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這個時代,隨便到街上一走,或者在哪個公共場合找個年輕人閑聊,都能聽到尖銳至極的聲音。
他們無不對時代充滿了抱怨。從政策到規(guī)章制度,從改革到人心不古,他們都能隨口成文,針砭時弊。
憤青是愛國的,無可非議。如果他們已經不愛自己的祖國,并對其心如死灰的話,是決然不會發(fā)出那樣恨鐵不成鋼的聲音的。因此,不管憤青說出怎樣的話,只要不蠱惑人心,擾亂社會,圖謀不軌,都應該給予諒解。
況且,憤青大多是年青一代,朝氣蓬勃。不論是對祖國,對社會,對未來,都充滿了甜美的希望。剛從象牙塔出來的他們,剛從書本里回過神來的他們,當然不能接受這樣的現(xiàn)實?,F(xiàn)實與他們意想中的世界,相差太大。他們需要發(fā)出一種聲音,來宣泄那些淤積在內心里的憤懣。多年的成長,他們如同遭到了欺騙一般。世界的運轉,往往不如他們想象的那般美好和簡單。
但也似乎不能忽視一點。我們所見之憤青,大致可分為兩種:一、不理智型。二、無所作為型。不理智型的憤青,占了憤青層面的絕大部分。他們從來不去細究時政背后的真相,以及所牽連到的歷史。他們只顧憑著一己之思,狂呼吶喊。對于事情的來龍去脈,往往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無所作為型的憤青,是指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寄人籬下的,并對現(xiàn)實不滿的年輕人。他們有理想,有抱負,但卻無法得以施展。他們覺得這就是人才,卻常常被社會安排去做人力。久而久之,抑郁不得志的沉悶,便釀成了他們對現(xiàn)實無法排遣的憤怒。
不理智型的憤青,身上往往帶有一種極為可怕的灰色情緒。他常常會對周圍的人群傾吐苦水,甚至大談國事。這類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但會影響旁人情緒,甚至還會給局部造成輕微的動亂。
而無所作為型的憤青,也可能在經過社會的千錘百煉之后,有了異于常人的理智和心理承受能力,但不可否認,他們自己本身都覺得自己內心有一種失敗感。逆來順受,且牢騷不斷。這樣的人,如何承擔大任?
我們不缺少憤青,但我們缺少這樣的憤青——既理智,又有所作為。
理智,賦予他沉著冷靜的態(tài)度;有所作為,又賜予他更改局部現(xiàn)狀的能力。這樣的憤青,從不將愛國二字掛在嘴邊,但卻無時無刻不在關心民生大計,社會現(xiàn)狀。
我們需要這樣的憤青。因為這樣的憤青,不僅僅是善于吶喊的英雄。
(生如夏花薦自《甘肅日報》)
責編: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