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美術實施分層教學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出的,教師通過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布置分層作業(yè)、對學生進行分層指導、分層評價、采用分層合作等方法來實現(xiàn)。在總結和研究高中美術實施分層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就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對分層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究,以期提高分層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分層教學;目標分層
有專家說,采用“齊頭并進”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同一課堂里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則“吃不消”,其實這是最大的“教育不均衡”。
一、高中美術教學實施分層教學的意義
1.分層教學是新課改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指出,要構建符合基礎教育要求的具有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的美術課程體系,增強美術課程對學生發(fā)展要求的適應性,為不同興趣和專長的學生提供進一步發(fā)展的平臺。
2.分層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自信心的需要
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美術是美術高考生才會學的科目,因而對美術課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分層教學正是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和學習能力來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制定分層教學目標,并采用分層評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目標,獲得成功的體驗,并由此培養(yǎng)學習美術的興趣。
3.分層教學是提高美術課堂效益的需要
美術課程由于是非高考科目,因此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既缺乏外在的強制力,又缺乏外在的誘發(fā)力。
二、高中美術教學實施分層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強調自主分層原則
自主分層是指教師根據(jù)分層教學目標,提出分層作業(yè)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任務,完成作業(yè),教師在巡回指導中,根據(jù)學生作業(yè)情況指導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使其更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防止學生在選擇時降低自我要求,鼓勵盡可能向更高一級目標靠近,力求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fā),獲得更佳的發(fā)展。
2.強調積極鼓勵原則
建立學生檔案,包括課堂表現(xiàn)和作業(yè)情況,對各層次學生的評價以縱向性為主,多表揚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有進步的學生。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促進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狀態(tài)。
3.強調教學深度的保底性原則
維果斯基不但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還提出了“教學最佳期”的概念,即好的教學應處于低教學界限和最高教學界限之間,應當走在學生發(fā)展水平的前面。
4.強調教學內容和目標設置的普適性和層次性相結合原則
普適性是指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目標的設置不能專業(yè)性太強,過于專業(yè)的內容和過高的目標定位,往往只有部分尖子生才能達到,而使大部分學生因為無法掌握技能、作品難看或不能領略作品深意而產(chǎn)生挫敗感,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
三、實施分層教學的課例
《暗夜魅影——假面舞會面具的制作》(3個課時)
這是一個工藝模塊的校本課程教學課例,之所以在校本課程中開發(fā)這一課程,不僅是因為假面舞會的面具能以其華麗、詭異、個性和異類的視覺效果吸引學生,更是因其形式多樣的造型風格給予學生極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使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fā)揮的余地,符合教學內容的普適性和層次性原則。
1.目標分層
基本目標是了解假面舞會面具的相關背景知識,學習掌握面具的基本制作方法,探究面具制作的造型設計和裝飾手法的創(chuàng)意構思,能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制作出有一定立體感和美感的面具;提高目標是能夠在裝飾材料和手法上有新意,使面具有較新穎的美感;創(chuàng)新目標是面具的制作工藝和裝飾工藝都要有所突破達到一定的高度,創(chuàng)造性完成極具個性的精美面具。
2.作業(yè)分層
教師演示面具制作的一些基本方法(略),演示結束后布置分層作業(yè):(1)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幻燈片上的面具圖片為參照設計面具,能力強的同學把重點放在原創(chuàng)性上,部分同學可以在模仿制作的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母膭?,鼻子的做法有一定的難度,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決定做還是不做(自主分層);(2)四個人一組完成兩個面具或兩個人一組完成一個面具(自主分層合作),也可選擇獨立完成一個面具。
在學生創(chuàng)作構思草圖前,教師再請學生欣賞幻燈片上各種形式風格的面具,分析其創(chuàng)意和裝飾的特點,并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工具材料(彩色卡紙、蠟光紙、噴漆、剪刀、刻刀、固體膠),及學生自己有能力準備的材料(如各色亮片、珠子、緞帶、指甲油、發(fā)飾、羽毛、水粉或水彩顏料等),提示可采用的裝飾方法,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意思維。
3.指導、評價分層
第二課時主要是對學生制作面具的過程進行分層指導,并對最后完成的作品進行分層評價。原創(chuàng)性面具,即使制作上稍顯粗糙,也要鼓勵其創(chuàng)意能力;以仿制為主的面具,則從制作工藝的精良方面予以贊美。
4.分層合作
第三課時主要是展示分層合作的成果:全班按日常分組情況分為7組——有造型師、演員、編劇、攝影,每組表演5分鐘左右,評出面具制作獎、整體造型獎、最佳演員獎、最佳編劇獎和最佳攝影獎。
本課例的教學始終以學生為中心,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美術能力與個性差異,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如有的學生特別看重自己獨立創(chuàng)作的能力,教師就給他們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
總之,分層教學是為了讓每一位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和學習特點在美術教學中能有所收獲、有所發(fā)展,并獲得學習的樂趣。要讓分層教學獲得較好的效益還需要教師平時善于觀察和分析學生,在課后要與學生多溝通,了解他們的興趣、學習特點,并且認真鉆研教材,使分層教學的實施更科學、更合理、更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王大根.美術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常銳倫.美術學科教育學[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維果茨基(蘇).維果茨基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馬克斯維爾·馬爾茲(美).你的潛能[M].工人出版社,1987.
(作者單位 浙江省奉化市江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