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你好,讀了你們10月刊的《素瓷淡茶可清心》,甚感作者下筆用心,文章通過對杯托的詳細介紹,以小見大,為讀者展示了瓷器的整個發(fā)展細節(jié)。此篇文章通篇旁征博引、一氣呵成,讓我在筆者的字里行間了解了瓷器的發(fā)展動向,了然宋間瓷器美之真諦,讀來頓覺酣暢淋漓,希望作者再接再厲,再續(xù)佳作。
——合肥何先生
編輯部回復:每種茶器的發(fā)展都離不開歷史賦予的影響,不同的時代、生活習慣、價值觀,直接影響茶具的歷史風格,形成不同的器型特點。我們雜志致力于向讀者展示最豐富多彩的茶文化、讓讀者能夠通過我們雜志深入了解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感謝讀者對我們的支持,我們一定會繼續(xù)努力,為您帶來更加精彩的文章。
一晃一個月就過去,一直在關注你們持續(xù)更新的最美茶鄉(xiāng)行。政和站的內(nèi)容很精彩,記者很生動地記錄了政和縣的一山一水,以前喝過政和工夫,被它類似紫羅蘭的香氣迷住,就在想什么樣的環(huán)境才能孕育出這樣讓人陶醉的香氣與滋味,你們的描寫解開了謎底,讓我知其所以然。這是一片鮮有人打擾的地方,交通的閉塞與貧窮讓其人煙稀少,但這也許對茶葉來說卻是圣地,讓其能夠恣意吸取天地之精華,沉淀成最好的內(nèi)質。
——蘭州林女士
編輯部回復:感謝您的來信。茶葉是極具靈性的生物,它會以最獨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它曾經(jīng)身處之地的一草一木,而想知道它如何展示,一定要親自去其生長的地方體會才能明白。茶鄉(xiāng)之美,并非本刊編輯能夠通過星點筆墨悉數(shù)展示,必要身臨其境才能明白,所以小編建議讀者如若心有所許之地,不凡一去。
非常喜歡你們茶博士欄目。屬于每期必讀欄目。每次看你們的文章,我都會先看這個欄目,每一條問答的信息量都很多,即發(fā)人深思,又可以學到很多知識。由于此類問答形式專業(yè)知識非常多,時常會出現(xiàn)難懂的詞匯,而網(wǎng)上的解釋又往往難圓其說,故我希望以后貴刊可以針對部分生僻專業(yè)詞匯在文章末尾給以一定注解,或者在詞匯后面做一定的解釋,幫助讀者理解。
——泉州龔女士
編輯部回復:感謝您對本刊的支持。茶博士這個欄目乃本刊每期邀請?zhí)丶s專家以問答式整理的專業(yè)茶學內(nèi)容,欄目涵蓋了茶器、茶品、茶席等內(nèi)容,專業(yè)性較強。專業(yè)性的內(nèi)容必然存在一定難度,您的要求我們會積極努力改進,讓讀者能夠更加輕松地閱讀本刊。
封面解讀
馬遠。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出生于錢塘,是南宋光宗、寧宗時的畫院待詔。馬氏一門五代七人均曾供職畫院,尤以馬遠最為著名,有“獨步畫院”的美譽。
這幅《梅石溪鳧圖》是他的一幅傳世精品。畫面采用對角線式構圖,是山不見巔、樹不見頂?shù)倪吔墙鼐?。畫面左上方是立于水中的峭壁,近處山石用典型的大斧劈皴法,清剛猛烈,尖梢處如鐵釘般尖利峭拔。遠處坡石先用重墨勾出輪廓,再用水筆迅速渲染、暈淡,產(chǎn)生微妙的明暗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