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敘利亞問題,美俄雙方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份上。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8月30日在白宮玫瑰園發(fā)表講話,稱他將在國會授權后軍事打擊敘利亞。
而不同于對利比亞的同仇敵愾,美國鐵桿兄弟英國在對敘動武問題上,就沒有那么一意孤行——這項決議已經在英國下議院被否決掉。
當然,法國以及土耳其、沙特等追隨者還是呼聲頗高,以色列也已經調配重兵。從地圖上來看,這些國家之所以蠢蠢欲動,無非是地緣政治的原因在里面——似乎導火索都已經“到位”,就等著山姆大叔的戰(zhàn)斧導彈呼嘯而起了!
奧巴馬企圖用“化武疑云”對俄羅斯敲山震虎
但是,別忘了“北極熊”的存在——在中東地區(qū)有重大利益的俄羅斯,絕不允許某些國家把自己當成空氣。
普京最近在視察遠東地區(qū)之時就表示,有關“敘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的指控“完全不符合邏輯”,是“睜眼說瞎話”,并確信這是某些人的挑釁,同時敦促美國向聯合國安理會出示指控證據。
盡管奧巴馬危言聳聽,用“高度確信敘政府使用化武”的字眼,來表示自己行動的篤定性,然而,大國在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國際事務上,本不應該玩些文字層面的游戲——自己高度確信那是自己的事情,事實證據擺出來才是王道。更不用說無法無天——貌似有意繞過安理會單方面進行行動。
事實上,如果是從國際人道主義方面出發(fā),很難解釋美國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韙,但是,從最近的斯諾登事件上,我們或許能窺見一二——棱鏡門事件幾乎讓美國的道貌岸然瞬間掃地,而這其中利害人物斯諾登,竟然在俄羅斯生活得挺好,他肚里關于美國國家和網絡安全的眾多秘密,讓白宮如坐針氈。
即便是奧巴馬之前多次隔空喊話,普京卻始終“裝聾作啞”,甚至“假惺惺”說“希望斯諾登不要傷害美國安全”的華麗臺詞,最后還是用曲線方式收留了斯諾登,這讓美國政府權威尊嚴和實際利益受到重大侮辱。
美國在利益方面向來是錙銖必較,曾經就以反恐和殺傷性武器的名義把伊拉克給“假途滅虢”,這次敘利亞又鬧出個“化武疑云”,正好“就湯下面(湘地俚語,順勢而為之意)”,用敘利亞來對俄羅斯敲山震虎,報棱鏡門之仇!
當然,敘利亞嘴巴硬,聲稱放馬過來,據說還有數百死士發(fā)誓“與美國決一死戰(zhàn)”,而伊朗大佬也忙不迭進行“訪問”,這其中戰(zhàn)略聯盟的意味頗為明顯。
戰(zhàn)云密布的天空讓中東局勢更加波詭云譎,然而背后美俄的相互“斗法”,似乎才剛剛開始。
“化武事件”貌似峰回路轉
轉機發(fā)生在9月9日。
當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表示,俄羅斯希望敘利亞政府交出化學武器,在國際監(jiān)督下逐步銷毀,并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
拉夫羅夫說:“我們呼吁敘利亞領導人商討將化學武器存放地置于國際監(jiān)督之下,然后將化學武器逐步銷毀,同時考慮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彼硎?,如果這樣能避免美國軍事打擊,俄羅斯將立即開始做敘利亞政府的工作。
敘利亞新聞部長助理米夫塔哈當天說,敘利亞對俄羅斯的建議表示歡迎,相信這一立場將有助于在敘利亞國內外創(chuàng)造樂觀氛圍,消除籠罩在整個地區(qū)的戰(zhàn)爭陰影。
