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給予復雜Pilon骨折患者脛骨遠端解剖鎖定鋼板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復雜Pilon骨折患者20例,給予患者脛骨遠端解剖鎖定鋼板治療;另外選取同時期的復雜Pilon骨折患者20例作為對照組,給予根骨骨釘牽引治療兩周;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 結果 經(jīng)過手術治療后,患者的優(yōu)良率為95.0%,骨折愈合時間平均為(14.9±2.8)周。治療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給予復雜Pilon骨折患者脛骨遠端解剖鎖定鋼板治療,療效顯著,但手術治療前一定要詳細判斷患者的病情變化,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患者相應的手術治療方案,指導手術順利進行,提高臨床療效。
[關鍵詞] 解剖鎖定鋼板治療;復雜Pilon骨折;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8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2-0140-02
脛骨Pilon骨折大多數(shù)是高能量損傷導致的,患者脛骨下端骨折髓腔內出現(xiàn)血供中斷現(xiàn)象,高能量損傷還會對患者的軟組織造成很大傷害,經(jīng)常合并嚴重軟組織腫脹、血管神經(jīng)并發(fā)癥及術后高感染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本文選取脛骨Pilon骨折患者進行臨床分析,給予患者脛骨遠端解剖鎖定鋼板治療,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脛骨Pilon骨折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55歲,平均(43.6±3.5)歲?;颊叩闹聜蛑饕歉咛帀嬄鋫④嚨渹?、跌倒扭傷。選取的20例患者全部均伴有踝關節(jié)骨折,其中12例患者伴有后踝骨或者內、外踝骨骨折,8例患者伴有三踝骨折。手術治療前要對患者進行踝關節(jié)、脛腓骨正側位X線片、三維重建及踝關節(jié)CT平掃檢查。按照Rüedi-Allogwer中關于Pilon骨折分類[1]:3例患者為Ⅰ型骨折,6例患者為Ⅱ型骨折,11例患者為Ⅲ型骨折;按照OTA/AO中關于Pilon骨折的分類[1]:8例患者為C2型,12例患者為C3型,所有患者均為閉合性骨折。本組患者的受傷事件與就診時間相差4~37 h,平均(19.8±3.1) h。另外,本組患者中,有6例患者合并上下肢長管狀骨骨折,合并骨盆骨折、頭顱外傷的患者各有2例。本組選取的患者均在受傷后的兩天內安排手術治療。
另外選取同時期一般資料與治療組無顯著差異的復雜Pilon骨折患者20例作為對照組。
1.2 方法
首先給予患者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或者蛛網(wǎng)膜下腔阻滯麻醉,醫(yī)護人員協(xié)助患者采取仰臥位進行手術。手術過程中,要對患者的神經(jīng)組織及周圍肌腱進行保護,避免損傷這兩個組織,將患者的外踝骨折端暴露在視野下。如果患者的后踝骨折塊較大,并且踝骨移位超過1 mm以及患者的關節(jié)面骨折塊占據(jù)超過1/4的脛距關節(jié)面,手術時,就要給予這些患者后踝固定;如果患者的外踝骨折線與后踝骨折部位基本上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時,可以將患者的外踝骨折端部分牽開,將患者的后踝充分暴露出來,然后使用點式復位鉗或者巾鉗將患者的后踝骨折塊夾持住,將后踝骨折塊下拉,使其復位,對患者的骨折復位進行詳細觀察,證實患者的骨折復位良好,采用克氏針對其進行臨時固定。另外,在患者的跟腱外側進行另一小切口,將兩枚半螺紋松質骨螺釘從后向前擰入患者跟腱外側,然后采用加壓方式將其固定好。如果患者的外踝骨折線與患者的后踝骨折部位不處于同一水平面上,手術切口可以選擇患者踝關節(jié)后側,將患者的后踝骨折充分暴露于視野下,然后給予患者空心釘或者鋼板進行固定。
完成患者的后踝固定后,就能夠簡單將患者的外踝復位了,復位完成后,采取腓骨遠端鋼板對患者的復位踝骨進行固定,通常使用的腓骨遠端鋼板為7孔或者8孔,且手術過程中對鋼板的遠端進行塑形,塑形后的形態(tài)要與腓骨遠端正常解剖形態(tài)相似,同時,使患者的腓骨遠端保持10°~15°角,對其進行固定。另外,在患者的小腿前側,制作一個長“L”形切口,針對患者的骨折高度,沿著患者的脛骨棘稍外側作一個縱形切口,縱形切口要與患者的脛骨棘平行,并且要在患者踝關節(jié)平面弧向內側,然后從患者的拇長伸肌肌腱外側進入,將患者的脛骨外側緣直至患者的脛骨前緣充分暴露于視野下,在暴露的視野下能夠清晰見到患者的脛骨遠端骨折脛距關節(jié)面。另外,如果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骨折塊移位、關節(jié)面粉碎較輕,可以僅給予患者骨折塊牽引手術,同時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撬撥復位即可。如果患者的關節(jié)面壓縮及粉碎較嚴重,那么手術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患者的碎骨片殘存情況及關節(jié)面形狀,翻起患者的骨折關節(jié)面前緣,給予患者解剖復位手術治療,完成復位后,針對患者的情況,給予患者植骨治療。最后,采用“L”型解剖鎖定鋼板固定患者的脛骨前緣骨折關節(jié)面及脛骨遠端。
