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輕人眼里,中國傳統(tǒng)白酒和紅葡萄酒分屬于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兩端,甚至分屬于不健康和健康兩極。這套似是而非的看法流傳甚廣。實際上,五谷和百草釀成的中國傳統(tǒng)白酒,遠比外來的紅葡萄酒更健康。
最新的科學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江南大學釀酒科學與酶技術中心教授徐巖主持了一項“中國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項目,運用正相色譜技術,在白酒中新發(fā)現(xiàn)了有明顯健康作用的萜烯類化合物,在董酒中含量非常高。這啟發(fā)了我們?nèi)ヌ綄ぶ袊频慕】得艽a。
五谷的甘甜
西南苗寨有一種“窩托羅酒”,其釀造要訣是,用的糧食越多越雜,酒就越香。這正是中國酒的第一個健康密碼。
與西方的果實釀酒、獸乳釀酒不同,中國以谷物釀酒。據(jù)西晉的江統(tǒng)在《酒誥》中稱,遠古先民們偶然有剩飯,隨手扔到一邊,過段時間竟散發(fā)出濃郁的香味,流出甘甜的酒汁。最初,酒稀少而珍貴,只用于祭祀、慶典、占卜等隆重場合。直到秦漢時期,糧食富足,稻酒、黍酒才變得常見。宋朝四川宜賓姚氏酒坊用大米、高粱、糯米、蕎麥釀酒,酒色很美,稱“姚子雪曲”。到清代,酒坊傳到陳三手上,加入玉米,5種谷物按比例投入,釀出熱辣直白的“雜糧酒”,這便是五糧液的前身。
千百年來,中國以谷物為主食,又以谷物釀酒。甘甜的五谷從餐桌上延續(xù)到酒杯中,天然地呵護了中國人的味覺和胃口。古人也發(fā)現(xiàn)了酒對人體的保護作用。西晉《博物志》記載這樣一個故事:有三人清晨冒霧出門,臨行前,一人飲酒,一個飽食,一人空腹。走到途中,空腹者死,飽食者病,飲酒者健。作者得出結(jié)論:“在抵御惡劣環(huán)境方面,飲酒的效果勝于吃其他食物?!?/p>
西方酒從果實變?yōu)榫疲玫氖墙湍?;中國傳統(tǒng)白酒從谷物變?yōu)榫疲玫氖蔷魄?。把谷物霉變,壓制成餅狀,這就是曲餅,其中含有霉根菌等微生物,加進谷物中,能讓淀粉分解為糖分,再轉(zhuǎn)化為酒精。用曲餅和谷物釀成的酒,度數(shù)很低,大約只有兩三度,酒味也很薄,所以古人說“略備薄酒”,并非謙辭,而是實情。無怪乎古人動不動就能喝“一石(約為120斤)”、“一斗(約為10升)”了。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中的劉伶說“五斗解酲(音同呈)”,意思是他喝上5斗酒,反而能減輕身體的不適。這樣一個嗜酒如命的人,竟活了70多歲。在飲酒避世的“竹林七賢”中,除了被處死的嵇康和生卒年月不詳?shù)娜钕掏?,其他幾個壽命都不短,足見當時的酒對人體是舒適的。
到了唐朝,隨著釀酒技術的進步,酒的度數(shù)提高了。聰明的唐人發(fā)明了“燙酒法”,將酒燙熱了再喝。這又是一個對人體有益的創(chuàng)舉。因為中國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此外還有醛。醛的含量雖少,但對人體的損害比酒精大得多。好在醛的沸點只有20℃左右,把酒燙熱,就可以揮發(fā)掉大部分醛,大大減少了對人體的危害。
獨特的釀酒方法和聰明的飲酒方法,讓中國傳統(tǒng)白酒從一開始就走在健康的軌道上。
百草的芬芳
在谷物之外,中國人還為酒尋找到了另一個良伴:百草。
百草入酒的最早記錄,可以追溯到商朝。當時有種酒叫做“鬯(音同暢)”,用黑色的黍米為原料,再加入郁金香草釀造而成,通常用于祭祀和占卜。到兩漢時期,加椒花釀的椒酒、加玉桂釀的桂酒、加菊花釀的菊花酒,紛紛在街頭亮相。名醫(yī)也加入百草入酒的行列中。東漢的張仲景就記載了一種用紅藍花釀酒的方法。這些草本植物添加到酒中,或能養(yǎng)胃,或能祛寒,或能活血。
當時,百草入酒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冷浸法。據(jù)南北朝時期的醫(yī)藥家陶弘景總結(jié),冷浸法是先將百草切細,裝進生絹袋子里,浸到酒中,再把整壇酒密封起來,浸泡足夠的時間,最好經(jīng)歷寒暑變化,讓百草的效力充分滲透到酒里,就可以飲用了。二是熱浸法。據(jù)當時的農(nóng)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把干姜、胡椒末和石榴汁放到酒中,“火暖取溫”,可釀成胡椒酒。他還記載了40多種釀酒方子,有加桑葉的,有加蒼耳的,有加艾葉的,五花八門,創(chuàng)意無窮。
