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老先從腿腳起”。為了強化腳力,旺盛氣血,強身防衰,民間有人參照傳統(tǒng)的“站樁震功法”和八段錦的“背后七顛百病消”這兩種保健功的動作和原理,改編成一種有強身健腿功能的簡單有效的八震功。
八震功通過8種不同形式的、有節(jié)奏的顛震和抖動,能起到強化腳力,旺盛氣血,防止早衰的作用,對腰酸背痛、神經(jīng)衰弱、胃口欠佳等尤有療效,非常適合老年體弱、膝腿無力者。
[做法]
腳步預震 原地踏步,隨著雙腳的踏動,雙手伸直,掌心向下,慢慢向左右橫向邊顛動邊伸展向上,至雙臂與身體成“個”字形狀,然后慢慢顛動著放下。做功要慢,可在心里默數(shù)“1、2、3、4、5、6、7、8”來控制雙手上升或放下的速度,雙臂隨意在顛動中上升或放下,不要故意用力,以保證“松”“緩”的原則。
單腳輪震 身體重心放在右腳,左腳尖稍向外撇,腳掌著地,腳后跟做上下運動使身體震動,雙手放松隨身體震動而抖動,應感到身體內(nèi)肝臟和腎臟有輕微震動的感覺,時間持續(xù)1~2分鐘后,以同樣方法換右腳進行。肝臟、腎臟病初愈者,動作要輕,次數(shù)要少。
轉腰拍震 雙手掌置于雙胯前,掌心向下,五指向前。雙膝微屈,在身體的顛動中一直一彎,雙手掌隨著大腿的動作對大腿進行拍擊,拍震8次后,練功者邊向左勻速轉腰,邊拍擊大腿,用同樣的動作、速度拍震8次后,回身正中,然后再向右邊拍邊轉。這樣從“中—左—中—右—中”循環(huán)拍震3個來回。
上下拉震 雙腳震動不已,雙手掌置于肚臍部位,隨著雙腳上下震動,雙掌像拉手風琴那樣,做“拉—松”的連續(xù)動作。拉時,雙臂呈弧形,松時,雙掌不要相互碰擊。接著雙掌再徐徐從上向下作勻速運動,默數(shù)10個數(shù)再回原處,這樣一上一下3~5個來回即可。
前后穿震 隨著腳步振動,左右手手指向下震動8次(像穿入某一物體,稱為穿震)再徐徐向上,向前穿震,默數(shù)8個節(jié)拍,使手臂與肩平。手臂連續(xù)向前穿震8次后,再慢慢向下、向后穿震,連續(xù)作,次數(shù)相同,這樣一下一上一前一后穿震2~3個來回。注意,向后穿震時,頭切勿過低,有高血壓者忌練。
扶物斜震 雙掌向前扶物,雙腳放后,與物距一腳掌遠,身體向前傾斜,呈一斜線。左腳稍后,腳掌著地慢慢顛動,默數(shù)8個節(jié)拍。接著雙腳掌并列著地,腳跟懸空,左右腳上下一起震動,并帶動身體略向前穿震,默數(shù)8個節(jié)拍。注意,手臂扶物要輕松,勿用蠻勁;雙腳腳跟切勿用力猛擊地面,有高血壓、氣喘病者忌練。練后頭部有“蟲爬”感屬正?,F(xiàn)象。
病區(qū)摩震 站立,雙腳腳跟震動速度減慢,隨著腳的震動,雙手掌在身體的病區(qū)進行適度的按摩或拍動。如:心臟病患者兩手可在心區(qū)上下按摩;腰部酸脹者雙掌分開在腰眼處下下摩動;牙齒不堅者可輕微叩齒。無病者也可在胸腹部和頭部按摩,次數(shù)不限。做的過程中,雙腳提離地面不必過高,動作不宜太快,按摩或拍打的動作宜輕。
雙臂甩震 兩腳開立與肩寬,雙膝微屈,眼平視,腳跟隨著雙膝一伸一屈而震動,雙臂下垂于胯旁,掌心相對,隨雙腿的動作前后甩動,約1~2分鐘。此式可作收勢,功后可散步片刻,練后腳底會發(fā)熱,有氣沉涌泉之感。
[注意事項]
1.可全練,也要選幾節(jié)練。節(jié)數(shù)可由少到多,一節(jié)一節(jié)地學。學一節(jié)需鞏固幾天,等身體適應再練下節(jié)。時間可由短到長。選節(jié)練,不超過10分鐘,系統(tǒng)練習控制在15分鐘左右。數(shù)月后,可適當延長。速度由慢到快,每分鐘達80~110次,震動力量由輕到重。內(nèi)臟有疾病剛愈者動作要輕。
2.無論是雙腳的震動、雙臂的擺動,還是腰部的轉動,都要注意相互協(xié)調,勻速進行,有連綿不斷之感。
3.在發(fā)病期內(nèi)、有大小便感覺、剛飽食、過分疲勞、以及孕婦或經(jīng)期均不宜練習。也不適合在空氣特別混濁的地方練習。
4.不強調意守、呼吸,但要注意入靜、入松,以利疏通經(jīng)絡。有無氣感均有效果。如無氣感,也是正?,F(xiàn)象,可聽其自然,不必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