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日里,和朋友、家人一起吃著暖暖的火鍋應該說是件愜意的事。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和餐飲店為謀取暴利,在火鍋、麻辣燙及烤禽類等的湯料和輔料中添加罌粟殼、罌粟籽及其水浸物等違禁原料,食物的味道是鮮美了,但易使消費者成癮,長期食用者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會對其產(chǎn)生嚴重的依賴性,從而造成嚴重的毒物癖。
目前,我國還沒有火鍋食品中罌粟殼生物堿成分的相關標準,國內(nèi)外也暫無相關法定標準出臺。有關罌粟殼類生物堿成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火鍋湯底及火鍋醬類中的罌粟堿,由于火鍋、麻辣燙中香料、油脂類成分較多,對微量的嗎啡等生物堿檢出造成了嚴重的干擾。
上海市檢測人員通過不懈努力,建立了一種預處理方法簡便、檢測靈敏、定量準確且快速的方法來測定食品中罌粟類成分殘留物的含量,確定了罌粟堿等5種生物堿同時檢測的方法,適用于火鍋湯底、火鍋醬料、調(diào)味油及調(diào)味粉末中,繼而確立了上海市地方標準《火鍋食品中罌粟堿、嗎啡、那可丁、可待因和蒂巴因的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測定》。此檢測方法一出,讓黑心商販無所遁形。
小鏈接
罌粟殼是罌粟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殼,內(nèi)含嗎啡、那可丁、罌粟堿、可待因及蒂巴因等多種生物堿,會使人引起某種程度的愜意和欣快感,長期食用會引起精神失常,嚴重時會導致死亡。
衛(wèi)生部在2011年1月發(fā)布的第五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zhì)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中,罌粟殼被列為火鍋食品中的禁用物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