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莫言榮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能夠讓用漢語創(chuàng)作的作家得到挑剔的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青睞,莫言作品的翻譯者、73歲的美國翻譯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功不可沒。在莫言得獎之前,他就已經把好幾位中國作家送上國際文學的領獎臺——姜戎、蘇童和畢飛宇都是憑著他的譯本,先后獲得了曼氏亞洲文學獎。在將中國當代小說推薦給世界這方面,葛浩文堪稱第一人。
蕭紅把我領進漢語翻譯的大門
葛浩文1939年出生在美國加州。年少時他不愛讀書,終日游手好閑,可以說是個“古惑仔(小混混)”。他的功課倒不算差,基本上每門課都能蒙混過關,卻總卡在亞洲歷史上。第一堂課,老師在黑板上寫下幾個漢字,他就想:“我連英文都認不全,為啥還要學中文?”沒想到,這樣一個學生,日后會成為研究中國文學的大師。
22歲時,葛浩文從加州州立大學畢業(yè),取得文學學士學位。身無長技的他找不到工作,于是決定當兵,進入海軍軍官培訓學校,畢業(yè)后被派到美國海軍駐臺灣的司令部,成為一名通訊官?!白畛跷衣犝f自己將被派往臺北,等正式命令下來后卻發(fā)現(xiàn)是派往臺灣。我感覺受到了愚弄,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臺北是臺灣的一個城市。你知道當時我有多蠢了吧!”多年以后,葛浩文這樣回憶道。
此后,葛浩文先后被派駐日本和越南,然后又回到中國臺灣。經受過越戰(zhàn)洗禮的他開始反思自己的年少輕狂,并拿起書本?!澳鞘俏疫@輩子第一次真正看進去書”。他發(fā)現(xiàn)自己有學漢語的天賦?!拔矣幸浑p好耳朵,能夠區(qū)分復雜的漢字發(fā)音。”他向一位跟隨國民黨到臺灣的東北老兵學習中文,“葛浩文”就是這位老師給他起的名字。退伍后他沒有馬上回國,而是進入臺灣師范大學漢語中心學習,直到得知父親患上癌癥的消息后,他才回到美國。
回國后,葛浩文繼續(xù)學習中文,先進入舊金山州立大學攻讀研究生,又到印第安納大學繼續(xù)攻讀博士。他的博士導師是柳亞子的兒子、旅美散文家柳無忌。學習期間,導師向他提起中國有一對作家伉儷蕭軍、蕭紅,他們的愛情故事曲折動人。葛浩文就找來一本蕭軍的《八月的鄉(xiāng)村》讀了起來,那是他讀的第一本中國小說。而蕭紅則激起了他更濃厚的興趣。1974年,他以蕭紅為研究對象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5年后,他以這篇論文為基礎所寫的《蕭紅評傳》在港臺出版,掀起了一股蕭紅熱。
中國改革開放后,葛浩文曾在哈爾濱生活過一年,為的是繼續(xù)做關于蕭紅的研究。他去過蕭紅就讀的中學,還專門拜訪了蕭紅故居。天寒地凍不能出門時,他就在家中翻譯“二蕭”的作品?!笆捈t把我領進漢語翻譯的大門”,葛浩文說。
以“洋人”的眼光看中國文學
葛浩文翻譯出版的第一部中國小說是張潔創(chuàng)作的《沉重的翅膀》,它曾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譯本在美國賣得不錯,“于是我下定決心,這輩子我就干這個了!”此后,葛浩文“一翻而不可收拾”,賈平凹、劉恒、蘇童、王朔、莫言、阿來等20多位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的40多部作品通過他的筆譯成英文,在英語世界得到推廣。1984年,他還創(chuàng)辦了《當代中國文學》雜志,為傳播中國文化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中國文學在美國的市場十分有限。美國每年大約出版10萬種書,其中只有2%到3%是翻譯書?!耙徊恐袊髌?,哪怕中國人特別喜歡,但是如果我覺得在國外沒有市場,我也不翻。我基本上還是以一個‘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文學。”葛浩文說。
在翻譯中文小說時,他非常注意對小說所處的文化、社會及歷史背景的把握。在翻譯姜戎的《狼圖騰》時,書中有許多蒙語詞匯,他就專門找到來自內蒙古大學的一名中國留學生幫忙。葛浩文把翻譯當成重新創(chuàng)作的過程?!白髡呤菫橹袊藢懽鳎沂菫橥鈬朔g。”在翻譯劉震云的《手機》時,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小說場景始于30年前,然后閃回到現(xiàn)代,接著又回到30年前?!叭绻者@種順序翻,看過40頁后,美國讀者就會說‘真沒勁’,然后把它扔到一邊。”他建議把開場設在現(xiàn)代,然后再展開回憶。這個建議得到了作者的同意?!拔疫@樣做并沒有改變作品的質量,改變的只是它的銷量。”
多年筆耕不輟,葛浩文逐漸奠定了自己在中文小說翻譯界的泰斗地位。他被譽為“西方首席漢語文學翻譯家”。楊憲益先生的妻子、出生在北京的英裔著名女翻譯戴乃迭這樣評價他:“他讓中國文學披上了當代英美文學的色彩。”曾兩度榮獲普利策獎的著名小說家厄普代克對葛浩文的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中文小說翻譯幾乎是他一個人的地盤兒?!?/p>
2000年,葛浩文與夫人、同為漢語教授的林麗君合譯了臺灣女作家朱天文的《荒人手記》,獲得美國“國家翻譯獎”;2009年,他又獲得“古根海姆獎學金”。通過翻譯,葛浩文更是與許多中國作家成了朋友,“大家坦率地就作品交換意見,對錯誤也不避諱?!?/p>
“那已經不是我的小說了,是你的”
除了蕭紅之外,葛浩文翻譯作品最多的中國作家就是莫言,迄今他已將其10多部作品介紹給西方讀者。
1988年,葛浩文看到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很震撼,寫信給莫言,希望獲得翻譯版權?!爱敃r莫言遠沒有現(xiàn)在有名,而我,也只是有個好聽中國名字的學者。莫言很高興,我也是。現(xiàn)在想起往事,我會覺得有點小驕傲,并非為我翻譯得好而驕傲,而是為我在20多年前就發(fā)現(xiàn)了他這樣的作家?!?/p>
莫言的作品銷路不錯,翻譯了其幾部小說后,葛浩文和莫言在北京見了面。后來,他們又一起去了很多國家,推薦莫言的新書。“記得有一次,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推薦《酒國》時,我發(fā)現(xiàn),幾天之內,莫言幾乎把客房書架上的中國小說都看了個遍。據說,自學成才的人都是那個樣子!”葛浩文感嘆,他和美國的出版商都對這個12歲就輟學,卻寫出大量美妙小說的作家驚嘆不已。
葛浩文認為莫言是一位謙和的人,“他經??洫勊淖g者,正如他的譯者時??洫勊闹饕粯印?。莫言對葛浩文的翻譯水準充分信任,總是十分放心地把自己的作品交給他?!八麜ξ艺f,‘那已經不是我的小說了,是你的?!驗樗宄刂牢沂窃趲退淖髌窋U大國際影響,他對此也十分感謝?!?/p>
對于自己,葛浩文顯得十分低調。“我很幸運,找到了自己喜歡并擅長的事情。它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我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大多數人沒有這么幸運!”
(姚新薦自《環(huán)球人物》)
責編:小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