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tǒng)肯尼迪遇刺50周年紀念日臨近,美國各界紛紛通過電影、攝影展、傳記和回憶錄等方式,紀念這位魅力十足的政治家,“肯尼迪狂熱”再度席卷而來。
人們?yōu)榭夏岬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家族成員的精心包裝。
“未來的總統(tǒng)誕生了”
1915年,肯尼迪家族第三代長子小約瑟夫·肯尼迪出生后,他的外祖父菲茨杰拉德恨不得立馬昭告天下:未來的美國總統(tǒng)誕生了。至少,他向波士頓居民公布了這個消息?!八欢〞蔀榭偨y(tǒng)的,”這位前市長告訴記者。
相比之下,打小體弱多病的次子約翰(昵稱杰克)最開始并沒有進入白宮的壓力。他人生的前20年一直處在病痛的折磨和“全能”哥哥的陰影中,只能沿著兄長的腳步進入寄宿學校、到哈佛讀書、在二戰(zhàn)中參軍。然而人有旦夕禍福,1944年,小約瑟夫墜機身亡的消息傳來,作為次子的杰克只能挺身而出,繼續(xù)為家族的榮譽和長輩的理想戰(zhàn)斗。
1944年圣誕節(jié),肯尼迪全家在棕櫚海灘的別墅共聚天倫。父親“老喬”告訴杰克,他得接替哥哥小約瑟夫進軍政壇了。1957年,杰克接受采訪時回憶起這一幕,稱,“那種感覺就像征兵。父親希望最年長的兒子從政?!M苍S不是準確的詞語,‘要求’似乎更合適”。
制勝秘訣是輿論操作
“老喬”多次表示,他相信“金錢、私立教育和運動員的競爭精神會成就真正的男兒”。他正是按照這種理念培養(yǎng)兒子的。
在美國政壇,進入國會被視作進軍白宮的敲門磚。當時,“老喬”向馬薩諸塞州眾議員克雷支付了1.2萬美元,使他不再參選,為杰克騰出了位置。肯尼迪家族的朋友喬·凱恩回憶稱,“這是‘老喬’的標準作業(yè)程序,他認定花錢就可以買到想要的一切。他常說政治與戰(zhàn)爭一樣,必勝的法寶有三,第一個是錢,第二個是錢,第三個還是錢。”
贏得選舉,首先要贏得媒體的支持。擔任了3屆眾議員后,杰克于1952年4月向參議員職位發(fā)起沖擊。這意味著他要挑戰(zhàn)亨利·卡伯特·洛奇。這位共和黨人已經擔任了多年的馬薩諸塞州參議員,有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群眾基礎,當?shù)赜绊懥ψ畲?、銷量達到30萬份的《波士頓郵報》也站在了洛奇一邊?!恫ㄊ款D郵報》的老板約翰·??怂雇楣埠忘h,據(jù)熟悉他的人稱,此君“痛恨肯尼迪”。豈料選戰(zhàn)正酣,《波士頓郵報》卻陷入了財政危機?!袄蠁獭币姍C行事,拋出一張50萬美元的支票解了??怂沟娜济贾?,也扭轉了該報的立場。投票前兩天,《波士頓郵報》用頭版文章為肯尼迪背書,最終,肯尼迪以6個百分點的優(yōu)勢如愿晉身參議員。
肯尼迪家族對媒體力量的運用,在1960年大選前達到頂點。彼時,杰克依然是缺乏履歷的政壇新手,對手則是已在艾森豪威爾政府下?lián)瘟?年副總統(tǒng)的理查德·尼克松。結果,肯氏父子又一次通過媒體營銷,掩蓋了杰克在從政經驗方面的軟肋。
《波士頓郵報》編輯托馬斯·溫希普回憶,喬·肯尼迪在操縱媒體方面是行家里手?!霸凇b候選人’的概念被明確提出前,他在塑造杰克的形象方面,已經做得比麥迪遜大道(指廣告界)上的任何商家都有效率了?!眴套约阂蔡徇^,“我們要像推銷肥皂那樣推銷杰克?!?/p>
《赫芬頓郵報》指出,從杰克開始競選國會議員,父親就教會了他一切,從套裝的選擇到最佳的發(fā)型——更重要的是,如何同時表現(xiàn)出年輕、有活力、睿智和嚴肅。
