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朋友大多人到中年,父母都已年老。在幾年時間里,我經(jīng)常陪朋友辦理遺產(chǎn)繼承的瑣碎手續(xù),逐漸有了一個心得:在我們一般人家中,房子是一項很重要的財產(chǎn),當(dāng)房子變成遺產(chǎn)時,它的繼承遠比金錢的繼承來得復(fù)雜和微妙,當(dāng)中包含著許多難以言傳的人生況味,最能透露逝者和生者的真實情感。
麗麗,年輕時與母親不和,出嫁后很少回來,弟弟住在單位,父母自己住。幾年后父親去世,母親大病一場臥床不起,身邊沒人照顧不行,麗麗一咬牙提前退了休,住進娘家,擔(dān)起了照料母親的重擔(dān)。弟弟躲得遠遠的,還嘲笑她:“媽好好的時候你不回來,現(xiàn)在媽動不了了你倒回來了?!彼膊簧鷼?,伺候自己的媽媽是應(yīng)該的,母女間那點恩怨能有多大呢。麗麗伺候了母親整整6年,母親臨終前留下話,把老兩口的這套房子給了麗麗的弟弟。朋友們都替麗麗不平,說她至少可以繼承父親名下房產(chǎn)的一部分,但麗麗很淡然,說:“那是媽媽的心愿,就滿足她吧。”我不知道這淡然的背后,麗麗的心會不會很痛,因為母女間的恩怨大到了出乎她的意料,而且再也沒有了化解的機會。
小柯的父母都是藝術(shù)家,3年間相繼去世,生前沒有留下遺囑。小柯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妹妹早年定居澳大利亞,已去世4年,丈夫和一雙兒女仍在澳洲。小柯和哥哥有商有量地分好了大部分遺產(chǎn),就是有一套房子讓他們犯了難。這套房子是父母的福利房,早就空置著了,小柯和哥哥的意思是把這房子給妹妹家,但又擔(dān)心妹夫會再婚帶走房子,所以想把房子落到妹妹的一雙兒女名下。但這樣的心思怎么跟妹夫開口呢,如果妹夫猜到了他們的用心,以后大家還怎么做親戚?時間過去了1年,小柯們還是沒有想出妥帖的辦法。我想如果這事放在我的身上我也沒辦法解決,我們不是圣人,多少都會有點私心,但我們又希望像君子般,兄友弟恭溫馨和睦,兩者怎么統(tǒng)一成一個事物的兩面呢,難。
不過我姑母就解決了這個難題。去年我姑母去世,姑母單位的領(lǐng)導(dǎo)登門吊唁,拿出一個封好的信封遞給我表姐,說是老人生前寫下的遺囑,兩年前就存放在了單位。我們都愣住了,從沒聽姑母說起過這事??!表姐拆開信封看,遺囑是姑母親筆書寫,姑母姑父兩人簽字,經(jīng)公證處公證的。文字很簡單,寫明老夫妻倆這套房子由兩個外孫共同繼承。后來我越捉摸這事越佩服姑母,這樣的安排直截了當(dāng),毫無疑義,且具有權(quán)威性,他們的兩個女兒不會有意見,也不會傷感情。老人用智慧維護了家庭的和睦。
但是最震撼我的是夏云家發(fā)生的事。夏云兩口子在縣里工作,即將退休,女兒結(jié)婚后在省城買了一套房子,每月的月供壓得小兩口喘不過氣來,夏云要資助一點,但他們不肯向辛勞了半輩子的父母伸手。夏云有兩套房子,一套自己住,另一套打算出租來貼補養(yǎng)老,忽然有一天,夏云召集全家人開了個會,宣布賣掉了第二套房子。女兒驚呆了:“那房子不是要拿來養(yǎng)老的嗎,怎么賣了!”夏云說:“想通了,我活著它是財產(chǎn),我死了它就是遺產(chǎn),與其以后花不上它,不如提前分了這個遺產(chǎn)?!闭f完,“啪啪啪啪”拍出四疊錢,說:“房子賣了60萬元,我們四人平分,一人15萬,愛怎么用就怎么用,拿去!”女兒女婿高高興興地拿了30萬去付房貸,夏云的丈夫也歡天喜地地去買了一輛車來開。我問夏云她那份錢打算怎么用,她哈哈一笑說,養(yǎng)老錢總還是要留一點的吧。我心里五味雜陳,父母為兒女著想的苦心如此深沉厚重,又如此不露痕跡,做兒女的,能體會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