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中學體育小班化教學已成為一個教育熱點,從小班化教學的優(yōu)勢進行分析,結合中學體育教學的特點,闡述了中學體育小班化教學的策略,以期為中學體育教學提供一些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中學體育;小班化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體育小班化教學已經成為體育教師
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由于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小班化的體育教學有著很多的優(yōu)勢。學生人數減少了,他們在教學空間所占的份額就大大增加。那么,如何面對小班化的班級進行科學有效的體育教學呢?
一、小班化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優(yōu)勢
1.拓展教學空間
當前體育教學的大班額,不能很好地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足夠的體育課堂活動空間,影響著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也就得不到發(fā)展。小班化教學就可以很好地克服這些弊端,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欲和創(chuàng)造能力。
2.增加師生互動
小班化教學由于學生人數少,這就給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便利,教學活動就會更加有效,教師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來關注不同能力的學生,體現(xiàn)區(qū)別對待的原則,從而增強師生感情,融洽師生關系。
3.有效實施教學手段
小班化教學更有利于教學手段的實施,由于學生人數少,這樣教師的教學方法就可以靈活多變,就可以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同時小班化教學也有利于教師對教學的掌控。
二、中學體育小班化教學策略
1.轉變教師觀念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所以在小班化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多進行培訓,對小班化教學的內涵有深刻的理解,還要轉變教學模式,不能穿著新鞋走老路。要讓教師、家長明白,小班化教學不只是為了提高成績,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2.加強教學改革
小班化教學的學生人數少了,在課堂管理上,小班化為體育教師化解了很大的壓力,人數少,減少了許多不安全的隱患,但要提高教學的效果,還必須將教學的落腳點放在教學改革上,來創(chuàng)設小班化的課堂教學模式。由于學生人數較少,這樣教學便于管理,教師可以更加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策略,如分層教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使體育課堂更加有效。在分層教學法中還可以進行多種靈活的教學,如施教分層、練習分層、評價分層等教學手段。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實際情況來靈活巧妙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學由于學生人數較少,教師可以為每位學生開“運動處方”,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如何鍛煉身體,如何提高運動成績,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教師的關愛。
3.靈活組織課堂
小班化教學學生人數少,學生參與的幾率大增,但是由于學生人數的減少,教師在營造課堂氣氛上增加了難度,并且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的范圍也變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好小班化的體育教學教師和學生較近距離的接觸,重視體育課堂調控與管理,并管理好體育課堂,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與學習氛圍,幫助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有效地組織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還可以精心設計小組活動內容,結合教學重難點,通過教學分組的多種變換,如自由組合的分組、互幫互學的分組、分層次教學的分組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大大增加學生表現(xiàn)、展示自己的機會,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善于觀察,及時指導每一個小組的活動。
4.關注學生的主動性
小班化教學學生人數少,學生吃苦精神、競爭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就會變得較差,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就會比較嚴重,還不善于和同學共同合作,所以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重視小組競賽。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小班分組,對優(yōu)先完成任務的小組給予獎勵,讓小班間處于一種比較的態(tài)勢,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促進較弱學生奮力拼搏,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掌握技術比較好的學生反過來又可以幫助組內較弱的學生,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高。通過良性的體育競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也能增加集體主義觀念,讓學生養(yǎng)成團隊協(xié)作意識。
5.要進行因材施教
由于小班學生人數少的特點,教師指導學生練習的頻率加大,交流的機會增多,所以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性,重視因材施教。對教學內容領會比較快的同學,可以分成一組由組長帶領到指定地點進行練習。而對動作領會較慢的學生分成一組,老師可以重點輔導,從而達到整體提高。同時,分組后小組內的體育學習水平相仿,使學生容易找到成就感,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加快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滿足學生的情趣特點和心理需求,實現(xiàn)了師生在情感上的融合和情趣上的共鳴。
總之,小班化的體育教學為體育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體育教師要重視教學方法與手段的研究,關注每一個學生,加強小班化體育教學的研究,探索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及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努力促進體育課堂有效性教學。
參考文獻:
李國平,劉友存.中學體育小班化教學效果評價研究.體育博覽,2011(19).
(作者單位 江蘇省靖江市靖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