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篇文章里讀到一句話:“讓孩子聞到語言的芬芳?!蓖蝗幌肫鹬麑W者程千帆先生在《閑堂自述》中寫到的他中學時代的一位語文老師:“我至今懷念在中學時代給我教益的幾位語文教師,帶著濃重安徽口音的張劍秋先生,他的詩人風度和抒情性的講授是非常富有吸引力的……”這樣講得富有“詩人風度和抒情性”的課堂,我們每一個中學語文教師應該都是心之向往吧!而那些處于花季的少男少女們怎么不會怦然心動呢?那么,怎么讓教學語言這朵語言的奇葩芳香四溢,的確是當今中學語文教學的大問題。
教學語言,尤其是語文課堂的教學語言,除了作為教授教學內(nèi)容的工具以外,語言本身對學生也擔負著豐富學生情感、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等作用。這就要求每個語文教師在把握學科內(nèi)容的同時,精心設計輸出內(nèi)容的方式,尤其是輸出內(nèi)容的語言載體。
一、聲如珠玉落銀盤
語言的外在載體是語音。語音的動聽與否直接影響語言本身的表達效果。實踐表明,說普通話往往比說方言清麗、柔和。因此,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切實過好普通話關,以《普通話HqUv+Eaf71kOC8swMhOtOCrftALtAvIsSdk6JnuBU6U=異讀詞審音表》《普通話三千常用詞表》等為基本教材,練好普通話聲、韻、調(diào)基本功。并且有意識地學習、摹仿播音員、演員的普通話,努力做到行腔舒緩,抑揚頓挫,輕重分明,和諧中聽。而且要使每個詞都帶上情感色彩,讓學生像傾聽美妙的音樂一樣聽每個詞的讀音,每個句子的朗讀。應當讓詞本身的美和這個詞所反映的那一部分感情世界的美能融合在一起。
二、語如鳳凰口中吐
高水平的教學口語,體現(xiàn)著教師學識積蓄、品德修養(yǎng)的深厚功底??谡Z的思維活動往往在瞬間完成,不會反復推敲,更不會刻意運用修辭手法等。因此,口語的遣詞造句難免有些粗糙、煩瑣、不連貫等問題。這些問題正是教學口語中最忌諱的。教學口語歸屬于“正式”類口語風格:既要有日常用語的通俗平易、自然活脫的特點,又要講究得體、集中、洗練。它應該像書面語嚴謹、精確、典雅又形象生動、創(chuàng)新活用。下面,看個實例——
下面是中山朱華春老師關于《春》的導語設計。
一個初秋,空氣中已有些許寒意,而且窗外飄灑著細雨。朱老師走進教室,以舒緩的語調(diào)開始這樣一段談話——
“同學們,語言真是一個可愛的精靈,有時候不知不覺間,它已悄悄把你帶進了一個美好的境界。此時窗外下著雨,但請你悄悄閉上眼睛,跟隨老師的描述走到另一個溫暖的季節(jié)?!?/p>
同學們聽話地閉上了眼睛,朱老師娓娓地描述著:
“園子里的草悄悄地鉆了出來,綠毯似的鋪展開來,讓我們輕輕地走上去,快活地打兩個滾兒;屋子后的桃花紅了,粉嘟嘟的笑臉擠在枝頭與我們打招呼,讓我們走上前去聞聞她的芳香;斜斜的雨絲隨風飄灑著,黏糊糊地粘在你的頭發(fā)上……”接著朱老師放起了舒緩的配樂課文誦讀《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進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
當學生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個個臉上溢滿了恬靜的愜意。這節(jié)課成功了,這成功就在于朱老師用優(yōu)美而動情的導語打動了學生,吸引了學生,甚至是喚醒了他們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這則導語詞句典雅,運用了擬人這一重要的修辭,增添了文氣,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激起了學生的神往之情。教者這樣開講,顯得格調(diào)高。
要做到這一點,老生常談——多讀書,讀好書。
當然,課堂上的教學語言如果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美文,似乎缺少了靈動,有些意思也很難表達清楚。那些貼緊生活的鮮活口語,在使用正確的前提下,反而能夠最簡潔、明快、易懂地達到理想的效果。今天,大量的新詞語不斷涌現(xiàn)。1992年,“專家們估計,近年來國內(nèi)已出版和即將問世的新詞新語詞典不下20種”,“與此同時,臺灣也出版了新詞語辭書,國外(日、韓等)也陸續(xù)有一些漢語新詞語詞典問世。”而各種網(wǎng)絡用語,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它們在言語的海洋中翻起了層層巨浪。在這些新詞的使用群體中,青少年最多,包括數(shù)量龐大的中學生在內(nèi)。所以,教師的教學言語必定要貼緊社會發(fā)展實際。呂叔湘先生說:“有些新詞新義是來去匆匆的過客,還是要就此定居下來,也難以預測。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意見是與其失之過嚴,無寧失之于寬。”可見,我們應該允許新詞語在課堂上開花。但是,絕不可讓那些低俗變異的詞進入教學語,影響口語的文化品位。
漢語是世界上最豐富、最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營造富有“詩人風度和抒情性”的課堂,語文教師當仁不讓,亦大有可為。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泗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