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在文化公司做事,單位有個英文很好的80后。那孩子身上有股不知從何而來的自以為是,跟外國人交談雖沒障礙,但表現(xiàn)無禮、自私和自負。被辭的時候一臉無辜地反問:“為什么?”
還有對朋友,夫婦倆都是西方跨國大公司派到中國的CEO,有錢有地位有本事,但因在國內人脈有限,想送自己的聰明孩子去讀某貴族學校都找不到門路,用朋友的話說:“人家既不認考試也不認錢,只認關系,我想用錢砸都沒戲。”
我很反感國內流行的“貴族學?!碧岱?。這個“貴族”的定義是什么?是有錢有勢。洛克菲勒曾說,培養(yǎng)一個貴族至少需要三代的時間。他指的貴族顯然不是我們說的這種,除了錢外,還要有文化、教養(yǎng)、社會威望和社會責任。要知道,歷史上歐洲一打仗,貴族就要穿上戎裝,他們有為了國家犧牲自我的義務。
另外,出人頭地是中國式家長的核心意識,結果教育出一批精于厚黑學的孩子,不是最大限度地發(fā)現(xiàn)和實現(xiàn)自己,而是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自己,站在別人的頭頂上。孩子們從小就跟人攀比,充滿算計與嫉妒、傲慢與冷漠或自卑與仇視。
“一切為了孩子”,這是中國式家長的最大誤區(qū)。撫養(yǎng)和教育是家長的責任,但不等于要替孩子生活。問題是,有太多的家長至今都以愛的名義剝奪孩子們自己成長。
有位患厭食墟的高中女孩,她父親動情地對她說:“爸爸媽媽這么辛苦工作,全是為了你。”女孩反駁說:“爸爸,我學習這么辛苦,全是為了你們。”
(孤雨摘自《深圳商報》2012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