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反思”的相關理論被引入我國教育界,教學反思已受到越來越多教育者的青睞。文中以類似案例的形式,簡易介紹了有利于提升反思品質(zhì)的“五步曲策略”,同時還重點介紹了實驗反思策略等課題研究成果。
關鍵詞:實驗;反思;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3)2(S)-0019-3
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不少中學老師進行反思的質(zhì)量值得商榷。為了更好的提升教學反思的品質(zhì),筆者以《聲音是什么》實驗教學反思為例,介紹一下我們課題組的探索和實踐。
為了提升反思的品質(zhì),我們課題組推崇“團隊合作”,提倡“頭腦風暴”,逐漸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五步曲策略”。
1 第一步曲——上課教師整理實驗教學過程。做好課堂實錄
《聲音是什么》是蘇科版八年級內(nèi)容,礙于篇幅限制,僅對其中的一個實驗教學片斷進行整理(教師最好預先對教學過程簡易錄像)。
片斷——聲音的產(chǎn)生教學:
師:課前布置學生思考,用自己的身體作為器材。你能發(fā)出哪些不同的聲音?生1:說話、拍巴掌、用手拍身體、跺腳。師:還有其他方法嗎?哪位同學來補充一下?生2:打響指、吹口哨。生3:上下牙齒相扣發(fā)聲。生4:舌頭在口腔里攪動發(fā)聲。生5:用力握手指,使骨頭關節(jié)間發(fā)聲。生6:打嗝(學生爆笑)。生7:放屁(學生狂笑)。師:(沒有批評后兩個學生,只是客觀地、微笑著說)后兩種都算數(shù),只是不大好控制。等學生平靜下來,師:大家有沒有想過?上述聲音都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部分學生搶答:通過振動產(chǎn)生的。師:你看到的嗎?剛才回答的學生遲疑、無語,答不出。師:下面請大家和我一起做做實驗來探索一下。指導學生用事先發(fā)的橡皮筋做發(fā)聲實驗,同時觀察橡皮筋的振動情況:指導學生手掌放在喉嚨處,說“初二(7)班我愛你”,體驗喉嚨處變化;抖動硬的紙張讓其發(fā)聲,同時觀察紙的變化。師:哪位同學來幫我們“歸納”一下?生:我發(fā)現(xiàn)它們在發(fā)聲的同時都在振動。師:很好!同時板書:聲音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振動”用紅色字體書寫)師:剛才我們通過多個實驗總結出結論的方法,通常叫“歸納法”(板書)。學習物理就必須掌握各種各樣的方法!師:還有,我們把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聲源(同時板書),比如說話時人的聲帶。師:大自然里通常有固體、液體和氣體,你能分別舉出固體、液體或氣體作為聲源的例子嗎?生1:敲擊石頭發(fā)出聲響;潺潺的流水聲;冬天西北風的怒吼聲。師:這種例子很多。由此看來: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聲源。反饋練習1:笛子發(fā)聲,聲源是什么?生1:笛子的孔。師:你上當了。生2:笛子里的空氣。師:對。常稱之為“笛子里的空氣柱”。反饋練習2……反饋練習3……4:介紹音叉并敲擊讓它發(fā)聲,問學生誰是聲源?生1:音叉。生2:空氣。師:問第一個學生,你看到音叉在振動嗎?生:看不出。師:如果讓你證實一下音叉是否在振動?怎么辦?生:用手摸摸看。師:敲響音叉。讓他摸。生:音叉確實在振動!我說得沒錯!師(對著其他學生):如果我給你一只用線吊起來的乒乓球,你能證實一下音叉是否振動嗎?生:讓乒乓球接觸音叉。師:敲響音叉,讓他演示(很成功)。師(對著其他學生):如果我給你一盆水(用水槽裝好水),你能證實一下音叉是否振動嗎?生(動手做):敲響音叉,接觸水面??吹剿ㄋ臑R,表明音叉確實在振動。師:看來音叉應該是聲源。大家很聰明!其實你們剛才無意中用了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轉換法(板書),用剛才實驗作適當解釋。2第二步曲——上課老師利用課題組研究的實驗反思策略,獨立反思
為了提升反思的品質(zhì),我們課題組研究了一套供教師實驗反思的策略,包含三大部分:
1、實驗前的反思策略——教師反思實驗教學設計是否合理……。
2、實驗中的反思策略——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智慧,及時反思課堂教學的調(diào)控,要根據(jù)課堂情況的變化,及時調(diào)整課堂教學計劃……。
3、實驗后的反思策略——①反思教學者目標……②反思能否更好地引起學生的注意……③反思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復習……④反思如何更好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⑤反思如何更好地提供學習指導……⑥反思教師的引導行為是否合理……⑦反思如何提供更好的反饋……⑧反思如何更好地評價學生行為……⑨反思如何增強學生記憶與促進遷移……。
