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廣
(山西省公路局,山西 太原 030006)
公路養(yǎng)護質(zhì)量檢評數(shù)據(jù),包括路面使用性能、路基使用狀況、橋隧構(gòu)造物狀況、沿線設(shè)施狀況等內(nèi)容,其中路面使用性能,包括路面損壞狀況、路面平整度、路面車轍深度、路面抗滑性能和路面彎沉。
圖1 公路技術(shù)狀況檢測與評價指標體系
路面使用性能中的各項指標(路面損壞狀況、路面行駛質(zhì)量、路面車轍深度、路面抗滑性能和路面結(jié)構(gòu)強度)評價等級和評價標準如表1~表5。
表1 路面損壞狀況評價等級和評價標準
表2 路面行駛質(zhì)量評價等級和評價標準
表3 路面車轍深度評價等級和評價標準
表4 路面抗滑性能評價等級和評價標準
表5 路面結(jié)構(gòu)強度評價等級和評價標準
路面養(yǎng)護措施與其使用性能指數(shù)(PQI)及各項指標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如下:
a)對于 PQI≥85 且 PCI≥85、實施大修或改建后3~5年的路段應(yīng)實施預(yù)防性養(yǎng)護。
b)對于 PQI<70、PCI<70 或 PSSI<70 的路段應(yīng)實施大修,對于70≤PQI<85的路段可實施大修或中修,對于單位評定路段內(nèi)路面車轍深度(RD)超過15 mm、行駛質(zhì)量指數(shù)(RQI)<80或抗滑性能指數(shù)(SRI)<80的路段應(yīng)實施中修。
a)當瀝青路面主要病害為龜裂和塊裂,并伴隨局部沉陷、坑槽等病害時,表明路面結(jié)構(gòu)承載力不足,路面改造方案為:
(a)針對路面病害波及到基層、路基有局部病害情況,將原路面瀝青面層和上基層進行銑刨回收,在對路基病害進行科學(xué)處治基礎(chǔ)上,對原路面底基層進行水泥就地冷再生,采用一層或兩層水穩(wěn)碎石(砂礫,也可用上基層舊料進行水泥廠拌冷再生)基層進行補強,實施透層和下封層(如乳化瀝青石屑封層、熱瀝青碎石封層、橡膠瀝青碎石封層等)后,加鋪兩層瀝青面層(可用廠拌熱再生,其中瀝青下面層優(yōu)先選用廠拌冷再生)。
(b)將原路面瀝青面層進行銑刨回收,對原路面基層進行水泥就地冷再生,采用一層或兩層水穩(wěn)碎石(砂礫)基層進行補強,實施透層和下封層(如乳化瀝青石屑封層、熱瀝青碎石封層、橡膠瀝青碎石封層等)后,加鋪兩層瀝青面層(可采用廠拌熱再生,其中瀝青下面層優(yōu)先選用廠拌冷再生)。
(c)當原路面瀝青面層與基層總厚度不超過22 cm時,對瀝青面層與基層進行水泥就地深層冷再生,采用一層或兩層水穩(wěn)碎石(砂礫)基層進行補強,實施透層和下封層后,加鋪兩層瀝青面層。
表6 路面改造方案(1)
b)當瀝青路面主要病害為縱、橫向裂縫,并伴隨局部坑槽、松散、唧漿等病害時,存在路面結(jié)構(gòu)承載力不足情況,路面改造方案為:
(a)針對路面病害波及到基層情況,將原路面瀝青面層和上基層進行銑刨回收,對原路面底基層進行水泥就地冷再生,采用一層或兩層水穩(wěn)碎石(砂礫,也可用上基層舊料進行水泥廠拌冷再生)基層進行補強,實施透層和下封層(如乳化瀝青石屑封層、熱瀝青碎石封層、橡膠瀝青碎石封層等)后,加鋪兩層瀝青面層。
(b)將原路面瀝青面層銑刨回收,對貫穿基層的縱、橫向裂縫進行灌縫或切—挖—填處理,局部坑槽、唧漿等病害進行挖補后,采用一層或兩層水穩(wěn)碎石(砂礫)基層進行補強,實施透層和下封層(如乳化瀝青石屑封層、熱瀝青碎石封層、橡膠瀝青碎石封層等)后,加鋪兩層瀝青面層。
(c)將原路面縱、橫向裂縫進行灌縫或切—挖—填處理,局部坑槽、唧漿等病害進行挖補后,實施熱瀝青碎石封層、橡膠瀝青碎石封層等應(yīng)力吸收層后,加鋪一層或兩層瀝青。
表7 路面改造方案(2)
當PCI小于70或PSSI小于70、瀝青路面主要病害為各類裂縫、坑槽、松散等時,路面改造方案為:
a)對原路面裂縫、坑槽、松散等局部病害進行處治,采用一層或兩層水穩(wěn)碎石(砂礫)基層進行補強,實施透層和下封層(如乳化瀝青石屑封層、熱瀝青碎石封層、橡膠瀝青碎石封層等)后,加鋪兩層瀝青面層。
b)對原路面瀝青面層進行乳化瀝青或泡沫瀝青—水泥就地深層冷再生,形成半柔性再生聯(lián)結(jié)層,實施下封層(如乳化瀝青石屑封層、熱瀝青碎石封層、橡膠瀝青碎石封層等)后,加鋪一層瀝青面層。
c)當瀝青路面出現(xiàn)嚴重的車轍,并伴隨局部沉陷、坑槽等病害時,路面改造方案為:將原路面瀝青面層銑刨回收,對基層進行局部挖補后,實施熱瀝青碎石封層、橡膠瀝青碎石封層等應(yīng)力吸收層后,加鋪兩層瀝青面層。
當PCI<70、瀝青路面主要病害為各類裂縫、坑槽、松散等時,路面改造方案為:
表8 70≤PQI<85時路面改造方案
a)針對路面病害波及到上基層情況,一是將原路面瀝青面層進行銑刨回收,對原路面基層進行水泥就地冷再生,實施熱瀝青碎石封層、橡膠瀝青碎石封層等應(yīng)力吸收層后,加鋪兩層瀝青面層(可采用廠拌熱再生,其中瀝青下面層優(yōu)先選用廠拌冷再生);二是當原路面瀝青面層與基層總厚度不超過22 cm時,對瀝青面層與基層進行乳化瀝青或泡沫瀝青-水泥就地深層冷再生,形成半柔性再生聯(lián)結(jié)層,實施下封層(如乳化瀝青石屑封層、熱瀝青碎石封層、橡膠瀝青碎石封層等)后,加鋪兩層瀝青面層。
b)針對路面病害僅在瀝青面層情況,三是同2.2中的方案二和方案三。
表9 PQI<70、PSSI>70 時路面改造方案
當PCI<70、瀝青路面主要病害為各類裂縫、坑槽、松散等時,路面改造方案為:同2.3中的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