到了唐朝,酒中加百草的風氣更加盛行。最出名的是兩種,一種是郁金香酒,有除惡、祛濕之效。李白名句“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寫的就是當時山東棗莊嶧城出產(chǎn)的一種名酒,顏色如琥珀。在唐代人心中,琥珀色的酒是最好的酒。另一種是“松醪春”。松葉、松針、松花、松脂……一切松樹上的原料,都可以單獨入酒,也可以混搭入酒。在唐朝人看來,松樹百年長青,它的花葉枝節(jié)肯定都有養(yǎng)生的功能,制成的酒對人體最有益。
不同的草木在不同的季節(jié)盛放,于是百草釀酒就漸漸和傳統(tǒng)節(jié)日聯(lián)系到一起:端午要喝菖蒲酒,重陽要喝茱萸酒,其中最特別是春節(jié)的屠蘇酒。唐朝“藥王”孫思邈寫道,屠蘇草能夠預防疫病,新年第一天喝屠蘇酒,能讓人不感染傷寒、瘟疫。至于喝多喝少,都無所謂,“屠蘇之飲,先從小起,多少自在。一人飲一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焙韧曛?,把酒渣扔到水井中,還能夠保護水源不受疫病污染。北宋詩人蘇軾到了晚年,特別愛喝屠蘇酒,“但把窮愁搏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意思是我現(xiàn)在雖然又老又窮,但只要身體健康就好,所以多喝點屠蘇酒也無妨。
百草入酒,是中國酒的獨創(chuàng)技法,也是中國酒獨有的健康之道。酒中增添了清新淡雅的百草氣息,酒味更加宜人,有了大自然的芬芳。這芬芳取代了藥的苦澀,讓人在淺酌和暢飲中健身、防病,實為人生一大快事。
百草與酒的淵源,被一個漢字生動地記載下來,這就是“醫(yī)”字,古人寫為“醫(yī)”?!墩f文解字》告訴我們,“醫(yī)”字上半部分為“殹”,指病人的痛苦狀和呻吟聲;下半部分為“酉”,指的是酒。繁體的“醫(yī)”字生動地刻畫了醫(yī)生用酒治病的一幕。這古老的造字法也佐證了一個事實:以百草健身,是中國酒的本源意義之一。
心靈的盛宴
如果只有谷物的甘甜和百草的芬芳,那么這種健康的釀酒方法,西方也很容易學去。中國酒之所以獨一無二,不僅在于釀造物的天然,更在于它激發(fā)出符合中國人精神追求的一整套健康文化:修心、悟道、參理、崇禮、貴和、中庸……身與心的愉悅,在酒香里達到“和”的狀態(tài)。正是這種精神上的健康,讓酒香融入民族的血脈里,正如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所言,它已“是一種物化了的精神產(chǎn)品”。
酒激發(fā)的精神愉悅,因時代的差異而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氣質(zhì)。以唐宋兩朝為例,與唐酒相伴的,是詩歌的熱烈、武力的張揚和英雄的快意。賣酒——年輕貌美、充滿異族風情的胡姬當壚叫賣,酒肆中的專業(yè)樂師奏起美妙的音樂,引得客似云來,“五陵少年金市東”,“笑入胡姬酒肆中”;買酒——錢不夠,物來換,多貴重的事物都敢隨手換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一擲千金的豪情絕非李白一人獨有;喝酒——必須行令,酒案上擺滿了骰盤、香球、花盞、酒胡子這些行酒令的東西,人人緊盯不放,必要爭出勝負,才好痛飲。所以,飲唐酒是熱鬧的,是喧囂的,是痛快的。
到了宋朝,與宋酒相伴的,是詞曲的婉約、花間的柔美和士大夫的風雅。裝修——酒樓的包間門口,“插四季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里面還留一方白墻,專供酒客們題詩作畫;酒具——商人用溫婉的青瓷、白瓷做成玉壺春瓶,賣瓶裝酒,而文人發(fā)明了“碧筒飲”,用荷葉做酒杯,用發(fā)簪刺透葉柄,就著葉柄吸飲美酒,于是“白酒微帶荷心苦”;釀酒——文人迷上了自釀佳飲,蘇軾釀出桂酒,寫一首詩,“收拾小山藏社甕,招呼明月到芳樽”,再釀出真一酒,又寫一首詩,“曉日著顏紅有暈,春風入髓散無聲”。所以,飲宋酒是溫文的,是雅致的,是有點兒靜謐的。
