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戲開啟學習,讓學習有趣味;學習提升游戲,讓游戲有價值。有學習價值的游戲,稱為學習游戲。學習游戲與其他游戲差別有兩點:一是反思,二是改善。人在游戲中反思,游戲就成了心靈的伙伴;人在游戲中改善,學習就在游戲中自由穿梭,因而游戲與學習互動,互通,互融。學習始于游戲的反思,反思時而順暢,時而阻塞,時而行進,時而轉彎,學習就在這叫好與嘆氣之間悠然產生。游戲因學習而存在,因學習而開展,因學習而長存。
[關鍵詞]游戲;學習;互滲;互通;互融
一、游戲與學習互滲
游戲有三個特色:第一,游戲本身是嚴肅的,絕對需要認真參與;第二,游戲本身就是目的,樂在其中;第三,游戲沒有任何壓力與要求,在怡然自得的心情中,不斷有活潑的、新的力量出現(xiàn)。游戲可以從頭再來,讓你感到生命有新的機會、新的希望,由此產生解脫、舒暢的感覺。這恰好符合我的教學信念:學習活動應該是有趣味、有意思、有意義的,學習中的“人”應該是真實真誠的,活潑活躍的,有生命力、有創(chuàng)造力的完整的自由人。我希望我的學生在學習中享有游戲的嚴肅、活潑和“樂”而忘憂的無目的的特色。初一思想品德課學習內容為“學習游戲”提供了很多好文本、好素材,即知即行。我和學生一起開啟了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的有意思、有意義的旅程。
我們的學習游戲調和了思想品德課中的理論(人格、人文、人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和社會生活現(xiàn)實的關系。從文本學習內容的趣味點切進, “學習游戲”又將理性和感性結合在一起,讓機械冰冷的理性概念、知識體系和鮮活多變、生機勃勃的現(xiàn)實生活達成完整合一。愛游戲的本能在理性求知的學習中游動,學習游戲將學習之樂從低級發(fā)展到了高級——從以外界評價為樂,發(fā)展成為以享受學習之樂為樂。
學習是個人成人、成長、成才的基本途徑。人格是學習的基礎,人文是學習的重要條件,人才是學習的自然結果。任何人只要勤奮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就能成才,能力有大小,貢獻有大小,人才也有大小。當然,人才還要有社會造就的各種發(fā)展機會相配。至于人格和人文是沒有止境也沒有期限的,是一輩子的發(fā)展。所以,孔子說:“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學習就是為了成就最好的自己。
簡單說,學習只是一個舞臺,這個舞臺可以讓人自由表演。譬如,學生在這個舞臺上可以看到,可以聽到,可以想象,各種屬于學習的活動都可以展現(xiàn)出來,但是,并沒有一個真正的具體的學習存在。換句話說,學習本身并不是主角,學習本身也并不表演,只提供表演的場地。那么,學習行為如何發(fā)生呢?沒有純粹的學習行為,只有學習的主體在活動:學生在看,在聽,在說,在唱,在笑,在做。如果離開這個說、笑、唱、聽、做的活動,就沒有學習行為了。說、笑、唱、聽、做都屬于累積經驗或經驗的運用,因此,學習就只是感性經驗、理性經驗的集合和運用。它們合在一起就成了學習,分開就沒有學習了。我們不可能在不帶任何感性經驗、理性經驗的一個時間段中,捕捉到學習。
所以,游戲可以成為學習的載體,學習是游戲的核心、主軸;游戲是主動的介入,可以養(yǎng)成人對于所做的事(學習)發(fā)生興趣的習慣;游戲賦予學習趣味,學習賦予游戲方向和意義——把喜歡做得事和應該做的事統(tǒng)合起來。對正當?shù)纳畎l(fā)生興趣,興趣就上升為責任心,因為正當游戲中的正當興趣,使人做事、學習更肯盡職盡責,自然實現(xiàn)游戲與學習互滲。
二、游戲與學習互通
反思是學習和游戲的共同點,譬如下棋、玩牌的人,每局結束都會自發(fā)、自動地總結得失,學習更是在不斷的反思中進步。反思拆掉了游戲和學習之間的屏障,發(fā)現(xiàn)學習和游戲之間的關系是對等的、互通的。
