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放飛理想的沃土,無聲中孕育著希望,黑暗里綻放著生命的光芒;這是一座灑滿陽光的校園,傳承著普世的文明,播撒著愛的火種;這是一個幸福的世界,殘障兒童在這里快樂的成長,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石家莊市特殊教育學校前身是石家莊市聾啞學校,創(chuàng)建于1957年, 1980年被河北省教育廳確定為河北省聾啞中心校,2000年4月更名為石家莊市特殊教育學校。學校占地面積約1.1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是一所集盲聾教育、學前康復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初高中職業(yè)技術教育融為一體的特教學校。
自建校之日起,學校就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殘疾人素質和培養(yǎng)其自立于社會的能力為目標,辦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至今已跨越了半個多世紀。在一代又一代石家莊特教人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在硬件條件改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fā)展。2007年,丁紅兵校長提出了“仁愛”“團結”“敬業(yè)”“奉獻”的石家莊特教人的育人理念,以及努力爭創(chuàng)全國一流特殊教育學校的目標。
一、改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
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發(fā)展空間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學校不斷加強校園環(huán)境建設,優(yōu)化辦學條件,改善學生學習生活的環(huán)境,為殘疾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發(fā)展空間。近年來,學校積極籌措資金,購進無線調頻語言訓練系統(tǒng)、筆記本電腦、盲人打字機、電子白板等專用設備,裝備了語訓室、律動教室、多媒體教室、心理咨詢室、計算機教室、美術教室、美容美發(fā)室、裁剪室、縫紉車間、花房等功能教室和實訓教室,教學設備在全國特校中達到一流水平。學校每年訂閱2萬余元的報紙、期刊,購買各類書籍充實圖書館藏書。圖書館雙休日向學生開放,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豐富了學生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學校在有限空間內開辟了花壇、草坪和綠化帶,種植了不同花期的植物,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學校還針對殘障兒童身心特點,強化育人環(huán)境功能。在校園外墻上懸掛了校訓、?;铡⒗L制了激勵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宣傳畫,在教學樓內張貼了名人畫像、名言警語,書寫催人奮進的標語,體現嚴謹治學、育殘成才的文化主題;在樓道內放置了溫馨提示標語等,處處彰顯環(huán)境育人功能,實現了讓校園的每面墻壁說話,讓校園的每個角落育人的教育功能。
二、關注個體發(fā)展,關注孤獨癥兒童的發(fā)展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發(fā)展?jié)撃堋?999年,學校成立了心理咨詢室,現有4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和2名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學校還通過開展藝術教育、體育教育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身心素質,為殘障生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創(chuàng)造條件。
學校關注孤獨癥兒童的教育。拒絕歧視,加強對孤獨癥兒童的關愛。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的孤獨癥患兒將近百萬。每個孤獨癥者都是一個社會的個體。每個孤獨癥者的家庭都面臨著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研究孤獨癥者教育、康復、治療等重大問題上的進展,對于這些家庭有著重大意義。對孤獨癥者的關注,會牽動著整個社會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建全,應變“特惠”為“普惠”,讓更多的孤獨癥家庭享受到切實的利益。我們要讓那些接受過特殊教育的孤獨癥兒童的獨立與尊嚴被保護起來,目的是讓教育能更好地融入生活,達到康復與教學結合并相互促進的目的,同時提高康復治療的依從性和實際效果。按照石家莊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實施意見》中關于在市特教學校成立孤獨癥專業(yè)教育部的要求,我校于2012年9月開始做了相關的準備和調研工作。2013年9月,力爭孤獨癥專業(yè)教育部掛牌成立并開始招生。在孤獨癥專業(yè)教學工作中,我們將針對學生特點,與石家莊市第八醫(yī)院進行合作,加強師資培訓,改善知識結構。建立醫(yī)校雙方共同檢測、評估、安置的機制,建立醫(yī)、校、家三方參與共同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的機制,實現教育、醫(yī)療“一人一檔”,嘗試醫(yī)、教結合的 “融合教育”模式。
三、實行揚長避短的教育原則
學校致力于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勢項目,來彌補殘疾學生感官、弱勢項目的不足,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學校要求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要有善于發(fā)現的眼睛,來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心地善良、勇敢正直、勤奮踏實等。學校教師的不懈努力,為學生拓展了自強、自立的成功之路。
