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性別歧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必定會在其語言中有所體現(xiàn)。當今社會,英語事實上是一種全球性交流的語言,在全球范圍內(nèi)廣泛使用著,研究英語中性別歧視現(xiàn)象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可以對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有初步認識。
關(guān)鍵詞:英語 性別 原因
語言是反映和記錄社會文化、社會現(xiàn)象的一種重要載體,每種文化現(xiàn)象必然都有相應(yīng)的文字為之記錄。性別歧視(sexism)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根據(jù)《維基百科》對其的解釋“sexism is prejudice or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a person’ sex.”,及《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將其解釋為“the unfair treatment of people, especially women, because of their sex; the attitude that cause this(尤指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性別偏見”,可見性別歧視多指對女性不公平。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人生而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女權(quán)運動也隨之興起,對女性的性別歧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而英語作為一種國際性語言,其同樣也是一種以男性為主導的語言,語言中依然存有性別歧視的影子。本文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初步分析英語語言中性別歧視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及其成因,以提高我們對語言的認識,以免將來使用不恰當。
1.性別歧視的表現(xiàn)
在英語語言中,性別歧視存在于諸多方面。下面著重于從稱謂、詞匯意思、詞根her與man、贊美女性的角度以及代詞的使用等方面來介紹。
1.1稱謂上
在西方日常交際中,常見男性用原意為食物類等的詞來隱喻女性,稱呼女性?!半[喻實質(zhì)上是概念系統(tǒng)中的跨領(lǐng)域映射,以一個人們比較熟悉的或具體的領(lǐng)域的經(jīng)驗來說明另一個相對陌生或抽象的領(lǐng)域的經(jīng)驗?!盵1]而構(gòu)成隱喻的基礎(chǔ)便是這兩者有相似之處。男性常用sweetie(糖果),sugar(糖),honey(蜂蜜)等昵稱其戀人或是陌生女性,以表達其喜愛之情;用tart(甜果餡餅)作為女性貶義的稱呼“放蕩的女人”。但無論是哪種女人,在男性的角度看來都只是食物而已。這些稱呼也都是基于男性對女性的視覺感受。
另外,當我們稱呼男士時,我們用Mr.。但是對于女士則有Miss、Mrs.和Ms.三種來區(qū)分該名女士婚否或是不知婚姻狀況。并且當女性結(jié)婚后,都是以Mrs.加上其丈夫的姓氏,尊稱其為“××夫人”,但同時也將配偶等較私人的信息公開了。反觀男士,因其婚后稱謂不變,還是用Mr.,不僅不知其婚姻狀況,而且也無從得知配偶的信息。
1.2詞匯意思上的歧視
英語詞匯中,有許多詞匯對女性十分不敬,但對男性不敬的詞卻是罕見。單詞hen, 意思為母雞,雌禽,但其也有女性的意思。曾經(jīng)在許多人眼中,女性與自然界中雌性生物無異,她們與男性并沒有同等的地位,乃至人格。又如表示女巫意思的witch,其同時可指丑陋的女子,是一個貶義詞。但與之相對應(yīng)的男巫wizard,除卻其表示魔法很高的男子外,還指奇才,并無其它貶低意義,是一個褒義詞。男巫與女巫本應(yīng)該是詞義相對,地位相當,但人們卻使用女巫來做貶低的詞匯,這又可證明男性地位是高于女性的。此外,英語詞匯中,經(jīng)常用bitch, whore等詞來辱罵女性。每當見到或聽聞此類詞匯時,我們往往想到的是某一類的女子,但卻鮮少有一些辱罵性的詞讓我們聯(lián)想到男人。
1.3詞根her與詞根man意思的不同
一個單詞的可由詞根、前綴、后綴等構(gòu)成,但它可以缺少前綴、后綴等的任意一部分,或者兩者皆不使用,唯獨是不能少了詞根。正如張維友[2]所說:“the root, whether free or bound, generally carries the main component of meaning in a word.”詞根是決定一個單詞意思的重要部分,當我們猜測一個生詞的意思時,往往可以從其詞根入手,根據(jù)詞根,再輔以前綴、后綴,知曉大意。因此,我們也可從一個單詞詞根的意思及單詞意思來分析其中體現(xiàn)的性別差異。