執(zhí)教老師根據(jù)上文的實驗反思策略,首先獨立反思?,F(xiàn)摘錄部分反思內(nèi)容如下:
1、我(指執(zhí)教者,下同)在備課時考慮到初二學生剛剛接觸物理學科,學生對物理的認識大多停留在生活感知層面。為了讓學生對物理學習不感到陌生和恐慌,在兩個片斷教學中,我盡量遵循新課程理念中提出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在片斷教學的引入活動時。我并沒有按照課本中的活動指導進行,我認為課本中指導學生用不同的常見器材發(fā)出不同聲音,這樣的設計沒有我設計的好,原因有二:(1)課本中涉及的器材雖然常見,但是用某些器材做實驗時,學生看不到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在此基礎上歸納出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不太科學;(2)我讓學生在課前用自己身體作為器材發(fā)出不同聲音,需要學生開動腦筋思索不同的發(fā)聲途徑。既考慮了“從生活走向物理”,促進學生學習新知,又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課上學生的表現(xiàn)令我滿意,不同的答案既有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然后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觀察橡皮筋的振動情況,并指導學生手掌放在喉嚨處。說“初二(7)班我愛你”,體驗喉嚨處變化,然后抖動硬的紙張讓其發(fā)聲,同時觀察紙的變化。每個小實驗學生都能看到或感受到物體的振動,在此基礎上歸納比較合理。在備課時,設計讓學生說“初二(7)班我愛你”,主要是想在趣味中增加班級的凝聚力,進行“情感”教育。
2、在整個實驗教學前,我對所有器材進行了挑選,并把每個實驗都預先做了一遍,同時想好了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如何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看、想、說等。因此,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自己的演示,還是學生的分組實驗。都比較順利,圓滿地實現(xiàn)了自己的教學目標。
3、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預設的教學目標都順利實現(xiàn),因為在備課時,我預設的學生活動不是很復雜,課堂的生成過程都在可調(diào)控范圍之內(nèi)。我不僅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而且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我一直注意情感的滲透,通過師生對話,力求把學習的過程變得趣味化、輕松化,力爭讓學生把學習的過程變成享受的過程。
4、在實驗教學前,我沒有設計向?qū)W生公布學習目標這一環(huán)節(jié),今后要改進。因為教師如果能明確告訴學生學習目標,這樣做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期望,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能起到“先行組織者”的作用。我覺得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向?qū)W生公布學習目標,還是值得研究的。我認為不需要把所有目標都公布,只要把一些基礎目標公布即可,比如把知識和能力目標公布后,就不需要再公布情感目標之類。因為情感目標的實現(xiàn)是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的,開始就說得太具體,學生聽了會覺得“倒胃口”,反而適得其反,缺乏教學的藝術性。
5、在片斷教學中,由于實驗和活動貫穿其中,整個過程情意融融,學生經(jīng)常激動不已;既好玩。又有趣。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沒看到有學生厭學的情況。本次教學今后值得借鑒。不過也有美中不足,有少數(sh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歡議論、多講話,自控力不強,需要我適時提醒,今后要注意矯正這些同學的習慣。
6、在片斷教學中,我滲透了幾種科學方法教育,比如“歸納法”、“轉換法”、“比較法”。有點影響教學結構的“和諧美”,但是從長遠來看。教會學生科學方法更重要,犧牲一點也值得!
