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晶蘇傳媒,南京210019)
黃金仍是硬通貨 儲備功能依然在
◎蔡恩澤(晶蘇傳媒,南京210019)
常言道:“盛世藏古董,亂世存黃金?!闭f的是黃金作為避險工具的功能,對于現(xiàn)代投資者來說,黃金是最后的避險貨幣。就國家而言,黃金儲備關系到一國的主權(quán)財富水平以及維護本幣穩(wěn)定的能力,是抵御通貨膨脹、經(jīng)濟危機,甚至是戰(zhàn)爭的終極武器。
黃金在經(jīng)歷了2013年4月中旬的驚魂暴跌后身價江河日下,其貨幣功能已淡化。雖說后來黃金價格又有幾輪反彈上漲,特別是今年2月24日黃金國際市場,黃金價格上漲至1334.00美元/盎司,創(chuàng)2013年11月1日以來新高。但是,黃金的富貴形象已大不如從前。
在1870年至1914年間的金本位時代,黃金從帝王專擅走向大眾社會,從幽深的宮廷墻院進入平民的經(jīng)濟生活,從華貴的特權(quán)象征演變?yōu)橘Y產(chǎn)富足的標志。金本位制意味著黃金就是貨幣,在國際上是硬通貨,可以自由進出,充當國際貿(mào)易結(jié)算貨幣,在國內(nèi)則可以作為貨幣流通。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嚴重沖擊了金本位制,1929年至1933年間世界性的經(jīng)濟危機又使金本位制徹底崩潰,各國自掃門前雪,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黃金市場失去了公開存在的基礎,倫敦黃金市場一關便是15年。
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元危機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持簽訂的《牙買加協(xié)議》,取消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從此,國際貨幣的官方序列中再無黃金,黃金走上了非貨幣化的“黃泉路”。
目前全球投資者都在搶購黃金,目的不是避險而是投資,是抄底,甚至是投機,黃金已淪落為投機工具,可悲可嘆。
從《牙買加協(xié)議》簽訂至今將近40年過去了,黃金憑借頑強的生命力,至今仍是危機中能夠抵擋紙質(zhì)貨幣信用危機的最后一道屏障。黃金內(nèi)含的貨幣功能及實踐運用并沒有消失,影響力依然根深蒂固,特別是儲備功能的“安全港”地位難變。這是學界的最新研究結(jié)論。
一個重要事實是,美國擁有的官方黃金儲備傲視全球。據(jù)世界黃金協(xié)會(WGC)公布的數(shù)據(jù),2014年1月,美國擁有8133.5噸國家黃金儲備,占其外匯儲備的71%,位居全球第一。在目前國際貨幣體制美元獨霸的情況下,美元不僅需要龐大、安全且具有高度流動性的國債市場來支撐,還需要黃金振奮“底氣”,黃金仍然是美國未來抵抗經(jīng)濟風險和金融壓力的籌碼與工具。
在歐洲,早在1999年歐元誕生當初,歐洲央行(ECB)就規(guī)定成員國央行首次上繳的國際儲備必須是黃金。黃金儲備為歐元國際化提供了更有質(zhì)地硬朗的信用背書,充當最后通用的債務清償與流動性管理工具。據(jù)WGC2014年1月公布的最新全球官方黃金儲備排行,ECB的黃金儲備共計502.1噸,占其外匯儲備總額的26.9%。
比利時著名智庫布魯格經(jīng)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達瓦斯認為,對歐洲央行來說,黃金儲備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護歐元。對于央行來說,黃金一向是最重要的避險資產(chǎn)之一。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在哈佛肯尼迪商學院演講中也表示,黃金儲備在央行的運作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作用,央行拋售黃金儲備是不明智的舉動。
身為歐盟和歐元區(qū)軸心國的德國,正啟動一項“黃金回家”計劃。目前德國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黃金儲備國,擁有黃金儲備近3400噸。然而,由于歷史原因,直到1998年,只有2%共約77噸的黃金存放在德國境內(nèi)。2014年1月,德意志聯(lián)邦銀行對外宣布,目前“黃金回家”的起步階段已順利完成,從巴黎運回32噸黃金,從紐約運回5噸黃金。按照計劃,到2020年,德意志聯(lián)邦銀行將逐步把存放在巴黎的374噸黃金和存放在紐約的300噸黃金運回德國。把自家的錢存放在別人的家里畢竟不太放心。
過去10多年間動蕩的歷史背景下,已迫使多國央行或貨幣當局開始重視國際儲備管理中的黃金持有狀況。這期間,各國央行的黃金交易狀態(tài)已由過去長達數(shù)十年的凈賣出悄然轉(zhuǎn)變?yōu)閮糍I入。據(jù)WGC公布的數(shù)據(jù),全球央行2013年已增持價值150億美元的黃金,創(chuàng)近50年來最大央行購買量。
自2011年以來,俄羅斯央行增持力度在所有央行中居首。該行增持171噸黃金,幅度高達20%。韓國央行2年內(nèi)也將黃金儲備翻了7翻,購買65噸黃金。土耳其央行和哈薩克斯坦央行分別增持371噸和67.2噸。
中國近幾年黃金儲備一直在1054噸規(guī)模,全球排名第五,在儲備資產(chǎn)中的占比為1.1%。雖說占比低了些。但中國的國情是,中國已超過南非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chǎn)國,還是黃金最大進口國。而“中國大媽”搶購黃金經(jīng)久不息的沖動,為民間黃金儲備增添雄厚的實力。按最保守估計,現(xiàn)在中國民間積累的黃金已超過6000噸。
作為國家黃金儲備體系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中國鼓勵個人對黃金的投資需求,增加黃金消費品、投資品的品種,擴大民間黃金消費,實現(xiàn)“藏金于民”的目標。一旦有事,政府可緊急收買民間黃金。
盡管眼下國際上黃金儲備“無用論”還有一定的市場,認為黃金不再保值,黃金不抗通脹,黃金價格還將低迷,國際黃金儲備面臨一定挑戰(zhàn)。但由于黃金的投資功能墊底,其抗風險與應對危機的職能依然存在。
鑒于黃金作為特殊商品,它具備稀有、易儲存、易分割融合便于攜帶以及又是勞動產(chǎn)品四大屬性,黃金的避險功能不會因一時挫折而喪失。黃金一直以來都是一種投資工具,它價值高,并且是一種獨立的貨幣資源,不受任何國家或貿(mào)易市場限制,它與公司或政府也沒有牽連和瓜葛。
雖說眼下美元氣壯如牛,是國際貿(mào)易結(jié)算的首選幣種及國際貨幣儲備的第一幣種,但由于美國長期推行QE政策,量化寬松禍害無窮,美國背負的債務越來越沉重,美元事實上也越來越不值錢。盡管美聯(lián)儲正逐步退出QE政策,但這么多年累積的流動性也傷害了美元的形象。有專家預測,10年后美元再也不能支撐龐大的債務,屆時,美元將走下坡路,黃金這個“硬通貨”還會成為香餑餑。
因此,投資黃金通??梢詭椭顿Y者避免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突發(fā)問題。從長計議,當市場利息超低,或是市場信貸風險超高時,市場還會青睞黃金這個“老情人”,黃金的儲備功能當然也會水漲船高。
(作者為晶蘇傳媒首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