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的瘋狂收視率,芒果臺應該感謝所有的“中國式主婦”——這個在中國家庭中承擔著孩子吃喝拉撒、與孩子一起成長、整天悶在心里期待著丈夫多陪陪自己和孩子的“弱勢群體”。
現(xiàn)在,每周五,年輕的母親、準母親們,終于在這檔節(jié)目中找到了將丈夫拉到身邊的正當理由,并且告訴他們,你也可以像林志穎一樣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可以像張亮一樣把飯菜做得讓孩子喜歡,可以像郭濤一樣成為孩子的精神領袖。總之一句話,孩子需要你。
像排炮一樣架開的拍攝機位、高空飛翔的航拍陣勢,在五對爸爸與孩子面對的極端生活環(huán)境下,在長達72小時的全程跟蹤里,哪怕不導演劇情的沖突,也會捕捉到無數(shù)令人笑、哭、嘆、贊的鏡頭來。何況五個爸爸,都是大名鼎鼎的明星。他們與孩子的生活狀態(tài),本身就能滿足人們八卦的欲望。
“爸爸,去哪兒?”其實就是“老公去哪兒了”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在這隱藏句式中,有兩個身影——孩子和媽媽。似乎中國爸爸,都應該是這檔節(jié)目的受教育者,身上都帶著親子教育的原罪。所以,《爸爸去哪兒》劇情設計的形態(tài)與沖突,在很多媽媽眼里,便帶著懲罰式、實驗式、啟發(fā)式的意味。她們在這檔節(jié)目中,寄托了“浪子回頭”般的哀怨,也寄托了對家庭角色中傳統(tǒng)的“主內(nèi)主外”角色分工有所突破的向往。
沙漠中的水塘里,沒撈到一條魚的郭濤,很沒面子地要攝制組給他一個機會,就是想在兒子面前,掙回一個爸爸和別的孩子的爸爸一樣能干的面子;北京農(nóng)村,抽到蜘蛛屋的林志穎,面對將要與孩子一起住在這個破屋兩天的“壞運氣”,依然將心平、快樂的表情傳遞給兒子……太多沖突的場面中,爸爸和孩子同時面對的細節(jié),不僅能夠觸動中國媽媽們的感懷,同樣能夠觸動爸爸們內(nèi)心深藏的柔軟。這是《爸爸去哪兒》這檔節(jié)目,難以簡單定位為綜藝或者親子實驗節(jié)目的原因所在,更是這檔節(jié)目想要達到的收視效果。
這時候,“爸爸,去哪兒?”這個句式,已經(jīng)不是爸爸和孩子今天要到達的目標,而是帶給中國所有爸爸的一個命題:你要怎樣的生活?
對于絕大多數(shù)普通的爸爸來說,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每個入戲太深的媽媽,已經(jīng)將劇中的名人明星,與自己的丈夫?qū)Ρ绕饋恚粚≈械那榫?,與自己每天生活的情景對比起來。她們在一邊看著《爸爸去哪兒》、一邊對比自己的家庭生活,覺得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爸爸,回到家里來得更迫切,更重要。這是所有綜藝娛樂節(jié)目賦予“正能量”內(nèi)涵之后,帶給觀眾糾結(jié)不清的尷尬。它不停暗示教子缺失爸爸有責,讓人們不停地自責孩子身上的缺陷是不是都是爸爸陪孩子太少。
屏幕中的五個爸爸,沒有一個不是優(yōu)秀的。五個孩子,沒有一個是不可愛的。而事實上,生活中每個平常爸爸們的優(yōu)秀,被雞毛蒜皮生活化了,被養(yǎng)家糊口屌絲化了,他們被《爸爸去哪兒》尋求的完美爸爸,對比得灰頭土臉。
《爸爸去哪兒》賺飽了廣告費,卻撂給爸爸們一個尷尬。這實在是個要不得的尷尬。平常爸爸們,不妨該去哪還是去哪。親子的柔情,跟陪孩子的時間,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關(guān)系。用心去愛,有時候只需要一個眼神的時間。這就像看《爸爸去哪兒》一樣,對于一個有悟性的爸爸媽媽來說,看一兩集,與看十二集帶給心靈的觸動和教益,本質(zhì)上不會有太大的區(qū)別。再原始,再生態(tài),它總是個看著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