“老喬”經常宴請出版商和公共關系官員。溫希普回憶,“《環(huán)球》雜志、政治評論家和華盛頓的很多人都品嘗過他的黑格威士忌?!眴痰囊晃挥H信透露,他給女性專欄作家送珠寶,給男性評論家送現(xiàn)金,收買了相當多的記者。
此外,曾在電影業(yè)賺得盆滿缽滿的喬,還專門請來頂級電視制作人,指導杰克如何在鏡頭前好好表現(xiàn)?!八嘈?,電視的普及會讓總統(tǒng)選舉變得不一樣,”喬的助手說。事實證明,他的眼光非常犀利——史上首次電視辯論中,肯尼迪瀟灑自如,尼克松狼狽不堪,以至于直播剛結束,后者的競選搭檔便咬牙切齒地叱責尼克松,“這個狗娘養(yǎng)的剛剛輸?shù)袅舜筮x”。
妻女也成為公關利器
杰克當選參議員后,“老喬”認為,愛子是時候結婚了。同樣出身上流階層的杰奎琳·布維爾在各個方面都符合他的要求,很快,她與杰克成了一對眾星捧月的夫妻。
《每日電訊報》稱,杰奎琳成為杰出的第一夫人,與她的行事和信念有關。在那個時代,除了外交官,很少有人明白公共關系為何物,杰奎琳卻掌握了它的精髓:人們相信什么,什么就是真相。
這與肯尼迪家族的觀念不謀而合。當風流成性的杰克在婚后不停地拈花惹草,二人的婚姻一度“觸礁”后,喬向杰奎琳提出了一項“交易”:如果她能夠繼續(xù)讓選民相信,杰克是個忠誠顧家的丈夫,老喬將給予她經濟補償。杰奎琳同意了。
杰奎琳的“角色扮演”的確十分成功,不只是美國,整個西方社會幾乎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在倫敦,她的光芒蓋過王室;在巴黎,她比巴黎女郎還要漂亮時髦;在羅馬,人們用她的名字為精英俱樂部命名。在那個年代,她的昵稱“杰基”就是時尚的同義詞。
當時還在牙牙學語的女兒卡羅琳,也成了包裝肯尼迪的“功臣”。杰奎琳告訴選民,她女兒的詞匯量隨著競選活動而不斷增加,“她首先學會的詞是‘飛機’、‘再見’和‘新罕布什爾’,可就在今天早晨,她說出了‘威斯康星’和‘西弗吉尼亞’。”
所有人都相信,杰克的家庭是完美的。
“他有陰暗面,只是沒人提”
宣傳的關鍵是選擇性的釋放信息,因此,有關肯尼迪的負面情況必須被“屏蔽”。在將杰克送入白宮的十幾年間,肯尼迪家族最著力的,莫過于向公眾隱瞞杰克的健康狀況。
從1955年5月到1957年10月的參議員競選期間,肯尼迪悄悄地住院9次,共計44天。醫(yī)院的內部記錄將他的病情描述為:后背沒有任何屈曲和伸展能力,使他很難夠得著左腳,沒法穿襪子,在床上翻身困難,也很難坐在低矮的座位上;他的右膝彎曲有問題,左腿只能抬到正常水平25%的高度;他的脊柱“嚴重軟化”,而且患有關節(jié)炎。
耐人尋味的是,醫(yī)院出示的健康證明以及媒體的公開報道中,無一例外地稱肯尼迪“健康狀況很好”。依靠止痛片和脊椎手術,肯尼迪在大選期間的身體狀況稍有好轉,不過仍然要承受巨大的痛苦。盡管如此,每次出現(xiàn)在選民面前,他都會露出燦爛的笑容。一些媒體暗示肯尼迪的身體狀況不足以擔任總統(tǒng),都被他強大的競選團隊迅速消除了影響。
1997年,一本側重描述肯尼迪家族陰暗面的傳記《卡米洛特的陰暗面》問世,揭露了肯尼迪數(shù)不清的外遇和在健康問題上對公眾的欺騙?!都~約時報》書評稱,書中的文字,讓讀者“在閱讀時承受巨大的痛苦”。然而,該書作者赫什最近在一次采訪中表示,肯尼迪的聲譽并沒有被破壞,如果他有機會認識肯尼迪本人,相信也會被他的魅力迷住。
而在歷史學家拉里·薩巴托筆下,肯尼迪是近代美國總統(tǒng)中最杰出的一位,“富蘭克林·羅斯福更有成就,哈里·杜魯門或許也不錯,而肯尼迪讓他們都黯然失色。原因在于,他是惟一一位至今仍然能融入我們生活的總統(tǒng)?!?/p>
摘編自2013年11月1日《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