7、在片斷教學中,我注意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做到“活”讓學生自己做,“問”讓學生自己提,“果”讓學生自己摘,“情”讓學生自己抒,激勵學生主動思考,力爭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fā)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今后教學中還需不斷保持,應該成為自己的一種教學追求。
8、在片斷教學中,對某些重要的知識點進行了課堂練習,題目雖簡單,但是可以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反饋和評價。讓學生能肯定自己的理解與行為正確與否,以便有錯時能及時改正。在教學時間允許的前提下,教師應當增加適量的課堂思維訓練,通過評價和反饋增效。
9、在教學結束后,我設計了必要的測試練習,目的有二:(1)是想讓學生課后通過練習、評價,獲得學習質(zhì)量的反饋信息,以便矯正和補救;(2)是想通過練習增強學生記憶與促進遷移,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內(nèi)容,培養(yǎng)應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3 第三步曲——組內(nèi)、外其他教師參與評議。百花齊放
與此同時,請組內(nèi)其他教師對該教學片斷進行評議。筆者摘錄部分評議如下:
教師1——……能基于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進行教學。能引導學生從體驗中進行現(xiàn)象的認識,從而進行知識的建構?!瓘钠瑪嘀衼砜?,特別注重物理研究方法的教學,這一點很重要。……方法的教學最好通過活動逐步滲透與養(yǎng)成,不要一下子給予太多,特別是在方法的名字上。不是通過一兩個事例就下定義的?!?/p>
教師2——……我認為應該設計一個教學片段來檢驗學生對“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這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不一定非要是簡單鼓勵的考察知識點,可以設計某個場景,使學生通過對信息的整合加工后再做出判斷……
教師3——……聲源的教學不夠完善。教師問“笛子發(fā)聲,聲源是什么?”,這是個難點,學生在沒有具體表象之前,只能被動地死記答案“聲源是‘空氣柱’”。改進建議……
為了提升反思的品質(zhì),課題組還邀請了幾位校外教師參與評議:
校外教師1——創(chuàng)設自由表達的環(huán)境?!咐薪o學生創(chuàng)設了可思考、好思考的問題和自由表達的環(huán)境。既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又使得物理課堂貼近生活,學生易于上手。尤其最后的學生舉例(舉打嗝、放屁例子),出于學生之口也絕對自然,此例一出,滿堂開懷,輕松、自然、和諧、幽默的課堂氣氛油然而生。為本堂課的教學奠定了愉悅的基礎。幽默的課堂會為教學的效果增色些許。……
4 第四步曲——執(zhí)教教師集思廣益,進行二次反思。形成認識飛躍
為了更深入地進行反思,更好地促進教師成長,執(zhí)教教師最好借鑒其他老師的評議,再進行二次反思。下文就是上述案例中執(zhí)教教師進行的二次反思——通過其他老師的評議,使我(執(zhí)教者)認識到今后教學時還應注意以下方面:1、科學方法的教學要慎重,不要貪多,這節(jié)課只介紹一下轉換法和歸納法比較好,降低難度,其他方法以后慢慢滲透就可以了。不過,在進行科學方法教育時,我還是覺得把方法“顯性化”較好,寧可犧牲一點其他方面的,因為我們目前的教育過于傾向于應試化了,迫切需要回歸物理教學的本色。2、實驗教學要特別重視。不好做的實驗盡量設法把他做出來,不要畏難。容易做出來的實驗,要盡量放大實驗效應,讓學生便于觀察。比如,用“水花四濺”來證明音叉振動,可以在實物投影儀下進行。3、反饋練習最好具有吸引力,既能讓學生覺得有趣,又能起到思維訓練的作用。另外,反饋練習能用實驗證實的,不妨一試,比如吹笛子時聲源是什么?用實驗演示——“在小試管中放入一些小的泡沫顆粒,吹氣時,通過小顆粒的跳動,說明了空氣柱在振動”。這樣可以提高教學實效。
5 第五步曲——整理出教師反思案例,促進交流,供今后循環(huán)使用
由執(zhí)教教師把前四步曲中內(nèi)容整理好,形成案例,生成資源,供教師間交流。
由此可見,借助“五步曲策略”,執(zhí)教者反思發(fā)散性、深刻性、靈活性都得到了明顯提升,而沒有學習反思策略的教師在反思的品質(zhì)上遜色不少。為了提升反思的品質(zhì),就如到醫(yī)院看病一樣,教師要敢于“暴露病情”,敢于自我解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同時,教師應把反思當成一種理念,隨身擁有的理念,就像皮膚一樣,應和自己如影隨形!
參考文獻:
[1]靳玉樂.反思教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陳海濤.關于實驗反思的實踐與研究[J].物理實驗,2006,(7):23.
[3]劉成華.對物理教學反思的探索與實踐[J].物理教師,2006,(12):4.
[4]裴俊霞.反思性教學在高中地理實驗中的應用[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5]田建忠.淺談如何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J].物理教學探討,2009,(12):26.
[6]洪進步.反思物理課的無效教學行為,構建好課[J].物理教學探討,2010,(6):1.
(欄目編輯 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