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副縣長新官上任,為了在老百姓眼前樹立自己的形象,決定立即下鄉(xiāng)視察工作。
他們一行人輕車簡從,來到一個小山村,劉副縣長就直奔農戶家中開始噓寒問暖,為了表示自己與人民群眾是真正打成一片,他不顧氣味難聞,走進一家農戶的牲口圈旁,親切地說:“老鄉(xiāng),你養(yǎng)的這頭毛驢長得可真壯實呀!”然后拍了拍那頭驢的耳朵,捏了捏驢子的脊背。身邊的農戶正想開口說些什么,這時,和劉副縣長一起來的縣報記者小李覺得這個鏡頭很有價值,就推開那個農戶,操起數(shù)碼相機,“咔嚓”給拍了下來。
回到縣里,李記者將照片起名叫作“劉副縣長和毛驢的故事”,準備在縣里的報紙上發(fā)表。
樣稿送到副主編手里,副主編覺得照片的標題容易讓人產生誤會,他思忖片刻,就給改成了“劉副縣長視察農戶,并與毛驢親切合影”。
樣稿又到了主編手里,他覺得這個題目內涵還是不夠,沉思一會兒,他又提筆改了一番。
很快,報紙出版了,在頭版上赫然醒目的是小李拍的那張照片,標題是:“來自冬日的溫暖——劉副縣長與老鄉(xiāng)家的毛驢親切合影?!?/p>
老百姓看到這張照片,忍不住大笑說:“什么眼神啊?那是頭驢子嗎?明明是頭還未成年的騾子嘛!”
(牛世佳薦自《故事會》)
責編: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