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型金融機構的利率限制政策造成了微型金融機構限制性授信和缺乏透明度等社會效應?;诖耍瑥墓┙o方和需求方兩方面分析利率上限對社會的影響。
關鍵詞:微型金融機構;利率限制;社會影響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01-0260-01
一、限制性的授信
當利率上限設得過低時,微型金融機構將不得不放棄一部分市場,尤其是一些成本相對較高的偏遠山區(qū)的農村市場。例如,當2001年尼加拉瓜國會對非政府組織微型金融機構實施利率上限時,就導致了當地市場的嚴重緊縮,微型金融機構的年資產增長率從30%下降到了低于2%,好幾家微型金融組織退出了風險和交易成本都較高的農村市場。
在西非,區(qū)域性銀行正在多個國家的微型金融機構推行一項新政策。其目標是將非銀行貸款機構利率上限限制在27%以下。其結果是,幾家大型的微型金融機構已經將服務轉向交易成本較低的城市地區(qū),停止了向貧困偏遠地區(qū)提供貸款。而南非的微型金融機構.則是提高了它們的平均貸款數量,減少了向貧例客戶提供貸款。然而這些努力仍然不足以應對27%的利率限制,例如。在馬里的24家注冊的微型金融機構中,有22家已經無法再能保持其財務穩(wěn)定性。在其他區(qū)域的香薰銀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最低利率上限:18%。
ACCION最近的研究表明,哥倫比亞的利率上限挫傷了非政府組織的微型金融機構向注冊金融機構轉化的熱情,抑制了商業(yè)微型金融機構的發(fā)展;在肯尼亞,利率上限的規(guī)定使得肯尼亞合作銀行停止了在微型金融市場大舉擴張的計劃。
二、缺乏透明度
受利率上限約束的微型金融機構試圖通過收取費用來彌補成本:當利率限制政策不是太強硬或者只對補貼性貸款實施利率限制時,金融機構一般都會將利率設置為上限值,再收取各種非利率的費用,例如手續(xù)費、服務費、咨詢費等,而這些費用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缺乏透明度,包括對收取的標準、收取的時間、具體的計算方法等,在機構之間常常缺乏可比性,這無疑會直接影響低收入人群對貸款方式和機構的比較和選擇。
在許多國家善于高利貸的法規(guī)里,對利率的定義,特別是與貸款成本相關的其他費用及其算法缺乏清晰的規(guī)定,這會導致也會造成利率政策在執(zhí)行時出現偏差和不透明。
比如,為了應對利率上限的約束,尼加拉瓜的微型金融機構附加了許多費用去彌補成本:微型金融項目FDL就以附加管理費的方式向客戶多收費(Tfigo Ixmhlere,Devaney anti Rhyne,Lessons on Microfinance Regulation);而南非在2003年由微型金融監(jiān)管委員會與商貿部合作,對消費者貸款法案進行的復市中也發(fā)現,一些機構通過征收貸款保險或者其他費用的方式,繞開利率上限限制,這極大地降低了貸款成本的透明度;即使在立法相對完善的美國,其法案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利率計算公式;在制定利率上限時,也沒有明確指出是否應將其他費用算做利率的一部分。其結果就是,幾乎所有的小額貸款機構都強行收取了各種各樣的費用。利率限制對社會的影響,如下表所示。
(責任編輯:袁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