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傷逝》作為魯迅唯一的一篇愛情題材小說,作于與許廣平戀愛之后,這樣的創(chuàng)作時間決定了這篇小說與他們之間的戀愛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而通過對小說人物以及故事情節(jié)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傷逝》其實是魯迅在自己戀愛的親歷上對未來生活所作的一種悲劇式經(jīng)歷,是他自己所恐懼的一種結局。
關鍵詞:《傷逝》;創(chuàng)作靈感;恐懼
寫于1925年的《傷逝》因其題材的特殊性和內(nèi)容的晦澀性吸引了眾多研究者的目光,可稱得上是魯迅小說中爭議最多的作品。
雖然很多研究者在《傷逝》中看到了魯迅和許廣平以及他們戀愛的影子,但因魯迅曾說:“我還聽到一種傳說,說《傷逝》是我自己的事,因為沒有經(jīng)驗是寫不出這樣的小說的,哈哈,做人真愈做愈難了?!倍胰绻f子君就是許廣平的話,小說中的子君死掉了但許廣平當時卻好好的活著。所以本文通過魯迅和許廣平的戀愛來解讀《傷逝》,并不是通過作家的生平事跡來坐實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秱拧肥切≌f,小說就帶有虛構性。但《傷逝》作為魯迅唯一的一篇愛情小說,正好作于與許廣平戀愛之后,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篇小說雖不是寫他們的戀愛故事,但卻與這件事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一
1925年在個人的孤獨中沉寂過久的魯迅遇到了許廣平。在寫給魯迅的第一封信里,許廣平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小學生?!倍斞冈趧傞_始的回信中,也正是充當著一個語重心長的“先生”。他們談及的也大都是學潮等問題,但隨著書信往來的增多兩人的感情有了微妙的轉換,成了彼此的傾訴者。到7月底魯迅已在一封信中訊問道“天只管下雨,繡花衫不知如何?”想來此時他們的關系已經(jīng)非常親密。根據(jù)他們當時的一些文字材料,可推斷他們是在10月到12月期間確立的戀愛關系。陳漱渝則明確指出他們是在1925年的10月20日確立的愛情關系。根據(jù)陳漱渝的說法,那寫于1925年10月21日的《傷逝》就是作于他們確定愛情關系的的第二天,所以我們很難否認作于此時的魯迅一生中唯一的一篇愛情小說與表達他們之間的愛情無關。在和許廣平戀愛后,魯迅肯定會對他們未來的生活加以考慮,而此時內(nèi)心極度絕望的他想到了最為悲觀的結局——《傷逝》。
二
如果說《傷逝》是魯迅在自己戀愛的親歷上對以后所作出的一種想象,那小說中的涓生必然帶有魯迅的影子。但很多人否認《傷逝》與魯迅和許廣平戀愛之間的聯(lián)系正是因為涓生與魯迅有著很的差異。但是如果我們對小說中的人物進行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也不是毫無聯(lián)系,而是魯迅對自己的性格作出的假定性發(fā)展。
《傷逝》中的涓生被局里免了職只能期寄以靠教讀和抄寫為生。而現(xiàn)實中,魯迅被免去了教育部僉事的職務,之后的他也是靠教書和賣文為生。魯迅與涓生在“形”上的相通之處是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人們所不能理解的是本質上自私卑怯的涓生何以會是魯迅?
少年時期的家道中落,中年經(jīng)歷的新文化陣營分化,使魯迅內(nèi)心充滿了黑暗。魯迅總覺得“靈魂里有鬼氣和毒氣”,但這“鬼氣”除了思想的黑暗還有著“自私”的成分。魯迅非常重視個體的生命價值,他“至死都在號召人們反抗并撲滅阻擋他們生命發(fā)展道路的任何一個人?!痹谂c許廣平戀愛的親歷上,魯迅內(nèi)心的絕望讓他對以后的生活做了悲劇式的發(fā)展。而對個體生命價值的重視讓他覺得當生存成為第一要義時,他心中的“鬼氣”會讓他成為一個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私卑怯的人。由此可知《傷逝》中的涓生是魯迅在預設的悲劇情境下對自己的性格作出的假定性發(fā)展。
三
魯迅與許廣平相戀后,雖決定了“我可以愛”,但此時的他心中仍有許多的顧慮。本來師生戀已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所不齒,更何況魯迅已有名義上的妻子,個人生活隨時可能被人抓住把柄加以大肆歪曲嘲諷。這些現(xiàn)實中的障礙都是魯迅所必須考慮的,而且因為這些所產(chǎn)生的社會輿論可能會斷絕他的經(jīng)濟來源。
魯迅當時所從事的職業(yè)是非??粗亍暗滦浴钡模c許廣平的戀愛很可能會害他丟掉謀生的出路。而魯迅又深知錢對于一個人生存的的重要。魯迅極其捍衛(wèi)自己的經(jīng)濟權利,1925年被免去教育部的職務,而他堅持要打官司也是在捍衛(wèi)自己的經(jīng)濟權利。如果任由這樣的處罰不管那會使人認為他也許真的有“結合黨徒,附和女生”的行為,這可能會影響到他將來就職的機會。而與許廣平戀愛,魯迅深知一些道德家勢必會給他按上一些道德敗壞的罪名,而這對于靠在大學里教書謀生路的魯迅來說可能是致命的傷害。他害怕與許廣平同居后,會被社會所不齒,因而丟掉了工作斷絕了經(jīng)濟來源。魯迅更害怕當生存成為第一要緊時,他會像涓生那樣為了自己的新生把責任推給對方以致害了對方。這樣的結局在魯迅心里變成了深深的恐懼。
作為普通人的魯迅,也有只屬于自己的情感體驗。在與許廣平戀愛后,他對未來的生活產(chǎn)生了恐懼而這種苦惱又無人訴說,所以他寫作了《傷逝》以發(fā)泄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同時也用來警示自己避免走上《傷逝》的結局。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小說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2]周作人.知堂回想錄[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謝世洋.是“兄弟情”之哀還是“國民性”之嘆?[J].南昌大學學報,2003年,第 2期。
作者簡介:李慧慧(1987.2.2-),女 ,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陽邑鎮(zhèn)人,河北大學文學院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