒來得及接受正義的審判”,“這是恥辱”。“他不是戰(zhàn)爭狂人,他只是總把以色列利益放在首位”,以色列《新消息報》12日以此為題的文章為沙龍“正名”。文章說,沙龍一生都在關心以色列的生存,并且言出必行,這是沙龍留給以色列的重要遺產(chǎn)。他一生最大的成功是1973年“贖罪日戰(zhàn)爭”時指揮以軍跨越蘇伊士運河,用勝利逼迫埃及停戰(zhàn)。而他一生最大的失敗是挑起了第一次黎以戰(zhàn)爭,造成雙方無謂傷亡。法新社說,沙龍從不妥協(xié)的行事方式為他同時激起愛與恨,在不同人眼中,他是軍事英雄,是現(xiàn)實主義政客,也是嗜血罪犯。美國政治新聞網(wǎng)說,面對沙龍的一生,(上接第一版) 人們很難評價。奧巴馬對他的死“表達我們深切的哀悼”,稱贊他“將一生奉獻給以色列”,卻沒提及他一生中任何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文章稱,從外交上來說,奧巴馬對沙龍的稱頌詞顯得過于簡短。上個月曼德拉去世時,人們很容易就說出很多贊揚他的話,但沙龍完全不同,而且當奧巴馬表態(tài)時,美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有很多重要觀眾在盯著他的言語和行動。中東送走“最后的強人”2005年,時任以色列總理沙龍突然宣布單方面從加沙地帶撤出以色列定居點,數(shù)千以色列人被迫“無家可歸”。沙龍自此從外人眼中“戰(zhàn)場上無情的推土機”變?yōu)椤艾F(xiàn)實主義政客”。俄羅斯電視臺稱,沙龍2004年曾說,“我一生參與過以色列所有戰(zhàn)爭,清楚沒有足夠的力量,我們無法在這一地區(qū)生存……但我也從人生的經(jīng)驗中體會到,只揮舞刀劍無法解決這片土地上的問題”。文章說,因為沙龍的上述變化,許多學者和政治家相信,如果沙龍沒有中風,以色列繼續(xù)從占領領土上撤出定居點,也許早已換來巴以和平?!凹偃缟除垱]有倒下”,12日提出這一歷史假設的媒體不止俄羅斯電視臺一家。美國《野獸日報》說,從8年前沙龍中風昏迷起,中東已進入“后沙龍時代”。他昏迷7個月后,哈馬斯就占領了加沙地帶,黎巴嫩真主黨也襲擾以色列北部,最終引爆第二次黎以戰(zhàn)爭。如果沙龍還在,哈馬斯和真主黨也許不會妄動,因為阿拉伯人不僅恨沙龍,也怕沙龍。文章還說,如果沙龍一直執(zhí)政至今,他或許會反對美國從伊拉克撤軍,反對美國支持埃及穆兄會,對伊朗發(fā)展核武器也不會像他的繼任者奧爾默特和內(nèi)塔尼亞胡這樣克制。文章稱,人們常說中東地緣政治由強人主導,而沙龍是中東最后一個強人。放眼望向今日中東諸位地緣政治玩家,奧巴馬是無能的輕量級人物、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不足人懼,阿拉伯領導人則非弱即老,真正填補中東權力真空的是伊朗。法新社說,沙龍死后,佩雷斯成了以色列唯一還活著的開國元勛。從各國媒體反應看,不少人對失去強人的以色列感到擔憂。以色列《國土報》在12日社論中說,沙龍縱有許多缺點,但如果沒有他,以色列的處境必然更差。文章說,沙龍在時,他意識到武力的局限性,清楚與美國的盟友關系至關重要,敢于在領土問題上做出重大決策并且不會被憤怒的定居者嚇住。但在他離開后,奧爾默特開啟了完全不必要的黎以戰(zhàn)爭,內(nèi)塔尼亞胡搞壞了與美國的關系,以色列已不再有像樣的領導人。奧地利《新聞報》說,缺少了沙龍,以色列的未來可能更加迷茫,當下美國和歐洲都敦促以色列放棄一味強硬對待巴勒斯坦的政策,以色列內(nèi)部政局也不穩(wěn)定,未來的道路還要看以色列如何選擇?!鞍⒗嗽诰€”說,沙龍死后,以色列的日子有可能更加難過。和平之路,誰主沉浮?上周末,當美國《紐約時報》感慨“政治生涯有如摩天輪”的沙龍原本有機會創(chuàng)造巴以和平,英國《經(jīng)濟學家》忙著回憶沙龍的辦公桌上曾經(jīng)總放著一臺立體聲音響用來收聽小提琴曲時,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對以色列的最新表態(tài)聽上去有些像是怒吼。阿巴斯上周六在拉馬拉表示,巴勒斯坦絕不會承認以色列是一個猶太國家,“如果東耶路撒冷不能成為巴勒斯坦國的首都,我們和以色列之間絕不會有和平”。伊朗PRESS TV說,媒體在阿巴斯強硬表態(tài)前日傳出消息,特拉維夫計劃在東耶路撒冷猶太人定居點增設1400套(有說法稱1800套)住房,而當下的國際形勢是,美國國務卿克里正極力推動他的新中東和平進程?!秶翀蟆吩u論員列維說,在巴勒斯坦與以色列長達數(shù)十年的糾葛中,猶太人定居點始終是雙方和平的阻礙。沙龍本人是猶太人定居點的創(chuàng)立者,積極推動過這一政策,但晚年時他意識到自己錯了,于是決定撤出加沙地帶。列維說,目前有大約50萬以色列人居住在定居點內(nèi),沒有哪名以色列領導人敢做出讓這些人搬家的決定,所以定居點未來依舊會阻礙和平進程?!盀槭裁瓷除堉匾俊庇睹咳针娪崍蟆芬源藶轭}說,因為沙龍是以色列第一名努力克服這個國家最大難題的右翼總理。文章說,以色列一直試圖統(tǒng)治從約旦河到地中海的所有土地,但這樣做道德嗎?更大的問題是,沙龍意識到阿拉伯人的生育率高于猶太人,如果繼續(xù)攫取土地,最終以色列將不得不在成為一個猶太國家還是一個阿拉伯人占多數(shù)的民主國家中選擇,為此,他必須選擇犧牲土地換取以色列繼續(xù)做“猶太民主國家”。美國《外交政策》說,巴以若想真正和平,雙方都需有一個有意愿也有能力做重大決定的英雄領袖。可惜,沙龍死后,愿這么做的領導人已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