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宗澍坤的家,第一反應是,沒裝修?灰色的墻、灰色的地、灰色的天花板,水泥面就這樣赤裸裸地呈現(xiàn)著,連門都沒有。行走其中,或一束干枯的樹枝、或一抹亮麗的桔黃……驚喜,總在不經(jīng)意間遇見,奇怪的是,并未感覺到水泥帶來的冰冷,反而覺得這才是房子本來的模樣,自然、真實,不需要任何風格、任何形式。
妙手偶得之
赤裸的水泥幾乎貫穿家里的每一個空間,這是宗澍坤家?guī)Ыo所有人的第一印象。仔細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這些水泥墻面與眾不同,不時會閃爍出細微的光芒。
為什么會選擇水泥墻,因為建筑師的原因?宗澍坤笑:“其實不是我選擇水泥,而是這本來就是房子的模樣,我只是不想改變它,當然,也會希望它以最好的模樣呈現(xiàn)出來?!?/p>
因為房子是朋友修建,他得以在施工時候進入現(xiàn)場,要求不必修建完畢,主體結構完成后,他便接下這個“半成品”,開始了“收尾”工程。第一步自然是打理墻面,作為建筑師,他并不介意水泥墻面的顏色深淺不一,反而欣賞它的優(yōu)點:粗糙的表面,可以消除回聲,化解房間的空洞感,不怕污損,灰色非常適宜作為背景……
“其實水泥的顏色是可以控制的,多加入一些淺色的沙子,出來的顏色就會淺一些”。為了尋找到最合適的混凝土配方,他嘗試了許多沙子,最終選取了北京郊區(qū)一條小河的河沙。沒想到刷出來效果出奇的好,竟然還會泛光?!斑@是意外收獲?!彼f,“當時不知道這些河沙含有極微量的金子,金重會下沉,從一樓刷到三樓,越到后面,光澤越亮。”
用心去做,才會妙手偶得之。
把家弄得如此之酷,家人會不會有意見?“我一個人住,自己喜歡就好?!闭劶帮L格,他搖頭,“自己的家,舒服就好,不需要任何風格?!彼粩鄰娬{(diào),家里的所有東西,都是需要才會添置,絕不會為了滿足某種“風格”而添置。就像他寫的《人類的行為模式和場景建筑》一文中提出的觀念:私人化的空間設計,應該根據(jù)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伴隨在家中的行為路線,安排、串聯(lián)各個功能區(qū)。
其實,家里并非所有墻面都是水泥,在某些角落、光線不好的地方,他也會刷白,滿足功能的需要?!叭绻本┑目諝庾儔?,光線變得更差,我可能刷白更多地方。”
滿足小嗜好
因為獨居,宗澍坤把設計主題全部集中在個人需求上。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家是私人的空間,可以放縱自己的所有小嗜好”。
要說滿足“小嗜好”而設計,做得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要數(shù)在每個房間角落的一圈凹槽。原本是裝踢腳線的地方,宗澍坤覺得難看,正思索應該如何不用踢腳線,又能滿足踢腳線保護墻腳的功能。工人開始貼磚了,他不喜歡磚被切開,喜歡保持它的方正,但瓷磚有固定的長度,很難剛好貼合地面的寬度。“既然如此,為何不把墻腳一圈位置留出來。”這一留,就成了眼前的凹槽。住進來后,發(fā)現(xiàn)凹槽好處多多,可以埋線,可以放上溫暖的白色鵝卵石、樹枝裝飾,別有一番趣味?!白銮鍧嵰哺奖悖饺丈僭S灰塵就掃里面,幾天積累后,用吸塵器很快就吸得干干凈凈?!?/p>
其實,家里的一切,全為滿足他的“小嗜好”存在。喜歡光著腳在家里“飄來飄去”,他打通了許多空間,不裝護欄,不裝門。穿過客廳,沒有任何阻攔就來到餐廳兼廚房,電腦就這樣堂而皇之的擺在操作臺上,“我喜歡一邊瀏覽網(wǎng)頁,一邊做飯或吃飯?!焙迷趶N房不用明火,不用擔心油煙問題。懸空的操作臺對面是房子的拐角,兩扇呈夾角的落地窗下,陽光從窗外照射進來,灑滿一屋。窗外便是庭院,遮陽傘下,是一張透明的長桌,旁邊是專業(yè)的燒烤架?!斑@里使用燃氣,有朋友來,便在此處招待?!?/p>
二樓是工作室,書桌邊放著一臺電子鋼琴,做事乏了,轉(zhuǎn)過去就可以彈上幾首,從設計中解脫出來。旁邊是一個空房間,他稱之為“空房”,除了燈和插座,沒有任何東西,就這樣空蕩蕩的放在那里。好奇這是否為預備的嬰兒房?“這里是一個緩沖區(qū),將來可能會成為嬰兒房,但不是專為此預留的。”他解釋,“我希望為家里留一個比較陌生的地方,類似小時候沒什么人的閣樓,偶爾進去坐一坐,會很奇妙……”
最令人驚詫的是三樓的浴室。淋浴房、浴缸、洗手臺,通通在一個通透的空間,隔斷來自頂上的活動簾子,最讓人不解的是,衣服全部掛在這里,距離浴缸、洗手臺均不到兩米?!斑@樣我洗浴時,就可以看到每一件衣服,可以很快挑出想要穿的衣服。”不擔心濕氣問題么?他愣了下,“其實,房間大就不用擔心,畢竟洗浴時間不長,濕氣很快就散去了?!薄胺块g大”這三個字想必會盤旋在無數(shù)打工族頭頂,久久不散。
動手的自在
走過沒有欄桿的水泥樓梯,來到地下室,油畫顏料的氣味撲面而來,這里是宗澍坤的畫室。畫室的燈,裝在地上,再反射回天花板,如此光線會顯得格外柔和,更適合藝術創(chuàng)作。旁邊是一間雜物房,堆滿制作手工的工具。
家里由他動手打造的東西有不少。他不喜歡家的樣子一成不變,就把家里不少家具都裝上小輪子,如此可以隨心滾動到任何角落。最早裝輪子的是臥室的床,當初只買回來床板,自己動手裝了四個輪子,如此陽光溫暖的時節(jié),可以把床推到窗邊,享受陽光的沐浴,炎夏則要推至屋角,避免暴曬。改造物件中,用處最大的是電視柜。這原本是建筑師常用的放圖紙的儲物柜,為避免文件折疊和損壞,儲物柜又寬又重,電子圖紙出現(xiàn)后,儲物柜便被淘汰了。舍不得跟了幾年的柜子,宗澍坤將兩個儲物柜帶回家,裝上輪子,一個做了電視柜,一個權當書桌的“桌腿”,同時兼職書柜。“這個柜子很重,完全不怕壓,我計劃把電視柜再改造一下,希望可以好好利用它的承重功能?!?/p>
注重環(huán)保的宗澍坤,把家里大部分燈都換成LED,還為家里設計一套智能程序,每層樓都有開關,可以關閉任何一個地方的燈,可以設定每個空間的燈開關時間,還可以通過手機遙控……“作為建筑師,環(huán)保應該是一個習慣。其實智能程序更多的是方便自己,又可以節(jié)能,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