于是,“化武事件”貌似峰回路轉——奧巴馬接受美國6大電視網采訪時說,俄羅斯關于將敘利亞化學武器置于國際監(jiān)督之下的建議是“潛在的積極進展,可能為當前危機解決帶來重大突破”。如果敘利亞將化學武器移交國際社會監(jiān)督,他將“叫?!眲游?。
但奧巴馬警告說,他對敘利亞是否會交出化學武器持懷疑態(tài)度,美國將同俄羅斯和敘利亞接觸,確保這不是敘利亞的敷衍戰(zhàn)術。他同時表示,不會停止向國會要求授權動武進程,“因為這是對敘利亞和俄羅斯保持壓力的需要”。
奧巴馬說:“我們還沒有看到具體行動和跡象,現在有了俄羅斯的提議,就要不斷推動。”他重申,他和美國政府在敘利亞問題上態(tài)度謹慎但非常認真,接下去將與俄羅斯協(xié)商,“看看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多數美國人反對攻打敘利亞
幾天前還氣咻咻的奧巴馬,為什么立馬就“借坡下驢”呢?這貌似要從兩年前說起。
兩年前,北非、中東多國爆發(fā)革命。在多國原統(tǒng)治者被趕下臺之際,利比亞原統(tǒng)治者卡扎菲用軍事手段強硬鎮(zhèn)壓反對派,并空襲了手無寸鐵的平民。
這一舉動被認為跨過了“紅線”。當時的調查顯示,有70%的美國民眾贊成美國對利比亞采取軍事行動。隨即,美國及其盟國便發(fā)動了針對卡扎菲政權的空襲,并向利比亞反對派武裝提供了大量武器和軍事裝備,最終推翻了卡扎菲政權。
然而,兩年后的今天,美國政府因為“化武事件”,也認定阿薩德政權同樣越過“紅線”,美國民眾卻對軍事干預并不感冒。
據路透社調查顯示,有大約56%的受訪者表示,美國不應干預敘利亞,只有19%的受訪者表示支持采取行動。約25%的人則表示他們不知道美國應該采取什么行動。即便提及阿薩德政權使用了化學武器,也只有29%的受訪者表示,美國應該介入,而有48%的人反對采取軍事行動。
前后不過兩年,同樣是軍事干預,為何美國人的看法有如此大差別?
外部力量推翻一個政權未必是好事
事實上,兩年前美國民眾支持對利比亞采取軍事行動,有其特殊背景。
首先是時值阿拉伯革命初期,突尼斯、埃及發(fā)生的事情“鼓勵”了美國人進行軍事干預,其次,利比亞作為一個部族社會,反對派有較為強大的軍事力量,能夠與卡扎菲“掰手腕”——屬于“給他們點武器看看運氣怎么樣”路線的典范,完全不用派美國人親自參戰(zhàn)。這使許多美國人將其與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zhàn)爭區(qū)別開來。
然而,利比亞的結局卻并不怎么如美國人所愿。清除了卡扎菲,美國人希望利比亞人能團結起來,建起像樣的、多元化的民主。結果卻是,按路透社的說法,“近兩年后的今天,利比亞仍處在無政府狀態(tài),武器泛濫成災。”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克里斯托?!な返傥纳€在一次反美示威中被利比亞人打死。這顯然不是美國人想要看到的。
而且,隨著埃及局勢的反復和動蕩,阿拉伯革命變得更為黯淡,沒有多少美國人看好即便推翻了阿薩德,能在敘利亞建立怎樣的新政權——只有很少的人真正在敘利亞為民主而戰(zhàn),而且力量薄弱而分散。對敘利亞這樣的社會來說,為民主價值觀而戰(zhàn),而不是為家人、教派、部族或伊斯蘭教法而戰(zhàn),是很陌生的事。
軍事干預敘利亞或許是加重災難
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zhàn)爭對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場泥淖,除去美國人生命損失慘重以外,更主要的問題來自于層出不窮的恐怖事件造成了巨大的平民傷亡,使這兩個國家陷入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而近年來為減少美國軍人犧牲,美國政府頻繁使用無人機,在定點清除恐怖分子時,有大量的無辜百姓死去。敘利亞內戰(zhàn)目前已經死了超過10萬人,假如對敘利亞進行轟炸的話,是能阻止災難,還是加劇災難?
