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的交往可能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常被人提起的一段佳話了,不過他們的親身交往很短暫,其后的友情都是通過詩去維系的。
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春夏之交,44歲的李白與33歲的杜甫在洛陽相遇,懷才不遇的兩人一見如故。兩人先是共游梁宋,次年他們又結(jié)伴游歷了齊魯。李白和杜甫打從這時起便開始了他們深厚而真摯的友誼。
李白在長安做了翰林之后,杜甫寫了首《飲中八仙歌》,送給李白、賀知章、等八人。其中寫李白的詩句很是灑脫:“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晚年的李白因永王李璘事敗而獲罪入獄,杜甫聞訊寫下了情真意切的《不見》:“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p>
李白對杜甫也同樣深情厚意,兩人離別時李白寫了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詩中充滿了離別之情。分別后,李白把對杜甫的思念之情寫進了詩里,如那首《沙丘城下寄杜甫》:“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fù)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p>
杜甫寫了許多有關(guān)李白的詩,還寫了不少與高適有關(guān)的詩。他在困境之中寫道:“百年已過半,秋至轉(zhuǎn)饑寒。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笨匆馑?,杜甫在向高適求救。在《昔游》一詩中,杜甫回憶了昔日自己與李白、高適一同游歷時的情景:“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寒蕪際碣石,萬里風(fēng)云來?!?/p>
(郭旺啟摘自《泰州日報》2013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