把好聾兒康復訓練關。學校的聾兒語言康復訓練中心成立于1994年,承擔著對石家莊地區(qū)的聾兒進行語言訓練的任務,至今已有18年??祻椭行淖裱耙詫W生為本、 以言語康復為本”教學理念,采取集體訓練、個別化康復、家庭康復緊密結合的形式,給聾兒以科學、全面、個性的康復指導,確保每一位聽障兒童都能得到健康發(fā)展。18年來,已有200余名聾幼兒的聽力和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有30名聾兒回到了正常小學讀書,實現了聾而不啞。
發(fā)展職業(yè)教育。1982年,學校在河北省率先成立了職業(yè)初中,開辦了服裝專業(yè),一大批畢業(yè)生從學校直接走上了工作崗位。隨著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學校在2004年開辦了職業(yè)中專,主修專業(yè)課程有計算機與應用、美術與繪畫等以滿足學生升學需要;選修專業(yè)課程有服裝與裁剪、園藝與花卉、工藝美術(木雕)、烹飪、國畫、美容美發(fā)、美甲、絹花與插花等。在辦學過程中,學校采取“校企聯(lián)辦”教育模式,通過校企互動、建立就業(yè)基地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通過勞動部門的職業(yè)技能鑒定,獲得職業(yè)資格證書。如“春夏秋冬”愛心酒店是警民共建的校內實習基地,烹飪短期培訓班的學生不出校門就可以學到烹飪技術;選修園藝專業(yè)學生,在校內花木大棚學習實踐、到校外“銀路園藝場”學習花卉種植技術和了解花卉市場行情、花卉營銷模式。我校還開設《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就業(yè)指導與創(chuàng)業(yè)》等課程,教育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做好人生職業(yè)規(guī)劃。通過主修專業(yè)課程和多種選修專業(yè)課程的開設,以及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建設等,形成了寬基礎、重實踐的職業(yè)技能演練教育模式,使學生的學習受到啟發(fā),在校學習期間就提前預設了就業(yè)的道路。
拓寬思路,成立盲部。2009年11月,在上級領導的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學校盲專業(yè)開始招生,填補了石家莊市盲教育的空白?,F已招收3屆31名學生。學校根據視障學生樂感好的特點,投入大量資金,購置鋼琴、架子鼓、葫蘆絲、豎笛等樂器。學校還開設各類特色課程,注重培養(yǎng)盲童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盲生在教師的悉心關懷教育下,學會了生活自理、學會了定向行走、學會了摸、讀、扎、寫,學會了唱歌、樂器演奏,等等。
注重學生多元發(fā)展。學校注重挖掘學生潛能,通過開展第二課堂,成立舞蹈隊、籃球隊、器樂表演隊等,培養(yǎng)學生特長,給殘疾學生搭建起一個成才、就業(yè)的平臺,讓學生在發(fā)現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中確立堅定的生活信念,并能夠展翅飛翔。在這里造就出一批優(yōu)秀的舞者,他們雖然無法感知音樂的美妙,但同樣贏得了贊譽。我校舞蹈隊在教育部組織的第二屆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和健全人同臺競技,演出時間雖然只有短暫的5分19秒,卻贏得了觀眾十幾次掌聲。最后,舞蹈《飛翔》以近乎完美的表演榮獲舞蹈類一等獎。舞蹈隊表演的《樹·生命·陽光》、《春天有你更美麗》、《放飛希望》等十余個舞蹈多次在全國、省、市教育部門、殘聯(lián)舉辦的各種比賽中獲獎。學生張雪、蔡麗麗被中殘聯(lián)藝術團聘用,隨該團參加世界各地的巡演,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近年來,學校的文藝節(jié)目分別在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和盲、聾、培智學校文藝匯演中榮獲2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和3個三等獎;在河北省殘疾人文藝匯演和盲、聾、培智學校文藝匯演中榮獲3個一等獎。我校同樣造就了一批運動員,他們在全國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河北省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中,籃球賽成績優(yōu)異。其中有5名學生入選河北省聾人籃球隊。此外,我校藍球隊還參加了全國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
四、普及免費教育,惠及殘疾家庭
2006年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兩免一補”政策以后,我校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享受到了免費教育。從2012年開始,我校職業(yè)中專部的學生也不再收取學費。
學生身體殘疾,導致多數家庭經濟負擔較重。免學費、免住宿費政策的落實,讓學生和家長感到無比欣喜,他們非常感激國家和學校制定的好政策。學生張子梁說:“作為一個聾人,父母為我付出了許多。因為我,家里條件不好。 幸運的是現在我們享受到了‘兩免一補’的好政策。我能在學校里無憂無慮地學習了,我感到非常幸福。為此,我們要感謝國家、感謝學校,給了我們這么好的政策,這么好的學習條件;我們還要感謝父母,是父母不怕辛苦養(yǎng)育了我們。我們要努力學習報答父母、學校、社會,做一個有用的人,用知識改變命運。”一位職業(yè)中專的學生家長說:“有這樣的孩子,我們也沒指望他們成龍成風,能識字,有份工作就滿足了。我們愿意讓孩子接著上學,如果初中畢業(yè)就出去打工,年齡太小,我們不放心,也掙不到什么錢。如果能到職業(yè)中專再學點技術、長長出息,以后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F在免學費了,我們的負擔輕了,真是太好了!”