單詞coherent(黏在一起的)的詞根為her,hesitate(猶豫)的詞根為hes,這兩個詞根為同義詞根,相當于stick(粘附)的意思。但her本義則是指“她的”,是she的物主人稱代詞,而“hes是顛倒書寫的she”[3],依舊有“女性”的意思。由此看來,陰性代詞her成為詞根后,它的本義也隨之變化為“粘附,黏”的意思。造成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則是源于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女性是依附著男性而生存的,因而陰性代詞her取義“粘附”便象征著女性對男性的依賴。并且陰性代詞her本身在構(gòu)詞上與陽性代詞he有著密切聯(lián)系,her由he派生而來,更顯出了男性在社會上的主導地位。如意思為“男人”的單詞man在成為詞根后,意思卻與手有關(guān),多為管理、制造等意。manage(管理)、mandatory(強制的)、manufacture(制造)等,這類有man作詞根的詞,體現(xiàn)的是一種權(quán)利或能力,便顯示著男性在社會上的優(yōu)越感。
1.4對女性的贊美往往基于男性視角
詩歌是一種抒發(fā)情感、表達贊美之意的很好方式,好的詩篇其詞匯的選擇往往也增色不少。古往今來,有很多杰出的詩人留下許多優(yōu)秀的詩歌,至今仍廣為傳唱。他們有的歌頌上帝、風景或是萬物,當然也有的贊美女性。但是所有贊美女性的詩歌或是文章基本上都有個共性,那便是他們是以男性的角度來欣賞女性的美。在男性角度欣賞女性的美時,總是先關(guān)注其外在美,其次才會是女性的內(nèi)在美,但當女性贊美女性時卻會先從其內(nèi)在美入手。英語中大量詩歌對女性的贊美都先描述其外表,也是男性主體地位在語言中的重要體現(xiàn)。
僅以英國浪漫主義時期杰出人物拜倫為例,他在詩歌中所刻畫的女性人物形象就體現(xiàn)了該特點。《She Walks in Beauty》這首詩是他在首次見過其表妹霍頓夫人后,被她美麗而優(yōu)雅的儀容所打動,從而創(chuàng)作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贊歌。在《She Walks in Beauty》[4]中,他塑造了一位天仙般美麗的人物:“all that’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 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明與暗,最美妙的色澤呈現(xiàn)在她的儀容和秋波)“Which waves in every raven tress, or softly lightens o’er her face; where thoughts serenely sweet express. How pure, how dear their dwelling place.”(美波動在她烏黑的發(fā)上,或者散布淡淡的光輝。在那臉龐,恬靜的思緒,指明它的來處純潔而珍貴。)但拜倫在詩歌中對“她”的贊美是在外表基礎(chǔ)上的,他詞匯選用、對女子美的描述是對她外表的一種概括、儀容的一種贊揚,“她”是作為被觀賞的對象存在著,是一種美麗的事物。當然,這觀賞對象的主體就是男性。所以,從拜倫詩中可看出,詩人在創(chuàng)作關(guān)于贊美女性的詩歌時,總是傾向于從男性的審視角度出發(fā)。這便是性別歧視現(xiàn)象的又一體現(xiàn)。
1.5代詞的用法
首先,英語中有一些通用名詞,如baby,doctor,lawyer,scientist,instructor等,它們既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但當這類名詞是以單數(shù)形式表示類指的時候,通常則用陽性代詞或是相應(yīng)的限定詞來指代。
例:An instructor should offer his students challenging projects. [5]
例句中并未明確說明instructor的性別究竟是男是女,而是指的這一類的人。當然這類人中必然是有男有女的,但是按照語言習慣,我們通常在這類詞出現(xiàn)后使用陽性代詞he或his在有需要的地方來指代,而從不用陰性代詞she或者her。
其次,對于正式文體中常用的不定代詞one,在有需要重復(fù)one/one’s的地方想避免重復(fù)使用它們的時候,便可用he/his來取代,這在美式英語中尤其突出。在英語語法中,指代物性別不明情況下,多采用陽性代詞而不采用陰性代詞,便是性別歧視現(xiàn)象在語言中的映射。
2.英語中性別歧視產(chǎn)生的原因
目前,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意識到社會中性別歧視的存在及其所帶來的危害。許多人開始對其追根溯源,找尋導致其產(chǎn)生的各種因素。
2.1男女在生理上的不同
男人與女人就其本身來說在生理上就存在著差異。奴隸社會以來,由于男人體格健壯,更適宜于從事體力勞動,成為了社會上主要的勞動力,而女人相比較來說比較柔弱,多承擔著生育及照顧孩子等的責任。這便決定了女人在社會上是以弱者的地位存在,她們需要男人的保護和從男人勞動所得中得到再分配的食物。因而,女人因其自身先天條件總受到男人的歧視,她們不能像男人一般因工作獲得食物,她們所從事的職業(yè)往往為教育和撫養(yǎng)等,不能直接為社會帶來食物等必需品。長此以往,女人的地位越來越低,女人基本上等同于食物,成為了男人的所有物,女性也越來越不被人尊重。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維護著男性的主導地位,而在語言中對女性的性別歧視也因此產(chǎn)生。
2.2《圣經(jīng)》中的來源