美國人并不確定。一位74歲的美國老人在接受NBC調查時,很直白地聲稱,“這會起到什么作用呢?炸掉幾幢樓,可能還會殺死一些平民?……這是敘利亞人的斗爭”。
而且,伊拉克戰(zhàn)爭的一大教訓是美國隱瞞了情報,錯誤認為伊拉克藏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成為這場戰(zhàn)爭難以抹去的不義之名。如今,美國人在攻打敘利亞之前,非常在意這個問題,而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還不可能公布完全令人信服的阿薩德政權使用化學武器的證據。
更重要的是,美國如果現在就決心推翻阿薩德政權,退一萬步講,即便俄羅斯袖手旁觀,也可能會迎來新的敵人,極端遜尼派的圣戰(zhàn)分子,極端分子很可能會跟目前的反對派武裝結合。
阿薩德更是宣稱90%的反對派武裝都附屬于基地組織,只有他才能對付這些恐怖分子。如果美國真的推翻了世俗派的阿薩德政權,未必不是搬石砸腳。
光靠巡航導彈與精確轟炸,從來就解決不了問題
在美國的涉外軍事行動中,首要的原則就是保障美國人的安全。除非反恐戰(zhàn)爭,美國的一貫原則就是盡量不派遣地面部隊。這次敘利亞“越過紅線”,美國人也很早就聲明不會派遣地面部隊。這意味著,針對敘利亞潛在的軍事行動(如果發(fā)動),撐死也只是一次有限的打擊。
然而,不出動地面部隊,光靠巡航導彈與精確轟炸,很難理想地解決問題。典型例子是科索沃戰(zhàn)爭,按美國及北約盟國的構想,對塞爾維亞的精確的轟炸只持續(xù)兩三天,但最后的結果確實轟炸了整整78天——這期間南聯盟總統(tǒng)米洛舍維奇變得愈發(fā)強硬,用各種手段對付空襲。美國不得不把轟炸目標從軍事設施擴大為電廠、化工廠、電視臺等民用設施,大大偏離了最初的設想。
有軍事學者指出,這種想要用精確打擊預訂目標來摧毀敵對政權心理防線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必須“做點什么”,然后陷入泥潭
有美國學者撰文指出,最近二十年,美國的海外軍事行動總體上都是讓人難以滿意的,每次出兵大致都是這么一個情景:“首先,在某個地方有些很可怕的事情發(fā)生了,例如敘利亞政府軍使用了化學武器;然后,美國人很自然地想要‘做點什么’;為了確保美國人和美國軍隊的安全,干預最好要遠程進行,因此首選的方式是精確轟炸、巡航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但在沒有完整方案的情況下,這些打擊方式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軍費卻消耗得飛快,總統(tǒng)為了國家安全無限制地繼續(xù)空襲,而國內民眾卻發(fā)現對這種支出無能為力;于是,為了‘必須做點什么’,使用了精確炸彈和無人機,同時陷入了軍事和財政上的巨大泥潭,而沒有人能預料到這種后果?!?/p>
這樣的故事,正在阿富汗、也門、巴基斯坦、索馬里發(fā)生。如果接下來敘利亞也是這樣的模式,恐怕也難以擺脫同一局面。
開始習慣軍事介入解決不了問題
對于“美國能起的作用有限”,美國人也逐漸接受了這一點。奧巴馬將潛在的軍事行動描述為“鳴槍示警”,其目的是警告阿薩德不要繼續(xù)進行化學武器攻擊。
“那不能解決敘利亞國內的所有問題,”奧巴馬接受采訪時也說,“你知道,這明顯不能制止敘利亞國內無辜平民的死亡?!?/p>
況且,在打了伊拉克與阿富汗戰(zhàn)爭以后,美國人也差不多厭倦了打仗,更重要的是美國經濟會因戰(zhàn)爭而削弱,而頁巖氣革命使美國不再需要為了中東而頻繁發(fā)起戰(zhàn)爭。
如今,自奧巴馬而下的所有美國人都不再幻想美國大兵在國外會受到鮮花迎接——近些年,他們已經體會到了很多“受幫助者的責備”以及“受保護者的痛恨?!?/p>
誠然,還有些人在講究理想主義。前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曾在2009年雄辯滔滔地說:“如今我們應該回歸更加傳統(tǒng)的外交政策嗎?膽子更小、更加謹慎的政策?降低了理想色彩,更加務實,更愿意容忍不可容忍之事,就是因為害怕干預會帶來不可預測的后果?”
美國也有諸如麥凱恩之類的參議員一直嚴詞呼吁積極介入敘利亞局勢。然而,不能否認的趨勢是,多數政治家和民眾都開始變得越來越來保守,美國在更大程度上在回歸更加傳統(tǒng)、更加謹慎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