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選入了很多像《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橋》等文字優(yōu)美、通俗易懂、富有教育意義的好文章。這些文章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激情,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的好素材。
關鍵詞:語文課堂;課前準備;語言感染
一、課前充分的準備,教師武裝自己
課前教師要像學生一樣認真?zhèn)湔n,理清課文的脈絡,找課文的重點段落,這些段落就是課堂上的“爆破點”,教師要把如何“引爆”的方法過程疏理順暢,以防課堂上因為教師的思路不清,誤導學生的思維混亂,聽得無精打采,這一節(jié)課下來只放了一個“啞巴炮”。
課堂上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的應用,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中心意思。有了這些工具,我們也就如虎添翼,能夠自由地駕馭課堂。在《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中,生在和平年代的學生對戰(zhàn)爭的殘酷并非理解得很深,所以課前要準備一些有關戰(zhàn)爭的視頻片段,因為戰(zhàn)爭而每年死亡的人口數(shù)據(jù)等。這些準備好了,教師就可以迎接一個令人激情蕩漾的課堂了。
二、教師語言慷慨激昂,富有感染力
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這樣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边@句話,隱含了教師語言的重要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像個演講家一樣,采用不同的語調,使之課堂激情四射?!兑粋€中國孩子的呼聲》這篇課文,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當教師講到我和媽媽看到爸爸靈柩,全家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時,教師語言要低沉凝重;當講到父親精通四國語言時,語言要驕傲有力;當講到作者向全世界呼吁和平時語言要慷慨激昂……實踐證明:聽一堂好課,如欣賞一首名曲,雖已曲終卻余音繞梁,而學生則猶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寫在他們臉上的是充實和滿足的神情,充分顯現(xiàn)了教師語言的感染力。
三、語言火花碰撞,及時燃燒
一堂課下來,教師的語言不提倡過多,但要適時適宜。當學到《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結尾時,學生會明白:戰(zhàn)爭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那里的孩子沒有一張平穩(wěn)的課桌,沒有一間潔白的教室,不能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雷利不想像他這樣的悲劇在別的孩子身上上演。此時此刻老師想大喊:停止戰(zhàn)爭!停止戰(zhàn)爭!停止戰(zhàn)爭!那你們也敞開自己的心扉,對雷利,對戰(zhàn)爭中的苦難的小朋友,對恐怖分子,對制造武器者,對雷利的父親說出自己的呼聲吧!教師語言的激勵,學生語言的升華,一節(jié)生動的充滿激情的語文課在徐徐落下帷幕,但此時學生的心仍舊會浪潮澎湃。
“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睂τ诮處焷碚f,掌握語言工具,有效地發(fā)揮它“粘”的作用,尤為重要。所以,一個有遠大理想的教師,應重視“激情”的培養(yǎng)與綻放,決不可漫不經心、等閑視之。
(作者單位 遼寧省盤錦市石新鎮(zhèn)第十中學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