在《圣經(jīng)》中曾有記載,當上帝創(chuàng)造了亞當后,又覺得“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6],于是在亞當睡著后,從他身上取出了一根肋骨,創(chuàng)造了夏娃。而神將夏娃帶到亞當面前時,亞當也曾說“這是我的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6]。在此,我們可以說亞當是作為男性的代表,而夏娃則為女性的代表。在男人的眼中,女人是由男性所衍生而來,本就是男人的附屬品、所有物,女性理應(yīng)服從男性。此外,在亞當與夏娃偷吃禁果后,神對女人的宣判除了有肉體上的痛苦外,還有“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6],剝奪了女性的自由,束縛了女性。
基督教是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圣經(jīng)》是基督教的教義,對基督教徒有著深遠的影響。而西方英語國家的人多數(shù)信仰基督教,這便強化了男性地位是高于女性地位的觀念。
2.3傳統(tǒng)對女性的教育是為男性服務(wù)
近代以前,女性作為弱勢群體,被認為是沒有資格進入大學學習深造的,她們或是在教會接受教育,亦或是從父母家庭中得到知識。但教會對女性的教育也僅限于女紅等方面,女性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是十分匱乏的,而家庭中對女性的教導更是體現(xiàn)在做一個好的妻子上。導致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當時的社會認為女性是作為男性的財產(chǎn)的一種存在,而統(tǒng)治階層為了更好的鞏固男性之于女性地位的這種存在,通過法律法規(guī)等約束了女性的自由,剝奪了其平等受教育的權(quán)利。
近代以來,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經(jīng)濟物質(zhì)水平不斷上升。與此同時,女權(quán)主義運動也逐漸興起,大學逐漸對女性開放,專門的女子學校也隨著成立,女性有了一個接受平等教育的機會,但是那時的學校教育目的仍然是為男性服務(wù)的。學校安排的課程中包括烹飪、禮儀等課程,并且在校期間女子若結(jié)婚后缺席部分課程,學校也是予以諒解的,是默許其存在的。許多女學生在畢業(yè)后都是盡快成婚,很少有女子工作或者是進入更高學府深造。教育是影響一個人形成怎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手段,當對女性的教育目的是為了男性打造更好、更完美的妻子時,女性的地位將永不可能與男性平等。
3.結(jié)語
語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鏡子,受長期以來的男權(quán)主義思想的影響,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不可避免,英語也不能例外。但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男女平等的和諧社會,性別歧視這種極端的思想將會很大程度上阻礙社會的和諧及人類的和平。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就不斷有女權(quán)運動者為了女性的平等權(quán)利而奮斗努力。女性已不再是男性的附屬,不再處于從屬地位上。維護女性的合法權(quán)利也日趨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
隨著當今世界經(jīng)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英語成為了世界范圍內(nèi)交流的通用語言。而值得注意的是性別歧視也并不是一個地域所特有的社會現(xiàn)象,它是一個世界性、全球性的問題。英語作為一種國際性的語言,分析英語語言中性別歧視的成因,了解其表現(xiàn),有助于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對女性性別歧視的社會根源,也有利于我們在交際中合理地使用英語詞匯,避免日常生活中因詞匯使用不當而造成的尷尬場面以及對女性的不尊重,打破男權(quán)社會以來語言中一直存有的對女性不尊重的局面,以便進一步從思想上解放女性,也在語言中減輕對女性的迫害。
參考文獻:
[1]俞米微,通過對女性的隱喻性稱呼看英語中的性別歧視[J]. 雞西大學學報,2011.
[2]張維友,英語詞匯學教程[M].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0.
[3]劉一男,考研速記詞匯指南[M]. 北京:中國時代經(jīng)濟出版社,2012:9.
[4]吳偉仁,英國文學史及選讀[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27.
[5]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教程[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89.
[6]圣經(jīng)[M]. 南京愛德印刷有限公司,2009.
作者簡介:楊裔,女,本科,湖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在校生,專業(yè):英語。指導老師:宋晉宇,男,碩士,湖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語國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