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李清照早、中、晚三個創(chuàng)作時期,其作品中出現(xiàn)了不同種類、不同形態(tài)的花?;ㄒ庀蟮念l繁出現(xiàn),貫穿著李清照生命與情感歷程。花不僅是她所有情感的外化,而且花的每一種形態(tài)都能體現(xiàn)她情感的波動。通過對花的描繪,凸顯自己的創(chuàng)作心境,投射自己的人格情操,表現(xiàn)自己的生命軌跡和情感波動。
【關(guān)鍵詞】李清照;花;形態(tài);生命軌跡;情感
李清照一生所作作品,經(jīng)學者考證,流傳下來的有四十八首詞作,十九首詩,文章六篇,還有殘篇斷句若干。在四十八首詞作中,有四十三首都或?qū)嵒蛱摰卣宫F(xiàn)了各種花姿意象。大致有梅花、桂花、菊花、荷花、牡丹、梧桐、銀杏等。
李清照以花入詞不是慣常意義上的借景抒情、以景陳情,而是側(cè)重于表現(xiàn)內(nèi)心的情感,甚至以人喻花?;ǖ暮⒒ǖ木`放、花的凋零枯萎,每一朵花,每一種花的形態(tài),都蘊含著她生命的軌跡和情感的波動。
一
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大多是待字閨中是所作。她的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無拘無束。所以在這個時期的作品中所出現(xiàn)的花姿形態(tài)大多都是“妖嬈艷態(tài)”,“妒風笑月”。內(nèi)容多是描繪少女生活。少女時期的李清照生活在殷實的有著濃郁文學氣氛的官宦家庭。她開朗、活潑,天真浪漫,有理想、有志趣,不似一般的大家閨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在閨房繡樓之內(nèi),而是走出重門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早年的健康美滿的生活,產(chǎn)生了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等清麗素雅的詞。綠水紅蓮、晚霞落日、歐鷺輕舟,洋溢著蓬勃的朝氣和對大自然由衷的熱愛。如《慶清朝慢》(禁幄低張):
禁幄低張,彤闌巧護,就中獨占殘春。容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待得群花過后,一番風露曉妝新。妖嬈艷態(tài),妒風笑月,長殢東君。東城邊,慢陌上,正日烘池館,競走香輪。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拼了盡燭,不管黃昏。
這首詞是詠牡丹的。雖然全篇沒有出現(xiàn)任何正面描繪,卻從側(cè)面把牡丹的姿態(tài),牡丹的雍容以及人們對牡丹的喜愛描繪得淋漓盡致。暮春時節(jié),眾花凋零,而牡丹卻“就中獨占殘春”,仿佛獨占了殘存的春光?!按夯ㄟ^后,一番風露曉妝新。”群芳飄落之時,牡丹卻經(jīng)過一番風吹露洗,象早晨新妝的美女。用擬人手法描寫出牡丹的婀娜動人、與眾不同?!把龐破G態(tài),風妒笑月,長殢東君?!蹦档さ膵趁膭尤?,令風兒羨慕,月兒歡悅,連太陽神也為之佇步,久久不忍離去。在李清照的筆下,盛開的牡丹就如同正值花樣年華的自己一般,美麗素雅。人們通宵達旦飲酒賞花,如癡如醉的興致,抒發(fā)了詞人欣喜歡樂的情懷。
然而,花無百日紅,美麗景物的衰敗,不免會給敏感而純情的詞人帶來幾許愁緒,為外物而傷感。能表達這種愁緒的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唐代孟浩然的絕句《春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北憩F(xiàn)了詩人對雨后落花的傷感。李清照這首詞也表達了類似的感情。詞中寫女主人和卷簾人的對話,體現(xiàn)出女主人對海棠的關(guān)切。海棠在一夜疏雨驟風的摧殘之下,是否已經(jīng)“綠肥紅瘦”。詞人此時聯(lián)想到的是,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一種因花及人的愁緒便油然而生了。然而,女詞人僅僅只是對青春易逝的感嘆嗎?小令中的海棠,為何偏偏成為詞人的感傷之物呢?她的《瑞鷓鴣》詞寫道:“誰教并蒂連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庇珊L难由斓交榧?,女詞人對愛情、婚姻的追求,也就隱含在海棠之中了。