我認為,游戲跨過反思的門檻,就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從單純的追求本能感官的快樂上升到追求理性思考的快樂,進入更高級的專屬于人的心靈層面的快樂??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钡拇_,只是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沒有收獲;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有封閉自我的危險??鬃犹岢皩W”、“思”并舉,互滲、互透、互動,既要向外面學習,又要從內心反思。學則擴大視野,多見多聞;思則深辨真義,學而貫通,學以致用。同樣,我認為,游而不思則罔,學而不游則殆。只是沉浸游戲而不反思、不感悟,沒有從游戲中習得啟示,人就會失去方向而無收獲;只是學習而不游戲,那就容易失去學習的趣味性,失去學習的動力和快樂,從而厭惡學習、敷衍學習,也很危險。所以,游戲和學習是互通的。
案例一:初一思品課第17課《成長不煩惱》。我們從破題入手:學生自擬課題——成長有煩惱,但我們不怕。學習游戲的選擇既鍛煉了學生的“眼力”,有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比如“每天都冒一點險”包括:“要對陌生人微笑”實驗;請10個陌生人為你推薦一本書的“簽名活動”;為初三學長送上手工折疊“糕”、“粽”(“高中”的諧音)的祝?;顒印x用學習游戲活動的標準是有趣味、易實現(xiàn)、有意義、可回味,有發(fā)展的價值。
微笑小實驗。有人回應微笑,有人回應“腦子有病”,有人回應無動于衷,不過大部分人還是先“不解的表情,然后也回應微笑”,至少推動了學生人際交往的一小步,傳遞了一點點人間溫情,也算是正能量的小小滾動。
簽名活動。經過“微笑小實驗”,學生的思考更靈動了。結伴而行的人多,兩個課間10分鐘全班都完成了任務。雖然有被拒簽的,但經過“微笑小實驗”,學生們只是糾結了一小會兒,就釋然了。
寶貴的反思:成長就是獨立地對自己負責;成長一定要有壓力,成長也一定要有快樂,成長的快樂絕對勝過壓力;成長如果沒有壓力、沒有痛苦、沒有煩惱又怎么會有快樂呢?沒有付出任何代價的快樂,別人直接滿足你、替你決定帶來的快樂,輕飄飄的沒有成就感,給你快樂你也不能享受。所以,成長不煩惱是一個方向、祝愿,不是現(xiàn)實。
案例二:學習初一思想品德課下冊第15課《讓人生更加燦爛》。我和學生討論:“過有意義的人生”,“探索人生的真諦”,“思考和規(guī)劃人生”……過去,我上過“勵志故事會”、“心靈雞湯”等大雜燴課,也上過“xx話”、“大家說”、“名人名言”、“勵志標語”等類知識競賽課,還有各種社會不良現(xiàn)象“分析批判”頭腦風暴課……熱鬧嘈雜褪去后,發(fā)現(xiàn)學生的行為沒有任何變化,只是多了幾個“概念”有口無心地浮在嘴邊,偶爾喊幾句口號。頭腦中沒有留下什么思考的痕跡,行為自然是保持原樣。
這次,我和學生一起設計了有“情調”的拼盤教學活動:“愛拼才會贏”。
[內容]①每人200字左右“致童年”小短文。
②創(chuàng)新意譯英語:Life can be good,Life can be bad ,But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 So please make it more colorful !
③每個學生帶一份水果,全組拼成1~2個拼盤,確定主題,結合課本內容演繹主題,邀請各學科教師評優(yōu)評價。
活動看似簡單,但操作起來就顯示出人文、人格、人才的各種特色、各種缺失。比如,有的組沒有帶果盤,有的組水果品種單一,還有的組在拼盤的時候玩鬧,結果浪費了原料,浪費了拼盤時間,等等。當然,很多組表現(xiàn)優(yōu)秀:有分工、有擔當,做事有節(jié)奏。
活動中出了各種狀況,也有各種收獲。各組“寫”的內容明顯高于“做”的成果,小短文拼的是“口號”、“語錄”、“愛的回憶”……顯然活動更精彩,更意外,更有張力。譬如,仁組(我們班小組名:仁、義、禮、智、信、美)學生活動時很活躍:邊吃、邊玩,邊擺,興高采烈,情緒高漲??墒牵Y果出來后,其他組開始歡呼,開始享用“美食”的時候,仁組的同學都沉默了,最活躍的小A眼淚都流出來了。前后半節(jié)課情緒呈現(xiàn)了冰火兩重天,在其他組慶祝勝利的時候,他們組在羨慕、嫉妒、互相埋怨中反省了:
“所有組都是邊玩邊擺呀,他們擺得也很樂呀!”
