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叫得響,應試教育抓得實,學生厭學,老師厭教。受苦的是學生,受累的是老師。老師和學生都希望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舍去功利性,信任教育而不依賴教育應是每一個一線老師探討的話題。
關鍵詞:幸福感;教學;價值;學習
眼下,一線的老師,特別是初中的一線老師,所有的感觸就是一個字——累,在備、講、考、評、輔中累著;在追求考試排名和升學率中累著。那么,老師如何讓自己在工作中不感到那么累呢?湖北省特級教師講學團來我縣講學,送來的不僅是教育教學方法,同時還給我們送來作為老師的幸福感覺。
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可見,老師要想讓自己在教學工作中不一直在累著,或者說能讓自己的工作因累而從中感到幸福,就要通過不斷學習使自己幸福起來。
老師要讓自己在教學中有幸福感,首先得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幸福。面前的學生都在痛苦中掙扎,老師如何能得來幸福呢?
學生學習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只能來源于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存在,舍此別無他徑。
讓每個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感到幸福,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出發(fā)點和根本點。作為語文老師,我時常在想“這堂課我幸福嗎?”“這堂課我的學生幸福嗎?”這樣想的結果卻使我很尷尬:幸福,這點滴的感受,就能蕩漾無盡的美好,可似乎只能存在于我們的祝福聲中;我們的課堂似乎不存在幸福的空間,我們的課堂似乎遠離幸福的彼岸。因為我們的課堂廣泛地存在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現(xiàn)象,一句話:我們的課堂不幸福!無論學生愿不愿意,都得忙著聽課、記筆記、寫作業(yè)、考試,還時常因其中的差錯而受批評或責罵,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學習的幸福。老師忙著備課、改作業(yè)、評講、輔導,考試后對學生的排名其實也是對老師的排名,老師在教學中只能品味著身心的巨大壓力,很少能感受到幸福。那么,老師要想體會到幸福,不是放松教學,而是更多地思考教學,反思教學,不斷學習,在讓自己充實的同時,走一條研究之路。
作為一名老師,特別是一名語文老師,要想自己的語文課堂給學生一種幸福感,同時也讓自己幸福起來。
一、要敢于舍去功利性
語文老師教人學會表達,明白他人的表達。而每個人的表達能力成就不一樣,形成不一樣。一個學生也許今天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表達,不能代表他不會表達。不是每朵花都能結果,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長成大樹,但不能否認她屬于種子、屬于花朵。她們都有自己的精彩和燦爛,不要因自己的功利而去評判他人,甚至傷害他人。這樣自然讓他人沒有了幸福,自己也就缺失了幸福感。學生是學習怎樣生存的人;學生是學習怎樣生活的人;學生是學習怎樣使生命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人。眼下的學習成績不是學生全部的表現(xiàn),更不能代表學生將來的成就。作為老師,如果僅僅著眼于學生的考試成績,自然就會把分數(shù)作為唯一標準,從而忽視對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如何使生命有價值的思考和培養(yǎng)。這樣的功利性教育,不僅造成學生學習中的缺失,更為嚴重的是導致孩子一生負重感,最終導致學生終生對幸福感的缺失。學生的成就直接影響老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最后使老師只能在日復一日的教學中感受到疲憊,即使取得了教學成績,也會因隨之而來的教學壓力而替代,無法體會到教育過程中的幸福。
二、不要妄判未來
“不用現(xiàn)實評判未來”,成才有早晚,成功有大小,成就有方向。作為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一定要記?。翰灰煤⒆蝇F(xiàn)在的學習去判斷孩子的未來。甘羅十二歲就顯出相才,姜子牙八十歲還在等待發(fā)現(xiàn);阿寶唱民歌,姚明戰(zhàn)球場……我們都不能預知他人的未來,不要讓自己的誤判使學生和自己都失去幸福感。“人活得有價值的三條底線:與前輩相比有所超越;與同齡人比有點上的優(yōu)勢;與人相處你是被需要的。”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比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作為老師不能用現(xiàn)在學生對書本的學習來評判學生的未來,這樣就會傷害學生,同時也會讓學生和老師本人失去幸福感。
三、教育不是萬能的
套用一句話“教育不是萬能的,沒教育是萬萬不能的?!辈还茏约菏墙鹋评蠋熯€是普通老師,要相信人是向上的,人是向善的,但教育不是萬能的。但一定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錘煉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智慧、德行”,這些是影響學生一生的東西,要讓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時常因自己在學校所學而有幸福感。作為老師無法使每一個學生都上大學,但老師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必需的“知識、技能、能力、智慧、德行”,這樣學生不僅在學校期間能獲得幸福感,走向社會后,也能因自己的正確對待問題而擁有幸福感。財富和地位都無法給你終身的幸福,但能通過“知識、技能、能力、智慧、德行”獲得成功的人,一定會獲得真正的幸福。
我們的課堂需要改變,我們的觀念也需要改變。欲改變觀念,首要的是老師不斷學習。學習除了給我?guī)碇R外,還有作為老師的那份幸福感。在教學中,首先要改變自己,先讓自己擁有幸福感,然后去感染學生。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同時,自己不斷學習,讓自己和學生在課堂的水乳交融中感受到幸福,共同創(chuàng)造出幸福的語文課堂,共同探尋心靈溝通中的生命意義。
(作者單位 湖北省竹溪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