另一首《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深):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遠岫出云催薄霧,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同樣是一首閨中春怨詞。詞人寄情于景,面對深深的春色,遠山、薄霧、春雨、綠蔭,一切都仿佛幻化成詞人的知音,與她一起傷春。而那嬌弱的梨花,“欲謝恐難禁”,是誰摧殘著梨花,使她即將凋謝呢?那“倚樓無語理瑤琴”的女子不也正同欲謝難禁的梨花一樣,任青春飛逝,容顏衰老,只能顧影自憐,借彈琴以排解心中的愁悶。傷春女子與嬌弱欲謝的梨花融為一體,女詞人那寂寞孤獨的傷春則化為淡淡的哀怨,寄托于“欲謝恐難禁”的梨花。
二
李清照的作品創(chuàng)作大都集中在中期——出嫁之后。這一時期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初嫁人婦的愜意幸福,一部分是思婦的怨愁和孤獨。
初嫁人婦的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度過了一段舉案齊眉、相敬相愛的美滿日子。在這一段時間里,李清照的作品大都是描寫婚后生活,以及自己的情操與志趣?!度瘊p鴣》(雙銀杏)就表達了她人格的崇高。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中,玉骨冰肌未肯枯。誰教并蒂連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這首詞是作者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屏居青州時所作。李清照以北方的銀杏的形象自喻。詞中出現(xiàn)的銀杏意象,有著質(zhì)樸的外表,卻有著高尚的品性。雖“流落江湖上”,卻是“玉骨冰肌未肯枯”。暗示作者雖屏居鄉(xiāng)里,卻潔身自好,不甘淪落的品性。而這首詞重點寫的是雙銀杏?!安⒌龠B枝”的雙銀杏互相依偎,就好象明皇與太真一樣。含蓄地表現(xiàn)了李清照夫婦象并蒂銀杏一樣,相依相扶。雖隱居鄉(xiāng)里,夫婦二人卻有了難得的清閑,夫唱婦隨,何等的愜意灑脫。
在這個時期,李清照作了大量的詠花詞。既是對花的歌頌,也是對詞人自己的生活、情操的歌頌。如《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這是詞人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屏居青州時所作。此時,李清照與丈夫琴瑟相和,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詞句中充滿了輕快的語調(diào)?!昂伏c綴瓊枝膩”點出了寒梅的姿態(tài)容貌。春天的信息已經(jīng)傳來,然而茫茫雪海之中,朵朵開放的紅梅卻將雪的世界點綴,就如同剛剛出浴的“玉人”,較之出水芙蓉更加嬌美,更加超凡脫俗。下片寫詞人飲酒賞花,在如此嬌美、高潔的梅花的陪伴下飲酒,自然不能辭醉?!霸旎赡芷幸狻?,詞人甚至認為梅花能如此超凡脫俗,是因為造化有意,偏要梅花“不與群花比”。
花好月明,與心愛的人在美景美花之中一醉方休。寫梅同樣是在寫人?!跋隳槹腴_嬌旖旎”,“造化可能偏有意”,“此花不與群花比”,正是李清照生活優(yōu)裕,孤高自賞,超凡脫俗的形象和品行的寫照。梅花的冰清玉潔、超凡脫俗,在寒冬中獨領(lǐng)風騷,正是詞人的自我比擬。
而同樣是寫梅,《訴衷情》(夜來沈醉卸妝遲)表達的含義卻與《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完全不同: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掿殘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時。
丈夫的遠行對于李清照來說實是一種折磨。于是她只得借酒澆愁,與丈夫夢中相會。半夜卻又被梅香熏醒,美夢也一去不返。就算是詞人最喜愛的梅花,也因此而被遷怒,被埋怨。寂寞難耐,借酒澆愁愁更愁的煩悶,借梅而發(fā)。熏醒美夢的梅花或許是詞人在白天親手戴在頭上,為免丈夫回來看到憔悴的自己,夢醒之后卻成了詞人怨恨的對象?!案鼟龤埲?,更捻余香?!痹~人撿起殘花,揉弄殘蕊,品味余香,這細微的動作,透露出她微妙的心理活動——縱使有殘花相伴,這漫漫長夜,何時才能天亮啊?又或是在想,這梅花白天嬌艷美麗,此時卻只剩下殘萼,“我”這年輕的容貌也會逐漸老去,郎君何時才能回來啊?
