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黃金周的確名副其實,只是將原本應該呈現(xiàn)的花樣年華演繹成了“粥樣”。蝸居在京郊一個沒有電視信號覆蓋、也不去收聽電臺廣播的小院,踏踏實實地做了一回散淡的人。當然有手機便能知曉天下,微信群里各種資訊由不得你不去了解,“中國好聲音”總決賽的狀況百出還是看到了一些標題,但真的不愿探知就里,所以在這里的言詞也就離所謂的音樂所謂的時尚遠些再遠些了。
都說創(chuàng)作是一件很自我極隱秘的事情,可那么多歌手都急吼吼地想早早地被人關(guān)注,無他——因為導師們都早早地坐在轉(zhuǎn)椅上等著他們了。于是便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名句: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淡淡的憂桑,空空的眼眸,不知道現(xiàn)如今還有多少人可以獨自一個人,就一個人莫名其妙地呆坐一個時辰,而在這樣的時空里,是否會想到,一切不以實踐幸福生活為目標的懷舊都是落伍,所有停留在對過去時光的單純追憶不過是矯情。微信群和同學會像極了閑暇時在海灘上漫步,走著走著就會發(fā)現(xiàn),留到最后的,只剩下那些大小管點事兒的,多少有點兒錢的。而之所以他們還有興致留下來,多半是借著這個場子,展現(xiàn)一下他們自己那筐沒有一個爛桃的果籃,盡管誰都知道現(xiàn)實生活中怎么可能。等到收取一些艷羨的目光和隔靴撓癢般的贊譽后他們會發(fā)現(xiàn),首先是那些沒有歷練出“鈍感力”的人警覺地撤出,當然會被客套地挽留。而漸漸地隨著人煙的稀少,大家也覺察到了無趣,剩下人也就感到了徹底的無聊,于是便作鳥獸散。
興許這樣的感觸真的與季節(jié)有關(guān),所謂一葉落而知深秋,但總歸還沒到“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地步。于是也就記下了前幾日中秋之夜的一首口占五十六字:總把相思寄人間,為誰如鉤為誰圓。蒼茫天地含清月,闌珊燈火醉悠閑。江河千里空流轉(zhuǎn),歲月百年不可堪。待等秋霜邀春雪,冰輪一片潤心田。
很老朽了嗎?未必。有人說冬夏才是一年四季的男女主角,但是走過人生大半的我們,難道依然愿意沉浸在徹骨的凜冽,還去迷戀那如火的熾熱嗎?秋霜與春雪的微寒不足以畏人,倒是它們共同的潤白與滿月的清輝如出一轍,當然春雪未必是由秋霜幻化而成,正所謂白天不懂夜的黑,由此更加懷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還記得我們曾經(jīng)肩并肩一起走過那段繁花巷口,盡管你我是陌生人,是過路人,但彼此還是感覺到了對方的一個眼神,一個心跳,一種意想不到的快樂,好像是一場夢境,命中注定。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里,我的夢里,我的心里,我的歌聲里?!边@樣的歌詞之所以能傳唱開來,創(chuàng)作者應該是有感而發(fā),而無論這里的你究竟是“內(nèi)個誰”,生命的歌謠依舊會代代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