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古代詩歌是中國文化浩瀚海洋里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作為每年的高考專項,也日益?zhèn)涫艽蠹业年P(guān)注。但普通讀者尤其是中學(xué)生往往不知如何去鑒賞中國古代詩歌。從研讀標題、作者、正文、注釋四個方面詳細解說古代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關(guān)鍵詞:詩歌鑒賞;方法;研讀
一、研讀標題
吳齊賢《論杜》曰:“唐人作詩,于題目不輕下一字?!笨梢姌祟}的重要,它是文章的眼睛,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它往往富含著諸多的信息,認真研讀標題可初步了解作品的內(nèi)容主旨,推測作者的情感思想,進而為下一步鑒賞作品打下基礎(chǔ)。
1.研讀標題,明白內(nèi)容
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聽”點明了事件,“蜀僧”點明了人物。
2.研讀標題,理解情感
李紳《憫農(nóng)》,“農(nóng)”點明人物,“憫”則表明了作者對農(nóng)民艱辛生活的憐憫之情。
3.研讀標題,推斷題材
杜甫《登高》,古人有登高、望遠、抒懷的習慣,因此,可初步推斷,這應(yīng)是一首借景抒情詩。
知道了詩歌的題材類別,就能很快推斷出詩歌的主旨及表現(xiàn)手法,這樣,鑒賞詩歌就容易多了。
二、研讀作者
作者是作品的主導(dǎo)者,是詩歌情感的源頭。讀懂了作者也就基本掌握了詩歌的思想方向。所謂讀懂作者,是指“知人”和“論事”。
知人是指要了解作者的思想傾向、創(chuàng)作方法和風格流派。古代詩人們大多有自己的信仰、思想傾向。不同的作者會有不同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風格流派。如,杜甫的沉郁頓挫,李白的豪邁飄逸,王昌齡的雄健高昂,陸游的悲壯愛國,高適的蒼涼悲壯,李清照的纏綿悱惻……
論事,主要指的是作者的生平遭遇、社會背景。任何作品都是特定社會背景下的產(chǎn)物,在鑒賞時,必須聯(lián)系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從寫作背景著手,便于感受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容易體會詩歌的內(nèi)容、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研讀正文
正文是作品的主體部分,詩歌的血、肉、靈魂均濃縮其中,是詩歌鑒賞的關(guān)鍵核心所在。在研讀詩歌正文部分時,要注意意象和關(guān)鍵字眼這兩個問題。
意象是詩歌藝術(shù)中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基本單位。鑒賞詩歌時,要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領(lǐng)悟意象的寓意,才能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領(lǐng)會詩歌的主旨,感知詩人的情感。
另外,一首好詩中,“詩眼”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它是全詩的關(guān)鍵,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抓住“詩眼”便能很快入詩,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及作品的主旨,從而更準確地鑒賞詩歌。
四、研讀注釋
一首詩歌,一旦給了注釋,往往會有很重要的作用。閱讀詩歌時必須認真研讀注釋,因為注釋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詩歌的閱讀難度。若能充分把握每一個有效的信息,就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
綜上所述,閱讀古代詩歌,只有從研讀標題、作者、正文、注釋四個方面著手,才能綜合地評價作品,完整地鑒賞古詩,讓中國古代詩歌這顆生輝的古典文化之星永放璀璨光芒。
(作者單位 海南省東方民族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