李清照對離愁別緒的描繪,作品很多,“花”就成了她的情感依托,她把相思之情同對花的感悟、對生命的體驗融合在一起,在淺顯的話語中投射出她深沉、細膩的情思。“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拼合,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保ā对雇鯇O》)一樣清冷的梨花、一樣如水的月光,如此良辰美景,卻不能與愛人一起欣賞共度。寂寞清冷的氣氛,無不映襯出女詞人此時此刻思念丈夫的心情。
三
南渡之后,李清照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巨大的民族災(zāi)難迫使李清照踏上了逃亡之路。如果說她前期的生活是風和日麗,那么,后期的生活對于李清照來說,則是凄風冷雨;如果說中期的夫妻分別之苦讓詞人李清照愁悶不已,那么到南渡之后的夫妻陰陽相隔,無家可歸的經(jīng)歷更使李清照腸斷肝裂。
開始是只身帶著十五車金石書畫南下,不幸中途遇劫,她與丈夫幾十年的心血付之一炬;接著是丈夫的猝然離世,世上唯一的親人也不在自己身邊了。從此,她開始孤身一人遠離家鄉(xiāng),漂泊無依;然而,不幸接踵而至,“玉壺頒金”之罪,改嫁風波又再一次打擊了這個流離失所、孤苦無靠的弱女子。詞人再次用到梅這個意象。《孤雁兒》(并序):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xù)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瀟瀟地,又催下千行淚。吹蕭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這是李清照在丈夫趙明誠逝世后所作的一首悼亡詞。此首詞雖為一首詠梅詞,卻沒有直接描繪梅的色、香、形,也沒有歌頌梅的品行,而是把梅作為個人悲歡的見證者。詞人與丈夫情深似海共度過了半生,然而現(xiàn)在詞人卻要獨自承受命運的風霜雪雨。而今“吹蕭人去玉樓空”,物是人非,欲折枝相送,卻是“天上人間”,“沒個人堪寄”。此時,梅花成了表達哀怨憂傷的意象,“梅心”即是人心。折梅相寄,既寄托思念之情又寄托了詞人一顆破碎的心,結(jié)果卻是無人相送。人與梅渾然一體。
《清平樂》(年年雪里)是又一首詠梅詞: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掿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慈⊥韥盹L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流涉途中的作品。上片回憶往年賞梅之樂,下片描繪流離失所的飄零生活。上片與下片形成了鮮明強烈的對比。上片追憶詞人與丈夫踏雪尋梅、折枝插花的幸福時光;下片則寫詞人流落天涯,沒有往昔的愉悅,只惹得“滿衣清淚”。同是寫賞梅,卻對比出晚年在風雨飄搖中“難看梅花”的凄涼境地?!翱慈⊥韥盹L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既充滿了對丈夫的悼念,又是對自己飄零身世的哀傷,預示出自己的風燭殘年,已敵不住無情風雨的侵襲。把自己比喻作梅花,被風勢所困。惜花中隱含自己孤苦無依的愁思。
《添字采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北宋滅亡,丈夫趙明誠病逝,金兵襲擾,李清照避難逃到江浙,漂泊無依。這是詞人借詠芭蕉抒發(fā)對故國、家鄉(xiāng)的思念、懷念。上片描述芭蕉的動態(tài)——舒卷有余情,陰滿中庭。高大的芭蕉樹,枝繁葉茂,蕉心蕉葉一些舒展,一些卷縮,芭蕉就好象有了情感。詞人將自己的情感注入芭蕉的形態(tài)之中,極其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情。下片寫半夜的雨打芭蕉聲,點點滴滴,擾得詞人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入眠。本已經(jīng)是枕上落滿傷心淚,再加上三更時分窗外的雨聲,聲音那樣單調(diào)凄涼。雨打在芭蕉葉上,就如同滴落在詞人的心上。在她本已千瘡百孔的心上加上一股酸澀的苦味,更是落下了無盡的傷心淚。三更的雨“點滴霖霪”,詞人的淚水更是無休無止;雨打芭蕉聲是那樣的凄涼,詞人的哭泣聲更是悲切。
“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李清照本是北方人,因逃難被迫來到南方。雨夜聽著只有南方才有的雨打芭蕉聲,自然是聽不慣而無法入睡的。詞人以“北人”自稱,則可以看出詞人對故國、家鄉(xiāng)的念念不忘?!安粦T”也不只是氣候、水土不適應(yīng)的不慣,而是一種飄零的異鄉(xiāng)之感。至此,詞人坐聽雨打芭蕉聲的形象躍然紙上。
