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天蒙蒙亮,河北阜平縣馬蘭村馬蘭小學的師生們就開始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客人。說是客也非“客”,因為這個客人是馬蘭小學的同學們再熟悉不過的“老朋友”了,他們就是北京電臺席偉航臺長及31名主持人。本刊記者也隨行參加了這次“美麗馬蘭 歌聲嘹亮”——2013年北京電臺幫扶革命老區(qū)馬蘭小學生“一幫一”結對子行動。
山村孩子跳起勁爆街舞
從晨曦微露到日照三竿,5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到達馬蘭小學時,會場布置得整潔有序,同學們早已搬了椅子整齊劃一地在操場上坐開了。
結對子見面儀式現(xiàn)場,被馬蘭村村民和學生們親切地稱為“鄧老師”的鄧小嵐女士作為馬蘭村扶貧助教最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自然成為了“嘉賓中的嘉賓”。
北京電臺席偉航臺長作為“一攬子”幫扶計劃自始至終的指導者,一直深入追蹤并關注著馬蘭小學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在見面儀式上,他動情地說:“同學們,鄧小嵐老師多年如一日的奉獻精神感動了我們的老師同學,也感動了我們電臺的每一位同事。我們對鄧老師的事跡深表敬意,我們也希望繼續(xù)為鄧老師的教育事業(yè)、為馬蘭小學的發(fā)展盡一份綿薄之力。北京電臺會把幫扶行動持續(xù)地開展下去,讓革命老區(qū)的孩子們吃得更飽,穿得更暖,接受更好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馬蘭小樂隊為來賓現(xiàn)場彈奏了《兩只老虎》,合唱了他們自己的歌曲——《美麗的家園》,表演了勁爆的街舞。鄧小嵐作為馬蘭小樂隊的創(chuàng)建者,在臺下一邊看著小樂隊的表演一邊現(xiàn)場指揮,臉上全是幸福的笑容。
接力幫扶,孩子們長大了
儀式結束后,幫扶對子的小同學忙著被新認識的電臺“大伙伴們”噓寒問暖,溝通感情。此次回訪的電臺主持人很多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帶孩子”了,像麥麥、曹宇、丹青等主持人都非常有經(jīng)驗,他們首批幫扶的“娃娃們”大多已升入縣城初中。因此,本次結對子儀式上有很多新加入的一年級小同學,他們稚嫩面孔上常常露出羞澀的笑容,不過當他們咬著手指、躲閃著你的眼神時,千萬不要懷疑隱藏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好奇和喜悅。
午飯過后,電臺主持人和員工又走訪了學生家庭,切身了解結對子學生的生活情況。
筆者跟隨主持人麥麥走訪了胡雅雯同學的家。
在家中,胡雅雯的父親在談到北京電臺捐助的愛心食堂時說:“孩子們(對愛心食堂)挺滿意,每天都有新鮮菜。原來我、雅雯哥哥上學時都是中午拿饅頭,現(xiàn)在不一樣了,營養(yǎng)配餐了,這是挺好的事兒?!敝鞒秩他滬溡脖硎荆骸拔覀冞@項公益事業(yè)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將愛心一直傳遞下去。接下來,我們會對小雅雯有一些學習和生活上的幫助,希望她能夠像我之前的小朋友梁一一樣,取得好成績。我們也希望通過行動號召社會上更多的朋友關注愛心事業(yè),用行動把愛心永遠傳遞下去。”
兩年的幫扶活動,使得馬蘭小學的同學及其家長與北京電臺的員工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家訪過后,很多家庭將早已剝好的栗子、花生、大棗與裝瓶的蜂蜜硬塞到幫扶對子的主持人手中,主持人無論如何也推脫不掉。
榜樣領路,馬蘭山路被踏平
今年是“美麗馬蘭 歌聲嘹亮”北京電臺幫扶革命老區(qū)馬蘭小學生“一幫一”結對子公益行動走過的第三個年頭。對于馬蘭小學的同學們來說,今年同樣是非常熱鬧和愉快的一年,從北京電臺持續(xù)擴大開展幫扶對子活動,到改造暖氣和設立教育基金,無一不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切身的溫暖。另外,今年8月24日在鄧小嵐女士的號召下舉辦的“馬蘭森林音樂會”也成為了馬蘭村有史以來最大的盛會。