免學費政策實施以來,學生身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來自社會的關愛感動著學生們,他們的內心充滿了愛與責任。學生張琪說:“免學費政策的實施讓我感動不已。感動的是,自己能夠被關心。感激的是,國家和學校給予的無私幫助。在感激之余我感到一種莫名的責任,來自家庭和內心的責任。爸爸媽媽每日勞累的身影,奶奶的身體不好卻仍忙里忙外,這些常常浮現在我的眼前。學校、老師給了我無私的幫助,我必須盡最大努力回報社會!”
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
教育信息化是從內涵上落實教育現代化本質要求的必然選擇。學校領導確立了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深化學科教學改革的辦學思路。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代媒體的技術優(yōu)勢,對特殊兒童的認知缺陷進行補償,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為重點,以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為出發(fā)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幫助聽障學生提高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發(fā)展聽障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能力。 學校努力營造信息化教育教學的新環(huán)境。
扎實培訓,優(yōu)化隊伍。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關鍵在于建設一支具備現代化信息素養(yǎng),與網絡信息平臺具有親和力的現代化師資隊伍。學校通過4方面的工作積極開展教師信息化技能培養(yǎng)工作。第一,全校教師在校領導的帶領下,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用教育理論和思想指導教學實踐。第二,針對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現狀,提出要加大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與開發(fā),建立了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信息技術工作領導小組。第三,通過網管員對全體教師的培訓,促進了學校網絡的建設與管理;使全體教師初步掌握了網絡應用的基本技術,能有效進行多媒體教學和學科整合;90%以上的教師能獨立制作教學課件;逐步實現了教師備課的(含教案、課件資源等)電子化。第四,通過學校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研活動,促使教師結合課堂教學的需要,自我培訓制作課件,進行現代化教學模式探索。做到了以課件制作驅動,以理論培訓支撐,以課程整合發(fā)展。
珍惜資源,合理應用。學校在電化教育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添置了56臺電腦,打造了兩個28人的學生機房。為學生進行信息技術課的教育提供了保障,同時為115名教職工配備了人手一部筆記本電腦,為每一個教學班裝備了多媒體設備。學校購置了4個交互式電子白板,以人機交互和豐富的學習資源等優(yōu)勢,改變了課堂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大屏幕功能很好地彌補了聽障學生的生理缺陷,同時為教師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工具。學校為了方便教師和學生教學用書和學習用書,打破借閱的常規(guī),新建設了一個電子閱覽室。學校為每位教師配備了一個16G的U盤,方便教師儲存網上下載的資源,制作課件后在課堂教學中應用。
開發(fā)資源,提高效益。一是組建特殊教育資源網,在提高校內外殘障教育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共享教育優(yōu)質資源,拓展教育教學的研修渠道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將學校各辦公室的計算機進行聯(lián)網,可便于教師隨時上網查閱資料。二是組建電子教案網,便于教師用電子教案上課,增大課堂容量、讓學生在美妙的聲、光、電等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提高學習效果。三是組建校內網絡交流平臺,便于教師交流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55年歲月如歌,55年風雨如磐,55年繪就了石家莊特教獨具風采的畫卷。石家莊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們以滿腔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默默耕耘,用汗水和心血澆灌著一朵朵殘缺的花朵, 指引著殘障學生走上自立、自強的人生道路,詮釋了塑造心靈的特教事業(yè),促進了學校的改革和發(fā)展。我們堅信,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全校教職工的辛勤努力下,殘障孩子的明天會更加美好,石家莊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