“信組有個宣傳委員,經常搞板報設計,當然有經驗了?!?/p>
“義組的xxx是學美術的。”
“智組最心齊,每個人帶的水果都很多?!?/p>
“我們組準備的原料太少,造型沒有他們有創(chuàng)意?!?/p>
游戲的規(guī)則是按輸贏挑選小組座位,結果仁組坐在了最“西部”,要郁悶一周了。
看著小A傷心地抹眼淚,我的鼻子有點酸,嘴里的話也轉了腔調:“每一組的表現(xiàn)都不錯。每一組的‘樂’點不同,狀態(tài)不同,不分高低。只要是真正的快樂,人生就是燦爛的,值得的,有意義的。下面請各組組長總結一下自己組的‘樂’點在哪里?樂的主題是什么?”
仁組:“我們組是先甜后苦,剛才拼盤活動中‘吃’得最樂,小A衣服上的巧克力就是‘樂’點的痕跡,我們的主題是:快樂是自由,是痛快!遺憾的是準備的材料太少,只快樂了20分鐘?!?/p>
信組:“我們組的‘樂’點是‘拼第一’,有點壓力,有點緊張,我們嘗試各種拼法,大家的爭論占了嘴,沒地兒‘吃’。不過我們組吃到最后,樂在最后,因為我們拿到了第一,坐到了好座位,辛苦、爭吵都值得。我們的主題是:快樂是爭論,是思考!不后悔、不遺憾!”
美組:“我們組每個人都喜歡吃,所以帶的水果都好吃,為了解饞,先把拼盤剩余的‘邊角料’吃掉。我們組是邊吃邊拼邊享受,我們的“樂”點是‘拼盤活動’。我們組沒有特強的人,互相讓步,所以我們整個過程都是溫和而快樂的。我們的主題是:快樂是接受,是妥協(xié),是彈簧!”
………
學生們問我喜歡哪一組的主題,我跳過了道德判斷和價值選擇,忽略政治教師的身份和角色,站在“人”的立場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都喜歡,因為都很真誠。但是不夠,每個組的主題都有上升的空間。再恢復政治教師的身份,留下思考題:怎么樣讓情緒、情感的快樂維持得更長久?我們要做一只快樂的小豬,還是做一個痛苦的有思想的人?
“反思”就是回到自己,像鏡子一樣照到自己,就是從自己出發(fā),再回到自己。
我認為,游戲是解決問題,學習是探索奧秘;問題解決了,游戲就完成了任務,是行為的參與和體驗。奧秘是追究根源和探索意義的,它是一步一步地追問,一層一層地遞進上升,是沒有限制、無止境的“心”動的體驗歷程。所以才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鬃诱f得真好:對于學習、事業(yè)等,懂得它比不上愛好它,愛好它又比不上以它為樂。我想,如果一個人把學習當作快樂的事情,那么就會越學越快樂,收獲就越來越大。我一直膜拜孔子的教育智慧,嘗試“樂學”教學,希望進入“春風沂水”的教學境界。
其實,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無論是學習還是游戲,我們一直在理性與感性間尋求平衡。平衡點很難找到,就像孔子所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辟|,指人天生的本能與沖動;文,則是后天的修養(yǎng),外在的文飾,也就是形式。完全缺乏文飾,會變得毫無約束;文飾太多,則變得虛偽做作,掩蓋了人的真誠。因此,孔子主張”文質彬彬,而后君子“。理想的學習就是一方面在人原始的本性上添加規(guī)則規(guī)矩,另一方面又能讓原始本性有自我發(fā)展、釋放的舞臺機會。我開始有些理解席勒:游戲對每個人的影響,智商、情商進步的腳步可能節(jié)奏不同,智力進化的道路可能會分叉,或者道邊的小路會開放著,分離的元素可能會以一種獨立的姿態(tài)在這條小路上進化,然而,憑借整體的原始動力,各部分的運動才得以繼續(xù)。
三、游戲與學習互融
