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鵬
人與人之間,隨時都在互換聰明與糊涂的角色,而形成4種不同的有趣情境。
1.聰明人遇到糊涂人:聰明人會占盡上風(fēng),得到各種不同的好處,聰明人自己也滿心歡喜,為自己所獲得的豐富成果志得意滿,甚至還要取笑對手的糊涂。
2.糊涂人遇到聰明人:糊涂人會掉進聰明人的陷阱,吃虧上當。但事后糊涂人也會恍然大悟,對自己的愚癡后悔不已,從此以后把這個愚弄自己的聰明人列為拒絕往來對象。
3.糊涂人遇到糊涂人:因為雙方都不精明,也較少計較,大家相處和諧,一團和氣。
4.聰明人遇到聰明人:雙方棋逢對手,都使出渾身解數(shù),互相算計,針鋒相對,爾虞我詐,但往往誰也討不到便宜,都白費了一番心機。
這4種狀況,我都遇到過,每一種狀況我都體會深刻。
第一種狀況,演聰明人的我會占到一次便宜,得到一樁好生意,但會永遠丟掉一個朋友、客戶,也斷絕了雙方的關(guān)系,我被對方拒絕往來。第二種狀況,演糊涂人的我,會有一些損失,但我會看透一個人,也會學(xué)得更聰明,然后拒絕再與對方往來。這兩種狀況,都是弱肉強食,以關(guān)系斷裂結(jié)束。第三種狀況是最美好的,大家禮尚往來,有時候我多付出,對方心領(lǐng)神會,有時候?qū)Ψ交貓螅乙哺屑ぴ谛?,雙方有來有往,都變成知書達理的君子,這是我最期待的關(guān)系。第四種狀況最緊張、最耗心力,最終也最無益、最無趣,因為雙方都得不到好處,但都互相看清對方的丑陋嘴臉,兩人都變成粗鄙的小人,這也是我最痛恨的關(guān)系。
因為我期待禮尚往來的和諧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需要兩個糊涂人,如果我先發(fā)覺對方是糊涂人,我會表現(xiàn)得更糊涂,以回報對方。如果我不知道對方的態(tài)度,我則會表現(xiàn)出適當?shù)暮?,傳達友善的信息,舒緩對方的緊張,看看會不會得到美好的響應(yīng)。
因為我不喜歡徒勞無功的緊張關(guān)系,因此絕不率先啟動過度精明的算計,免得激發(fā)對方露出丑陋的心思。
只有在對方心思復(fù)雜、步步緊逼時,我才不得不啟動精明的防御。
我也不喜歡關(guān)系斷裂,所以我也避免成為過度聰明的人和過度糊涂的人。
雖然人與人相處,難免有得有失,但得失之間,只要不是太過,只要不變成全輸或全贏,有人些微得利,有人些微損失,這都是人與人相處的常態(tài),雙方也不會因此拒絕往來,勢如水火。
這種有輸贏又不斷裂關(guān)系的狀況,雙方都需要在聰明中有糊涂,在算計中有退讓,不把力使盡,不把利占絕,這需要雙方都有一顆聰明糊涂心。
50歲之前,我追逐聰明;50歲之后,我嘗試學(xué)習(xí)糊涂。
人生機關(guān)算盡后,我開始討厭自己,討厭沒有人味的自己,討厭匆忙的自己,討厭為物所役的自己,回到我曾經(jīng)說過的那句話:做一個自己不討厭的人吧!聰明糊涂心,或許是一個可能的選擇。
(韓文增摘自《第一財經(jīng)周刊》2013年第10期,夏大川圖)