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食用羊肉歷史悠久?!吨芏Y·天官》篇所載的“八珍”中,就有用羊肉烹制的名饌“炮牂”。北魏《齊民要術(shù)》中,以羊肉、羊蹄、羊腸等烹制的名饌就近10種。唐宋時,不僅出現(xiàn)了歿忽羊羹、于闐全蒸羊等羊饌,而且還出現(xiàn)了用羊肉涮著吃的“拔霞供”,開當今涮羊肉之先河。明清時,以羊肉為原料的肴饌已向精細方面發(fā)展。如今,我國用羊肉烹制出的菜肴有千余款,風味各異,成為食苑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味美質(zhì)優(yōu),吃法多樣
羊肉不僅味佳,且營養(yǎng)豐富。據(jù)分析,每100克羊肉中約含蛋白質(zhì)11.1~13.3克、脂肪25.8~34.6克、鈣15毫克、磷168毫克、鐵3毫克、熱量307~367千卡。羊肉所含的鈣、鐵等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比豬肉、牛肉高,而膽固醇則較低。
羊肉,既入食譜,又上藥典。《食療本草》載:“羊肉,甘熱,能補血之虛,有形之物也,能補有形之氣。風味與羊肉同煮,皆可補也。”這句話是說,羊肉味甘性溫,具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等作用。不同的藥材與羊肉一起煮,可以起到進補的作用。如枸杞燉羊肉有益精明目、補腎強筋之療效,參芪清蒸羊肉有溫中益氣、健脾利水、氣血雙補之療效,山藥羊肉湯有補脾胃、益脾腎之療效,芙蓉羊肉粥食之補腎助陽、健脾養(yǎng)胃、潤腸通便。
羊肉的食用方法五花八門,燒、鹵、醬、燉、炒、涮、熘皆可。羊肉在地方名菜中更占有一席之地,如蘇菜中的“羊方藏魚”,腴美酥爛,湯鮮味濃;徽菜中的“魚咬羊”,二味融合,鮮美無比;浙菜中的“湖州羔羊肉”,清香鮮嫩,風味獨佳;湘菜中的“清燉黑山羊”,濃淡不膩,酥爛味鮮;閩菜中的“糟羊肉”,糟香撲鼻,滑潤適口;北京的“涮羊肉”,鮮嫩醇香,風味別致;川菜中的“紫姜羊肉絲”,色艷味鮮,肉質(zhì)細嫩。此外,甘肅的“臨夏手抓羊”、新疆的“烤全羊”、云南的“賽蜜羊肉”等,也風味別具。
以羊肉為主料或佐料的地方風味小吃更是風靡全國,如北京的“白羊頭肉”、寧夏的“白水羊肉”、陜西的“羊肉泡饃”、新疆的“烤羊肉串”、內(nèi)蒙古的“玻璃羊肉餃”、天津的“羊肉粥”等,久負盛名,為食客們所津津樂道。
合理搭配涼性食物少上火
羊肉有很好的溫補作用,主要是因其熱量高,又含有豐富的多種營養(yǎng)成分。但多吃會上火,特別是在昆明氣候干燥的地區(qū)。那么,羊肉怎樣吃才最養(yǎng)人呢?原則就是與涼性食物搭配起來,使涼熱互抵,減少上火的可能。與性涼或甘平的蔬菜一起食用,能起到清涼、解毒、祛火的作用,如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吃過羊肉之后,可再吃些銀耳、百合、梨等養(yǎng)陰、生津、潤燥的食物,或喝點兒含菊花、銀花等瀉火的涼茶。
另外豆腐、蘿卜是羊肉的黃金搭檔。這兩種食物不僅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而且豆腐中所含的石膏成分能起到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而蘿卜的涼性則起到消積滯、化痰熱的作用。
燉羊肉時,宜多放姜、蓮子,少放辣椒、胡椒。做羊肉的時候,作料的添加也是有講究的。最好放些不去皮的生姜,因為姜皮性涼,有散火除熱、止痛祛風濕的作用,與羊肉同食還能去掉膻味。還可以放些蓮子心等涼性調(diào)味料,有清心瀉火的作用。但要少用辣椒、胡椒、丁香、小茴香等溫辛燥熱的調(diào)味品,以免熱上加熱。
食用羊肉的注意事項
不宜與醋同食,不宜馬上喝茶。很多人吃羊肉喜歡蘸醋,這是很不合適的,因為醋中含蛋白質(zhì)、糖、維生素、醋酸和多種有機酸,性溫,宜與寒性食物搭配,而與熱性的羊肉同食則熱上加熱。另外,羊肉也不宜與南瓜同吃,可能發(fā)生黃疸和腳氣病。茶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吃羊肉后馬上喝茶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因為羊肉性溫,會致便秘;茶會產(chǎn)生一種叫鞣酸蛋白質(zhì)的物質(zhì),也容易引起便秘。
熱體質(zhì)人多吃會長痘。羊肉溫補,益于冬藏,大多數(shù)人均可常吃,特別是虛勞怕冷、中氣不足的人群更適合。熱性體質(zhì)的人則不宜多吃,因為羊肉屬熱性食物,本身就是熱性體質(zhì)的人一旦吃多了羊肉,必定出現(xiàn)上火、長痘、潰瘍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