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移世易,日侵月蝕?;仡櫫昵埃瑲w功於一班賽車手的奇想,也歸功於一個汽車會的支持,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才最終誕生並延續(xù)至今。回到六十年後,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在風雨兼程中不斷進步,由地區(qū)性的體育活動,成為現(xiàn)時的國際賽事,再成為品牌中的經(jīng)典,迎來鑽禧之年。
1954年,第一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在歡呼聲中開跑,作為最獨具魅力的街道賽,首屆賽事引來15輛車參加,最終由香港葡僑加華路(Eduardo de Carvalho),駕駛凱旋(Triumph)TR2,以平均約為79公里每小時的時速,用時4小時2分1.91秒完成51圈比賽摘得桂冠,從此邁出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發(fā)展的第一步。
1967年,格蘭披治大賽車在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電視)的直播下登上螢幕;1975年,賽事在危機中重生,從此被列入國際賽車的賽程表內(nèi);1982年,格蘭披治大賽車組織者採用三級方程式比賽規(guī)則,創(chuàng)立出一個全新的賽事;1993年,格蘭披治大賽車迎來四十周年慶典,格蘭披治大賽車大樓及相關(guān)設(shè)施在當時揭幕;2005年,F(xiàn)IA世界房車錦標賽被引入,使每年澳門東望洋賽道成為該錦標賽的收官大戰(zhàn)。
2013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迎來鑽禧之年,包括港澳埠際房車賽、奧迪盃、澳門房車盃、林寶堅尼亞洲挑戰(zhàn)賽、青年冠軍方程式系列賽事、亞洲保時捷賽、格蘭披治電單車大賽、蓮花大中華盃等十三項支援賽事,以及經(jīng)典級的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為主的三大主要賽事全都已經(jīng)整裝待發(fā),於11月9日至17日開啟鑽禧慶典。
六十年來,格蘭披治大賽車跑道最初四周都由僻靜、賽道崎嶇不平的坭路,粗劣的看臺,簡陋的賽車控制中心和維修站……隨著每年賽事逐漸獲得了國際的認同,各項設(shè)施也都不斷改善和提升。回歸以來,澳門各方面都發(fā)展迅速,來澳參加各項賽事的車隊劇增,位於水塘北角對開處賽事大樓自90年代至今再次翻修重建,拓寬服務範圍,迎接鑽禧賽事。賽事大樓和看臺的更替見證著大賽車發(fā)展的歷程,看如今,地處九十度急彎邊的葡京看臺、見證創(chuàng)造歷史時刻的起點大看臺、一睹賽車轟鳴直衝的水塘看臺、經(jīng)過修改的賽事大樓、標準化的賽道……全都整裝待發(fā),迎接鑽禧慶典。
六十年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已經(jīng)從一個愛好者的聚會,成長為世界賽車運動之冠上的一顆耀眼明珠。在歷年來的成長中,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至少培育出八位曾在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征戰(zhàn)的車手,成為一級方程式世界冠軍:冼拿(Ayrton Senna)、希爾(Damon Hill)、夏健倫(Mika Hakkinen)、米高舒米加(Michael Schumacher)、韋倫諾夫(Jacques Villeneuve)、畢頓(Jenson Button)、鹹姆頓(Lewis Hamilton)和維迪爾(Sebastian Vettel)。更令人振奮的是,參加今屆一級方程式的車手中,就有十六位曾經(jīng)在澳門格蘭披治賽道上角逐;六十年來,賽事記錄一直被參賽者們挑戰(zhàn)和突破著,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1年真卡迪拿(Saniel Juncadella)就已經(jīng)將六十年前的每小時79公里平均時速提高到每小時130.25公里;
六十年來,2013鑽禧慶典已經(jīng)吸引迎來300餘名參賽者角逐;六十年來,每年十一月成為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之月,對於天才車手和狂熱車迷來說,都有著磁鐵般的吸引力。
六十年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培育和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和車迷,得益於賽道經(jīng)過經(jīng)過眾多澳門地標性建築,逐漸成為澳門旅遊業(yè)中亮眼的吸引物。據(jù)澳門大學博彩研究所(ISCG)研究小組去年的調(diào)查,將近72%的受訪旅客表示一定(可能)會重返今年鑽禧慶典。今年賽事可謂萬事俱備,激情即將燃燒,相信摩拳擦掌的賽車手們將會全力以赴,上演一齣出驚心動魄的驚險時速,引爆格蘭披治大賽車鑽禧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