學習是枯燥、艱苦的腦力活動,同時,學習中也一定會遇到疑難和阻力。我認為,游戲留給學習的最大價值就是愛的情感。愛可以包容游戲的盲目重復,愛融化了學習外在的目的和欲望,把被動因素轉化為主動因素,轉化為積極的力量。愛成為學習的“燃點”,如火柴的磷頭,一下子就可能點亮思維,點燃學習中活潑的生命力。愛是開放的心靈,接受來自各方面的信息。愛是學習的一個插頭,可以對接游戲的各種信息插座。從此,游戲和學習相和、相通、相融。
案例三:為了配合學校宣傳,我們班需要拍一張封面照。我和攝影師商量,不要告訴學生目的,完全不知情的表現(xiàn)會自然一點。沒想到,學生一見到攝影師,動作和笑容立即就僵硬起來,各種“pose”各種“萌”,無論我和攝影師如何說“放松一點”、“自然一點”,狀態(tài)都無法做到自然放松。情急之下,班長突然一問:“大家能否同時離地,脫離地球引力?”學生們立刻恢復了“游戲”狀態(tài)的孩子樣,做著各種跳高的預備動作。班長喊了一聲“跳”后,大家腦子里只有“跳”這個動作指令,完全忘記了攝影師的存在,就連我也像孩子一樣跳了起來。當班長喊“跳”的時候,其他所有的一切聲音都好像停止了。這個聲音很“給力”,大家一起跳起來,瞬間帶來血液上涌的痛快感,很釋放、很美妙的感覺。自然,我們完成了一張永遠無法擺拍出的激情四溢的封面照。
極贊同席勒說的“人在游戲時,才完全是人”。這時,人才擺脫了種種內在的規(guī)定,也才具有真正的自由,維護了人的整體性,也才是真正的人。我想,孩子們的個性、生命的特色在各種游戲活動中不斷地發(fā)芽、開花、結果。每一個時刻都是對原有的增添:它們不只新鮮,還無法預知,令人期待。
我至今還只能向往孔子“春風沂水”的教育境界,我的學生也缺少曾點“率真自我”的人生志向。我們都在復制別人的人生中掙扎,但偶爾也會思考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人生??鬃拥臅r代沒有統(tǒng)一考試,不需要特別一致的方向,所以他的弟子,可以一人一個志向,一人一個模樣。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展、人的思考也變得高效的今天,確實也難以復制彼時的做法。但是,這個時代也有這個時代的人的發(fā)展方式。
游戲總會讓學生們反思,更讓我反思,反思中又總會有掙扎。有學生說,沒有掙扎,就沒有值得活的人生。這句話擦亮了我們的思維,讓我們接受學習中的各種疑難阻力。接受,讓我們呈現(xiàn)出自然、放松的“自由的心靈狀態(tài)”:無所求,無所待,沒有目的及欲望。如此,我們的生命就能擺脫規(guī)定,得到解放。這,應該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心靈的綻放。
人生好比是一場游戲,地球就是一個大的游樂場,各種玩具,各種布景,各種人物,每一個時刻都充滿奧秘,都值得留戀。當下值得認真對待,未來更值得認真準備。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有存在的理由,都會帶來生命的啟示,只是有很多時候,我們尚未發(fā)現(xiàn)。因為生命的每個時刻都充滿了各種創(chuàng)造,包括不斷地自我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越是完整,我們做的事也就越有意義。我想,對于學生這樣有思考的生命來說,存在就是改變,改變就是成熟,成熟就是不斷地激情創(chuàng)造。
學習是一個通道,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比喻。游戲則像雨傘一樣將教育中的人格、人文和人才品質在瞬間撐開。學習是從游戲到生命“完型”的通道。游戲是學習的起點、過程,反思讓孩子回歸游戲,我們回歸孩子。所以,請與學生一起游戲,一起反思,一起成人、成長、成才!
(責任編輯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