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北部,總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由高大沙山群密集而成的沙漠,它以“奇峰、鳴沙、秀湖、神泉、古廟”之“五絕”,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沙漠。這里的必魯圖沙峰,有“沙海珠穆朗瑪峰”之稱,它的地理位置大約是東經(jīng)102度、北緯39度,海拔1617米,相對高度500多米,比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第二高沙峰還要高出70余米。
初到巴丹吉林沙漠,第一眼就會被它美麗的外觀吸引。沙山被風吹過,形成獨特的紋理,像是一幅幅壁畫。沙丘在風里也勾勒出滄海巨浪般的圖案,十分壯觀。沙丘和沙山上生長著稀疏植物,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這里的小草會隨著風舞動,“畫”出一個個同心圓。在陽光下,風吹拂著天空的云彩,你會覺得矮小植物有著不同尋常的風采,即使它們的影子也是那么迷人。
我們初登沙峰就遇到了大風。一開始登的時候,就看見很多云壓了上來,風也變得凌厲起來。本以為有風的吹動,很快將萬里無云。誰知,轉瞬之間,風吹動漫天黃沙,咆哮而來,近處小草貼著沙,遠處風沙彌漫 。我們再想往上攀登時,被強風吹得實在無法行走,只好就地而坐,期待風速減緩。在這樣且行且等中最后登上了頂,卻也是無法站立。你看吧,天空都變了顏色,遠處的湖泊只是依稀可見,盡管它是如此之不完美,我還是瞇著眼貪婪地看著這一切,仍舊取出相機拍下來。因為這樣的風,我頭次遇見;這樣的景,我也是頭回看見。
蘇敏吉林廟
跟著車隊,我們來到了蘇敏吉林廟,它也被稱為巴丹吉林廟,該廟建于公元1755年,是阿拉善最古老最有名的歷史人文景觀之一。這座白墻金頂漢藏混合的建筑背靠沙山,面朝湖水,莊嚴肅穆,幽靜典雅,被稱為“沙漠故宮”,是巴丹吉林沙漠的地標,亦是牧民心目中神圣的殿堂。
據(jù)說蘇敏吉林廟的神秘有三:
神秘之一,蘇敏吉林廟深藏沙漠腹地,距最近的沙漠邊緣也有60多公里,那么,寺廟的一磚一石一木是如何穿越那么多的高大沙丘運達此地?廟里的大梁、頂柱絕非幾人幾駝能抬起來的??!
神秘之二,該廟的選址很奇特,它處于兩個湖泊相接的地段,三面環(huán)湖,一面臨沙,二百多年的歷史歲月,它既沒有被湖水侵蝕,也未被沙漠掩埋,神奇地立于大漠深處。那么,當年選址的人是根據(jù)怎樣的原理斷定它既不會深陷湖水,又不會被黃沙吞沒?
神秘之三,瑪尼喇嘛是阿拉善佛教造詣非常深的大喇嘛。傳說,他在蘇敏吉林建廟傳教以來,這里的人民安康幸福,萬物有了靈氣,每當瑪尼喇嘛誦經(jīng)傳的時候,蘇敏吉林的泉水就自動噴涌出來,形成了非常壯觀的自然景象。后人將這眼泉譽稱為:聽經(jīng)泉?,F(xiàn)在當人們站在湖邊大聲呼喚時,湖中的泉水仍會噴涌而出。
光,無處不在
這里的夜晚和白天,都是那么美麗。光,無處不在。
清晨,飄浮在西邊那又圓又大的月亮尚未落下,東邊耀眼的光輝已照亮遠遠近近的沙山,光影撫摸著山巒的每一寸肌膚。在這金沙天際的晨輝里,光,傳遞不能言傳的話語。
沙漠寂靜無聲,但此時無聲勝有聲。隨著時間的變化,太陽角度的不同,沙漠的色彩在改變。清晨的陽光下,沙漠波浪起伏,山脊明暗有致,似在默默地訴說著它的前世今生。
隨著太陽逐漸升高,沙漠也開始變得更加耀眼,似面明亮巨大的古銅鏡。風雕沙痕精致細膩,審美刀功令我嘆贊不已。陽光下的小草,再現(xiàn)迷人的線條。遠處,藍天白云泛映金沙碧草,美得醉人!
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
云是地球上龐大水循環(huán)的有形結果。在干旱的沙漠上空能看見大片的、懸浮在空中的水滴、冰晶或二者的混合的云,如此奇妙的景觀,大概只有在巴丹吉林沙漠才能看見。
沙漠因為缺少水而生成,因此,沙漠被稱為生命的禁區(qū),但在極度干旱的巴丹吉林沙漠卻有著沙山和湖泊共存的奇觀,這讓人們?yōu)橹M解。在這里,音德日圖的泉水最為著名,被譽為“神泉”。該泉處于湖心,涌于石上,十分神奇。
站在高處極目遠眺,遠處的沙漠竟也如梯田般界線分明,每一垅“田”內都生長著綠色的植物。天上,流動的云彩在空中時時作翩翩的擺舞,似乎是微笑,又似是微醉。眼前,是一片賞心悅目的碧水茫茫,湖邊的楊樹泛著金黃,紅色的小草在水中手舞足蹈。湖水在陽光下發(fā)出不同的顏色,由近到遠,是淡藍、墨綠、銀白、金黃,界線非常分明。置身其中,一種清新如水、單純至美的氣氛撲面而來。靈魂像在大自然中獨自行走,感受到的是一種靜謐而舒暢的慰藉,一種純潔而慈愛的溫暖。滿天明麗的蔚藍色,像一片彩色的藍寶石將這片湖全罩住。我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和跳動。我就這樣靜靜地望著它。
巴丹吉林,我會再來。
(責編:劉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