世界上沒有哪種酒,能像中國傳統(tǒng)白酒這樣,和人的精神世界、心理健康緊密相連。中國酒滋養(yǎng)了達官貴人的豪情、文人墨客的靈性、名商大賈的成功。其妙處在于,當你在心靈上安置了一壺酒,就是安置了一個愉悅的精神家園。
酒鄉(xiāng)的味道
“一身天地窄,只是酒鄉(xiāng)寬。”
說起酒鄉(xiāng),今天的中國人第一反應就是看向西南。在四川與貴州交界之地,北緯27度至28度之間,一條先向東奔流、后折向北的赤水河,河邊峭壁上已刻有“美酒河”三個字。沿河兩側(cè),分布著大名鼎鼎的茅臺、董酒、五糧液、瀘州老窖。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評出的八大名酒,此處占了半壁江山(其余四席為成都全興大曲、山西汾酒、陜西西鳳酒、安徽古井貢酒)。如果按照從南到北、自東向西的方位走,董酒是進入西南酒鄉(xiāng)后的第一站。從董酒往西走90多公里,是茅臺鎮(zhèn)。茅臺鎮(zhèn)往北走200多公里,進入川南,就是瀘州老窖。再往西走100多公里,便是五糧液。西南酒鄉(xiāng)的四大名酒,正好在地圖上形成一個“Z”字。
這片“Z”字地帶的美酒由來已久,《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就講述了一個“犯秦輸酒”的故事。秦昭王時,一只白虎帶著虎群,經(jīng)常出沒于此,傷害了一千多人。秦昭王重金招募殺虎者。結(jié)果,西南蠻夷部族中有一個勇士,用白竹做為弓弩,射殺了白虎。秦昭王大喜,但因此人出身蠻夷,不便封官賜爵,就改為與其部族立下和平盟約:如果將來秦國侵犯蠻夷,就輸黃龍一雙;如果是蠻夷侵犯秦國,就輸清酒一鐘。鐘是古代盛酒的容器。在秦王眼中,西南部族一鐘清酒的價值,竟比得上一雙黃龍玉璧,這酒也堪稱“液體黃金”了。
如今已無從知曉“清酒”是何等美味,但造就美酒的山形水勢、氣候條件,千年未變。我們從貴陽驅(qū)車北上,前往這片酒鄉(xiāng)。一路上,兩側(cè)險峰綿延不絕,連接兩座山峰的高架橋距地面近千米,真是“一橋飛架,天塹變通途”。一進入遵義,氣溫明顯高了幾度,雖是仲秋時節(jié),單衣足矣。這座不足3.5萬平方公里的西南名城,有茅臺、董酒兩大名酒。這與它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充足、植被繁茂的氣候環(huán)境直接相關。
我們來到了“Z”字的字尾——遵義城北董公寺鎮(zhèn)。清朝末年,鎮(zhèn)上已隨處可見釀酒作坊,其中以“程家窖酒”酒味最佳,秘訣正是百草入酒。人們以地名稱之為“董公寺窖酒”。及至抗日戰(zhàn)爭時期,浙江大學搬遷到遵義躲避戰(zhàn)禍,教授們閑暇之余,聞香而來,嘗到此酒,贊不絕口,卻對這冗長的名字大搖其頭。有人提議,不如保頭留尾,就叫“董酒”好了。教授們一聽,此名甚好。“董”字上從草、下言多,正好符合此酒“百草入酒”的特點。再者,中國古代詩人屈原曾說“余將董道而不豫”,董道即為走正道,又暗藏了“百草入酒是釀酒正道”之意。
這種讓教授們沉醉的百草香,來源于135種草藥。自古“黔地無閑草”,遵義士子更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的傳統(tǒng),董酒占盡了百草入酒的天時、地利、人和,經(jīng)過反復嘗試,最后確定制小曲(米曲)時加入90多種藥材,是為“百草單”,又名“蜈蚣單”;制大曲(麥曲)時加入40多種藥材,是為“產(chǎn)香單”。兩者共計135種藥材。
百草入酒的香味也留在了革命者的記憶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陳沂是遵義人,“文革”結(jié)束后擔任了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有一年到訪貴州,他堅持到董酒廠看看。他說,當年革命最艱苦的時候,他和戰(zhàn)友們喝到了一次董酒,好酒的滋味終生難忘。
與兩張藥方相呼應的,是小曲產(chǎn)酒、大曲產(chǎn)香、一層酒醅、一層香醅、串香蒸酒的釀造方法。1983年,國家輕工業(yè)部將董酒的百草配方和串香工藝雙雙列為科學技術保密項目。1994年和2006年,國家科技部和國家保密局兩度重申董酒為“國家機密”。把“國密”殊榮交給一種對健康很有好處的白酒,當之無愧。
走在廠區(qū),提起百草配方和串香工藝,酒廠師傅們會一臉驕傲地告訴你,空氣中這種混合了糧食香、百草香和酒精香的氣味,就是“董香”:“天天聞,長壽!”
