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蒲松齡五十大壽在家請客品茶。中途,他提議以“飛”“紅”二字請眾賓客聯(lián)詩。不想,他少年時(shí)期的老師突然聯(lián)出一句“柳絮飛來片片紅”。此語一出,四座嘩然,蒲松齡的老師也意識到詩句不當(dāng),頗為尷尬。蒲松齡見許多賓客都向老師投去鄙夷的目光,還有人問:“柳絮明明是白色的,怎么能用‘紅’字呢?”
蒲松齡靈機(jī)一動(dòng),說:“諸位,你們不知道柳絮會(huì)變成紅色嗎?老師在四十年前就教給我這首詩了。”他隨即吟出一首七言絕句:
廿四橋邊廿四風(fēng),
憑欄猶憶舊江東。
夕陽初照桃花塢,
柳絮飛來片片紅。
吟誦完詩句,蒲松齡接著說道:“孤立來看,‘柳絮飛來片片紅’確實(shí)不合事理,是死句。但在夕陽、桃花的襯托下,柳絮就變紅了。詩句抓住這個(gè)特點(diǎn),頓時(shí)充滿生機(jī),詩意盎然。今天,老師在我五十壽辰之際重提此詩,是在考我呢。”
眾賓客聽罷,頻頻頷首,連連稱贊道:“好詩!好詩!”
(余長生摘自《山西農(nóng)民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