即將離開馬蘭村的時候,同學們依依不舍。麥麥突發(fā)奇想,站上講臺,帶領同學們高聲朗讀課文——“人心齊,泰山移。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旺。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樹多成林不怕風,線多搓繩挑千斤。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p>
北京到馬蘭村的路,要繞行太行山,漫長而顛簸,駛進阜平縣后的環(huán)山路更是緊靠崖壁,落石不斷,十分險峻。然而就是這條路,鄧小嵐走,馬蘭小樂隊的孩子們走,北京電臺等各路媒體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走,這條路10年來被走來走去,也竟然越加平坦和規(guī)整了。這條路今后還要不要走?席偉航臺長表示:“還要走,并且要倡導更多人一起走?!?/p>
背景介紹
北京電臺“一攬子”幫扶計劃
追溯馬蘭村的扶貧助教歷程,不得不提到“一人”和“一刊”。一人是革命家鄧拓之女鄧小嵐,馬蘭村村民和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鄧老師”。2004年起,鄧小嵐自掏腰包協(xié)助修繕了校舍,組建了馬蘭小樂隊,從那時起,大山中就不斷地傳出著孩子們悠揚的歌聲和質(zhì)樸的笑聲,音符觸動著孩子們尚未開化的內(nèi)心,充盈著他們童年的夢鄉(xiāng)。鄧小嵐渴望看到孩子們明亮的雙眼和綻放的笑顏,她默默奉獻著,直到2008年被北京電臺97.4《音樂周刊》首次關注并連續(xù)報道。本刊的報道在社會上引發(fā)了震動,社會各界對馬蘭村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的關注不斷升溫。
2011年,北京電臺特別以此作為報道藍本,全方位地向公眾講述了馬蘭村的孩子們與鄧小嵐老師的感人故事,同時制定了一整套“圓馬蘭孩子音樂夢,為老區(qū)人民辦實事”的一攬子幫扶計劃,并由席偉航臺長(時任北京電臺總編輯)親自抓實施落實。
電臺主持人、工作人員與馬蘭小學同學們的“一對一”幫扶對子活動就是一攬子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結對子的主持人及電臺員工要求身體力行,深入探訪了解同學們實際的學習和生活狀況,體驗馬蘭村的教育現(xiàn)狀,在幫助同學們完成學業(yè)的同時盡力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對于北京電臺的幫扶計劃,鄧小嵐表示:“雖然我喜歡孩子,但是我哪兒幫得了那么多孩子啊。所以我覺得電臺與他們的一幫一結對子活動是最好最好的事兒了。我愛人都說咱們電臺對孩子們的幫助是最實在的,最持久的。這也說明電臺對孩子們的心是最真誠的?!?/p>
“一攬子”幫扶計劃時間軸
2011年6月,北京電臺為馬蘭小樂隊舉辦“尋夢北京七一行”。安排馬蘭小樂隊參加北京電臺“紅歌嘹亮”大型演唱會和北京電視臺“紀念建黨90周年大型晚會”等系列活動。
2011年8月初,75名馬蘭小學的同學們受邀來京參加“結對子”儀式。
2011年9月,時任北京電臺總編輯的席偉航帶領30位主持人代表到馬蘭小學參加北京電臺捐建“愛心食堂”開餐儀式,并另捐贈了10臺電腦電視一體機,隨后到同學家家訪。
2011年底,北京電臺在馬蘭村建立“新聞工作者尋根教育體驗基地”,培養(yǎng)電臺員工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012年5月、6月,北京電臺員工代表兩次回訪馬蘭小學,查看“愛心食堂”,并向孩子們捐助了一年的愛心午餐費用。
2013年,北京電臺的領導、主持人與馬蘭小學168名同學結成“一幫一”的幫扶對子;捐助午餐;改造學校暖氣;設立每年1萬元的教育基金,用來表彰學習成績突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