《聲聲慢》(尋尋覓覓)則把這一種飄零之感再一次升華: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倍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勾畫了一個秋天的黃昏凄涼、肅殺的環(huán)境,女主人凄涼、悲傷、憂愁、痛苦的情懷?!皾M地黃花堆積,憔悴損?!鼻锞盏驓?,落花堆積,蕭條殘敗的景象不言自明。詞人以憔悴的殘菊自擬,凄婉地表現(xiàn)出自己晚年孤苦無依、寄人籬下的慘況。詞人依窗憑吊的身影便映入眼簾。背負著亡國這痛、喪拂之悲的詞人一天天苦度日子,幾乎連支撐到天黑的力量都沒有了。只能憑窗空對枯菊暗自神傷。“梧桐更兼細雨”,黃昏時分,細雨紛飛,灑落在飄落的梧桐葉上,點點滴滴。其情其景何其凄涼。
“滿地黃花”、“梧桐更兼細雨”,鮮明地勾勒出瘦弱的菊花、凄冷的梧桐與詞人這三個藝術(shù)形象。她們相互映襯,花與人同樣憔悴、凋零,經(jīng)受不起風霜。
李清照的詞率真自然,三個時期的作品既有少女的天真率性,又有少婦的柔情摯愛、相思愁悶,還有南渡后的失國之痛、喪夫之悲、孤寂之苦。她作品中的花意象,則是她所有情感的外化。菊花的高潔、桂花的高貴、梅花的堅韌、海棠的高雅,等等。李清照的作品中所出現(xiàn)的花,形態(tài)各異。從花的每一種形態(tài)都能夠體現(xiàn)出女詞人的情感波動的不同。
從李清照的作品中尋找花的意象,可以歸納出一個規(guī)律。早期的花意象總是用“旖旎”、“嬌”“妖嬈”、“開”、“放”、“破”等詞來修飾。大部分都是花初開,花正好的形態(tài),給人以欣欣向榮的歡愉的情緒。如:
(1)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缎≈厣健罚ù旱介L門春草青)
(2)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飽鴨襯香腮?!朵较场罚ɡC面芙蓉一笑開)
(3)待得群花過后,一番風露曉妝新。妖嬈艷態(tài)?!稇c清朝慢》(禁幄低張)
(4)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稘O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而中期、晚期的花意象則多用“瘦”、“殘”、“落”、“過”、“謝”、“老”、“盡”等詞來修飾。大部分都是花凋花落、花盡的形態(tài),給人以凄涼、蕭條的感覺。往日筆下的花的嬌艷化成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嘆息。如:
(1)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度鐗袅睢罚ㄗ蛞褂晔栾L驟)
(2)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深)
(3)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稇浨囟稹罚ㄅR高閣)
(4)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縱觀李清照的一生和她的詞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她如“花”般的心靈歷程。李清照詞中的“花”是她尋求自我定位的見證者,又是她情感的寄托者。在花的映襯下,她的人生軌跡得以展現(xiàn),情感得以抒發(fā)。李清照在詞中詠桂花、梅花、菊花,用這些花的香氣品質(zhì)比喻自己超凡脫俗、堅貞不屈的美好品格。如桂花的“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詠梅的“此花不與群花比”。李清照這樣一位中國文學史上的奇女子,在她坎坷的一生中堅守著高潔的情操。她一生的三個階段,由無憂無慮到辛酸坎坷,其過程與花的盛放凋落何其相似。所以我們不難理解詞人為何在她的作品中運用了眾多的花意象。詞人以花自喻。是眾花陪著李清照走過一生坎坷、凄美的路。
參考文獻:
[1]徐培均.李清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2.
[2]錢光培.李清照名篇賞析[M].北京: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名篇賞析叢書,1987,3.
[3]侯健,呂智敏.李清照詩詞評注[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8.
[4]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評注[M].濟南:濟南出版社,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