年過七旬的總工程師賈翹彥身板筆挺,思路敏捷,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巡廠。我們試了一下,走遍制曲、烤酒、小曲、大曲、蒸餾、取酒這幾個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直至最后存入酒窖,至少需要一個半小時。這還只是走馬觀花。而賈翹彥要把關各個環(huán)節(jié),品嘗出酒的成色,甚至看到工人烤酒的動作不規(guī)范還要親自示范,這一圈巡下來,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他把自己能保持如此良好的身體狀況歸功于董酒:“135種藥材可不是白加的?。∥以谶@里工作了50年,每天驗酒、品酒,每天都在喝?!?/p>
“每天喝”的又何止酒廠的總工程師。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董酒的鼎盛時期,當時買酒的人從酒廠門口排到了董公寺鎮(zhèn)上,即使愿開高價,也是一瓶難求,沖的就是董酒的健康。2010年,董酒生產(chǎn)了一種專供遵義當?shù)氐摹百F董”,同樣的工藝,同樣的配方,唯獨價格適宜,備受當?shù)厝藲g迎。
從董公寺鎮(zhèn)西行,便是茅臺鎮(zhèn),空氣里彌漫著微微發(fā)酸,又帶點甜味、帶點焦味的香氣,這便是醇厚的“醬香”。再向北進入四川地界,走到“Z”字上面的那一橫,空氣中的味道又是一變,無論瀘州老窖還是五糧液,香味又濃郁、又甘烈、又綿長,好比中國紅是最濃的紅,這就是最濃的香,因而得名“濃香”。
最神秘的2%
走一趟西南酒鄉(xiāng),能強烈地感覺到中西思維的差異。中國人是感性的,用鼻尖上的體會,區(qū)分了醬香、濃香、董香,還有清香、兼香、米香、鳳香。西方人是理性的,他們用冰冷的科學儀器對葡萄酒進行了數(shù)十年研究,用化學名稱和數(shù)據(jù)告訴世人,“葡萄酒是最潔凈、最保健的飲品”。
值得慶幸的是,對中國傳統(tǒng)白酒的科學分析,近年來已經(jīng)開始。徐巖教授告訴我們,在檢測了數(shù)十種中國傳統(tǒng)白酒后,最大的收獲出現(xiàn)在董酒。中國傳統(tǒng)白酒98%是水和酒精,2%左右為呈香呈味的物質(zhì),正是這神秘的2%,決定了中國傳統(tǒng)白酒的風格、品味和特性。以往對董酒的2%香味物質(zhì)進行分析,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其成分有“三高一低”的特點:丁酸乙酯高,高級醇高,酸含量高,而乳酸乙酯低,這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徐巖的研究把結(jié)論往前推進了一大步。他發(fā)現(xiàn),由于酒曲加入中藥材,這些中藥材含有的大量萜烯類化合物進入酒體之中。經(jīng)過反復的實驗檢測,徐巖在董酒中發(fā)現(xiàn)了52種萜烯類化合物,其總含量是葡萄酒中同類化合物含量的三到四倍。而國外相關文獻都已經(jīng)證實,萜烯類化合物具有抗癌癥、抗病毒和抗炎癥的活性功效。徐巖教授總結(jié)說,就萜烯類化合物的健康作用而言,中國傳統(tǒng)白酒明顯高于葡萄酒,更為“潔凈、保健”。
歷史與科學都給出了足夠多的證據(jù),中國傳統(tǒng)白酒可以堂堂正正地亮出自己的健康文化。酒是故鄉(xiāng)醇,酒,是中國的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