完成上述操作后,固定患者的內踝骨折。如果在手術前的X線檢查中顯示患者出現(xiàn)下脛腓關節(jié)分離的,可以采用螺釘加壓的方式對患者的下脛腓關節(jié)進行固定。
對照組患者就診時及時給予根骨骨釘牽引治療2周[2]。
1.3 術后處理
手術完成后,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同時還要給予患者脫水及活血藥物治療,并針對患者手術中的骨折情況給予患者早期康復功能鍛煉,手術完成1個月后,可以指導患者進行負重活動,根據(jù)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及病情康復情況,逐步增加鍛煉強度[3]。
1.4 療效判定
參照Mazur踝關節(jié)癥狀和功能評分系統(tǒng)[3]。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2.3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有18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切口邊緣出現(xiàn)2 mm壞死的患者有2例,經(jīng)過換藥治療后,患者的切口愈合。沒有1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骨不連、感染、斷釘及畸形愈合等并發(fā)癥。對照組患者術后有1例患者出現(xiàn)踝內翻,直至患者骨折愈合后,將內固定拆除后,給予患者對癥治療,患者病情好轉,兩組并發(fā)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在臨床骨科創(chuàng)傷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就是脛骨Pilon骨折。目前,臨床上并沒有對脛骨Pilon骨折進行明確的定義,大多數(shù)認為該病癥是患者的脛骨遠端骨折,骨折累及患者脛骨遠端大約1/3的脛距關節(jié)面,并且患者的脛骨遠端關節(jié)面受到重創(chuàng),嚴重粉碎,骨壓縮缺損,部分患者甚至還合并腓骨下端骨折、嚴重軟組織挫傷及內外踝骨骨折。該類骨折患者大多數(shù)是高能量損傷導致的,患者的脛骨下端骨折髓腔內出現(xiàn)血供中斷的現(xiàn)象,并且高能量損傷還會對患者的軟組織造成很大傷害,使患肢出現(xiàn)更大的血運障礙,因此經(jīng)常合并嚴重軟組織腫脹、血管神經(jīng)并發(fā)癥及術后高感染率,導致難以選擇治療方式,制約臨床治療;且大多數(shù)治療效果不理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診治中,手術時間選擇及骨折固定方式均會對患者的預后產(chǎn)生重要影響[4]。
脛骨遠端鎖定解剖型鋼板的設計主要針對人體脛骨下端的骨折特點,鋼板的形狀與人體脛骨下端內側面有著相似的形狀,使用前不需要對鋼板進行預彎,特別適用于固定脛骨遠端骨質疏松性及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能夠起到協(xié)助復位的作用。另外,鋼板還具有獨特的鎖定結構,能夠與關節(jié)面靠近,而鋼板設計選用的螺釘孔為鎖定螺釘孔,穩(wěn)定作用顯著,能夠有效避免Ⅰ、Ⅱ期骨折復位丟失,有助于患者術后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有效促進康復,減少發(fā)生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的概率。解剖性鎖定鋼板設計時采用框架結構,用于內固定時相當于一個支架,無需完全貼合患者的骨,能夠有效保護患者骨的血運及減少破壞鼓膜,有利于術后骨折的愈合[5]。
觀察本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骨折愈合時間,均取得滿意的結果,充分說明給予Pilon骨折患者脛骨遠端解剖型鎖定鋼板治療,療效顯著,骨折愈合時間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振東,徐又佳,周曉中,等. 解剖型鋼板治療Pilon骨折療效分析[J]. 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11(3):157-159.
[2] 李祥春,劉太福,李興林,等. 解剖型鋼板治療Pilon骨折14例臨床分析[J]. 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0,13(1):541-543.
[3] 榮紹遠,高正言,蔣廣達,等. 應用微創(chuàng)經(jīng)皮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Pilon骨折體會[J]. 首都醫(yī)藥,2011,8(2):123-124.
[4] 張波,趙光宇. 脛骨遠端鎖定鋼板治療Pilon骨折24例臨床分析[J]. 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22(3):346-348.
[5] 趙志江,許紅生. 脛骨遠端前外側鎖定鋼板治療C型Pilon骨折[J]. 臨床骨科雜志,2012,10(2):315-316.
(收稿日期:201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